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環境問題調查報告格式

學問君 人氣:3.02W

導語:關於環境問題調查報告格式,環境建設已成爲影響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環境問題調查報告格式

環境問題調查報告格式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區域性環境建設已經成爲地方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環境問題調查報告。當前,我縣正在掀起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開始步入擴張、裂變、規模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環境建設已成爲影響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近日,縣督考辦組織力量,對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農村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爲主的硬環境建設亟需加強。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強電力、通信、道路、小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隨着農村礦業的興起和農業特色產業的壯大,水、電等資源供應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爲影響我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企業生產經營幹擾因素亟需排除。一是來自行政執法部門的干擾。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環境的政策和措施,並要求各部門按照縣有關要求爲企業和外商提供優質服務,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但個別行政執法部門自身利益、個人利益至上,不顧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報”現象仍時有發生,企業有苦難言。二是來自企業周圍村民的干擾。企業周圍部分羣衆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觀念、發展觀念、法制觀念。在企業徵山、佔地過程中漫天要價,百般刁難;在修路、架電過程中以種種不正當理由,人爲設定障礙;個別村痞村霸無事生非,敲詐勒索,蠱惑羣衆,製造事端。三是來自行業不正當競爭的干擾。我縣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鐵選等行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競相壓價、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現象。同時有少部分業戶只顧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攙假,致使品牌受損,影響行業發展。

(三)鄉鎮政府的區域經濟發展觀念亟需更新。部分鄉鎮過多地強調客觀理由,認爲無資源、無項目,不能積極主動挖掘發展潛力,創造發展優勢,致使區域經濟發展緩慢。同樣沒有現實“資源優勢”的榆樹林子鎮、臺頭山鄉,卻能立足鄉情,主動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扶持,強服務,建市場,搞外聯,使蔬菜產業成爲富民立鄉的主導產業。這說明部分鄉鎮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還是主觀努力不夠,發展觀念不新不活。

(四)農村經濟發展的穩定環境亟需維護。今年以來,我縣農村連續發生多批進京、赴省、到市集體訪和單戶訪。大量的信訪案件分散了各級領導抓發展的精力,也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加強農村環境建設的主要對策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硬件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調查報告《環境問題調查報告》。農村礦業的發展暴露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使企業開工緩慢,不能如期投產達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其適度超前發展,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轉變幹羣思想觀念,在人文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人文環境是形成整體環境的基石和根本,軟環境建設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要對幹部羣衆持之以恆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重點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羣衆樹立和強化四種意識。一是開放意識。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靠項目、靠開放,要教育幹部羣衆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資源發展觀,強化“零資源經濟”的發展觀,樹立大開放意識。二是大局意識。教育引導幹部羣衆增強全局意識,轉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至上的錯誤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三是法制意識。加大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力度,提高羣衆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維護正當權益。四是進取意識。引導幹部羣衆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觀念,培樹發展意識和進取精神。

(三)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政務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一是加強鄉級執政能力建設。重點加強鄉鎮謀劃發展、對外開放、服務羣衆、維護穩定四種能力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增強服務意識。鄉鎮政府要承擔起引導、扶持農戶的責任,有效進行市場調研、品種引進、試驗示範,主動承擔風險;建立和完善農產品供需市場資訊發佈機制,爲羣衆提供有效的資訊服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壯大經濟人隊伍,活躍農村經濟。三是實施陽光工程。紮實推行政務、村務公開,建立重大事項公示、社會聽證、社情民意反映等長效機制。四是加強行風建設。有效開展行風評議活動,有效實施羣衆監督;開展執法、執紀大檢查,突出解決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問題。

(四)建立信訪穩定工作長效機制,在穩定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一是以預防爲主,加大調處力度。要充分發揮信訪網絡的作用,常排查,勤調處。同時在決策和實施過程中,要預先考慮信訪因素,一旦發生矛盾,能夠及時就地解決。二是齊抓共管,構建大信訪格局。對信訪工作,各鄉鎮、各部門一把手不僅要親自抓,而且要善於調動副職及一般幹部共同抓。三是加強幹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對各級幹部的教育培訓,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設規範化機關,提高各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減少工作偏差,維護羣衆利益。四是規範信訪程序,堅持依法治訪。加大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教育羣衆依法信訪。對於有理訪,要依法引導,妥善解決;對於無理訪及信訪過程中發生的違法違紀行爲,堅決嚴厲打擊,促進信訪工作法制化、規範化。五是加強羣衆思想教育,引導羣衆支援黨委政府工作。教育羣衆既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又要依法規範自身言行。對羣衆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時又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向羣衆講明道理,取得他們對黨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援,努力在羣衆中創造優化環境、加快發展的強大氛圍。

環境問題調查報告格式2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黨和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爲一項基本國策。伴隨着“基本國策”、伴隨着新的世紀正邁着希望的腳步,作爲地球村的重要成員,草木蔥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家園。地球是人類唯一居住的地方,人類要在地球上安居樂業,就要愛護地球,愛護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間唯一一艘載有生命的航船,我們人類是這艘船上的乘客。當船漏水的時候,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山不孤獨水孤獨,所以水繞着山;夢不孤獨心孤獨,所以夢把心牽住;樹不孤獨鳥孤獨,所以鳥在樹上住;我們不能讓水孤“獨”,不能讓心孤獨,……自然環境是人類棲息之地,也是人類生活的物質之源, 又是人們的遊賞對象。

