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有關調查報告5篇

學問君 人氣:3.25W

有關調查報告1

一、 調查目的:

有關調查報告5篇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我校大多數學生總會帶一些零花錢來校外的小賣部裏去買零食或玩具。我想,這些同學爲什麼每天都花這麼多的零花錢,這些錢又是哪來的呢爲此我作了一份調查報告。

二、調查情況:

我利用週末的時間對部分同學的家長進行了調查。他們有的回答:“我沒有給他錢呀!”也有的回答:“他總是說買筆、本,原來他把錢拿去買別的東西了。”甚至有的回答:“他說是學校讓交多少多少錢。” 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偷偷去拿爸爸媽媽的錢的有百分之二十,家長給買文具的錢,卻用來買別的東西的同學有百分之五十,向家長說謊要錢的孩子佔百分之十。

1.心理及性格方面的影響 在被調查的兒童中,零花錢多的孩子較爲普遍的存在着自由散漫、不珍惜財物、不講衛生、任性、自制力差、貪玩等不良習慣。最嚴重的是零花錢少(甚至沒有零花錢)的孩子開始產生自卑心理,怨父母賺錢少,怨自己沒有投好胎。

2.學習方面的影響 由於孩子一天到晚惦記着口袋裏的錢如何花,孩子的學習情緒多數變得較差,無法安心學習,加之學習時還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玩具上,所以學習成績多多少少受到影響。據教師反映,在被調查的兒童中,有些學生對學習不是很感興趣,偶爾還要遲到、早退,有的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經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擾亂課堂紀律。另外,零花錢多的孩子說起什麼玩具、什麼遊戲頭頭是道,但要是讓他們寫作文可就沒轍了,只會一個勁兒地撓頭皮,可以看出他們平時用於學習的時間太少。

3、學生行爲方面的影響 有的孩子爲了向父母討得零花錢,總是想盡各種辦法,用得最多的是不去讀書、哭鬧、不做作業、撒嬌等。他們甚至會從多次與大人的交涉中得出所謂的“經驗”:家裏有客人來時、爹媽要搓麻將時、父母有重要事情要外出時,是討零花錢的最好時機,保準是要多少給多少。所以他們每次都會瞅準這些機會打一個“勝仗”。還有一些孩子,家裏貧窮,父母給不起零花錢,可是又眼饞其他同學有零花錢可以用,怎麼辦呢只好偷偷地從同學那裏“強行借”,“借”了還從不還,甚至偷偷地“順手牽羊”,直至最後養成了小偷小摸的壞習慣。

4、社會交往方面的影響 社會交往是兒童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調查中反映,孩子的交往是有一定範圍的,往往是“物以類聚”,富裕的、貧窮的、懶惰的、貪吃的、貪玩的,總是這樣一羣羣地交往着,他們有的互相攻擊,有的互相謾罵,有的學習成績不好,怕老師看不起自己,在與老師交往中有懼怕和退縮心理,加之有些老師對他們缺乏關心和耐心,師生關係就更加疏遠。 以上種種情況,足以說明孩子亂用零花錢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是嚴重的。

三、對小學生零花錢使用情況調查的分析: 整個調查結果令人擔憂: 首先是對父母的擔憂:

①太寵愛自己的孩子,每天給的零花錢太多。

②不能教育孩子們妥善使用零花錢,無原則地允許孩子多吃零食,亂買玩具。

③不能以身作則地早起牀、勤家務、爲孩子燒早飯,只爲圖清靜讓孩子在外面買早飯吃。 其次是對孩子的擔憂:

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勞動不知掙錢難。零花錢給多少用多少,甚至不留到第二天。

②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錢,不必要的零食、無意義的玩具都由着自己性子亂買。

③沒有存錢觀念,不知道每天可以節約一部分積少成多。

四、建議和對策:

1.控制零花錢的數目。即使家裏有很多錢也不能多要,明確零花錢也應該用在刀口上,如買學習用品、乘車,或在肚子餓、口渴時買些充飢解渴的食物等。

2.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開銷計劃: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錢分別用來幹什麼等等。這樣可讓孩子及早養成計劃用錢的習慣。當然父母有時還得“旁敲側擊”地“調查”孩子的錢是否如他自己計劃的那樣去用了,避免孩子爲多領零花錢而撒謊。

3.讓孩子體會賺錢的艱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時間鼓勵孩子進行勞動實踐,如下幫媽媽當一天家、幫親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帶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上社會自己找活幹試着去掙錢等等,孩子自然會領悟到許多書本上所沒有的道理,用零花錢時當然就會多想一想了。

4.鼓勵孩子多存錢。好多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的銀行戶口,家長應該鼓勵自己的孩子把平時節省下來的一角、一元都存入銀行,積少成多。家長也可以爲孩子建立“家庭小銀行”,或者在銀行爲孩子專設一個活期存摺,讓孩子自己嘗試有了錢存“銀行”、有必要開支向“銀行”提取的理財滋味,加強理財意識。

5.我們要明白錢不是萬能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錯誤的說法。知識、能力、氣質、性格等好多東西就是用錢買不到的,而一個人再有錢也買不完世上所有的東西。只有勞動、知識、經驗、能力等纔是每個人不可少的財富,擁有了這些才能擁有幸福。

有關調查報告2

暑假裏,媽媽給我報了書法班,書法班裏的同學一下了課就去小賣部買垃圾食品吃,老師多次講了不要吃垃圾食品,同學們就是不聽,上課還被扔了好幾包,下課還揹着老師偷偷的吃,老師只好下關於對吃垃圾食品的調查報告

暑假裏,媽媽給我報了書法班,書法班裏的同學一下了課就去小賣部買垃圾食品吃,老師多次講了不要吃垃圾食品,同學們就是不聽,上課還被扔了好幾包,下課還揹着老師偷偷的吃,老師只好下課守在門口看着,不讓同學們買東西。

吃垃圾食品只會影響身體健康,不會對身體有利,所以我們儘量少吃。比如吃辣條,當辣椒的辣味刺激舌頭、嘴的神經末梢,大腦會立即命令全身“戒備”,如:心跳加速、唾液或汗液分泌增