古往今來的旅遊者,都將觀光賞景視作一種休養生息、調節生活、消除疲勞的樂事。因此,有不少的旅遊者,爲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們不辭窮苦,爬山涉水、尋幽探勝,留連於清溪碧流之間、忘返於奇山異峯之中、逗留於濱海沙灘之畔、漫步於林蔭綠地之下,而沉浸在優美的意境裏,滋生一種超塵拔谷的情懷,自由邀翔的靈性,去盡情地領受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啓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見一個羣峯巍峨,清泉飛濺,林海綠浪,鳥語花香的優美環境,能吸引人們前去遊玩、攬勝、搜奇和觀賞。反之,一個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黑煙瀰漫,嗓聲刺耳的惡劣環境,怎會是人們嚮往的旅遊之地呢?

因此,保護好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旅遊資源,是發展旅遊業的先決條件。尤其在當前,隨着歷史的.進步,時代的前進,經濟建設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們的旅遊興趣。在新的旅遊熱潮的情況下,我們更應重視搞好環境保護工作。現就發展旅遊與保護環境的關係,談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只有環境美,纔有旅遊價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無論是山川的自然風光,還是田園的秀麗景色,或是濱海的波濤浪花,都是美好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美的環境,既可使人們留連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裏,也可使人們得到陶冶情操,激發熱情,充滿活力。“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就是形象地說明了大自然的美對人們的精神感應作用。因此,人們透過遊覽風景區,欣賞自然風光,瞻仰名勝古蹟,讚歎能工巧匠的高超藝術,享受大自然的美,而獲得精神生活上的滿足。

當然,由於旅遊者的種類、年齡、性別、職業、閱歷、性格及思想意識、文化素養、宗教信仰、審美水平、具體環境等的不同,對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異,正如孔夫子所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那樣。如有一些旅遊者在遊覽名勝古蹟時,常常會對一些古代建築、文物古蹟,以及與文化傳說有聯繫的風物,感到特別的興趣。對這些人文景緻的欣賞,實際上包括了對古代人們改造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讚美。旅遊者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進行遊覽,既增長知識,又獲得美的享受。這種知識的獲得和美的欣賞,往往是聯繫一起的,從而進一步增添了遊覽的興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與綠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因爲綠色是生命之色,綠色的環境能引起人們愉快的精神狀態,並使人們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綠色還有淨化空氣,改變自然環境的作用。所以透過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可以達到維護生態平衡,爲人類創造合理的生存環境,爲人們提供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機會。因此,保護好綠色森林資源,就是維護優美環境的關鍵。因爲森林一旦破壞,綠色生命之美也隨之銷聲匿跡,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是一幅荒山禿嶺、窮山惡水、垃圾遍地、嗓聲刺耳的淒涼衰敗的景象,是人們所不願一顧的厭煩之地。

因而,只有環境美,才具有旅遊價值。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不僅負有保護和利用好現有的環境,爲開發、建設更多、更好的旅遊區,發展旅遊業的任務;而且更負有爲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環境,以創造更多的旅遊財富的責任。

二、開發與保護並重,才能確保環境美

要加快發展旅遊業,必須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遊景點的同時,開闢新的旅遊景點;另方面在合理地開發新的旅遊資源時,應注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切忌對旅遊環境進行建設性的破壞和破壞性的建設。

首先,要依照法律來保護環境。建設旅遊風景區、開發旅遊資源時,要充分利用現行的許多法規條例,以確保風景旅遊區的環境免受污染的破壞。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對森林的亂砍濫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護自然環境,保護風景旅遊區的旅遊資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對保護江、河、湖、海水體免受污染的危害,對維護旅遊用水環境等,都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法律武器,對風景旅遊區的環境加強管理;以保護旅遊資源,爲發展旅遊業創造條件。

其次,要樹立防重於治的新觀念。保護旅遊風景區環境的目的,是爲了促使風景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轉化,爲人類的休養生息,創造越來越好的條件。因此,必須貫徹樹立防重於治的思想,做到防患於未然。要避免重走資本主義世界“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無論是山林、水體、風景名勝,只要是已闢爲旅遊區,或計劃要開發爲新的旅遊區,都應事先就其環境保護方面,制定規劃,採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分級保護。不能等到問題成了堆,再來補救、治理,而處於被動局面。

再次,要加強治理已受破壞的環境。由於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我國有不少的旅遊風景區的環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許多風景名勝古蹟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獨特的九曲溪及兩岸蒼翠、挺拔的植被,而成爲著名的風景旅遊區。但在前幾年,人們卻對武夷山上的森林,進行掠奪式的砍伐,使其精華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劇下降,而嚴重威脅武夷山的旅遊景觀價值。所以,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及早進行必要的治理和搶救,使之儘快地恢復其本來面貌,以適應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迎接更多的旅遊者前來觀賞。

三、搞好環境保護,促進旅遊業發展

爲了讓更多的遊客都能飽覽我國奇妙絕倫而綽約丰姿的旅遊資源,我們必須在從事旅遊業工作中,注意旅遊風景區環境的保護和管理,特別在當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時,把保護風景區環境作爲發展旅遊事業的一項主要工作來抓,就顯得更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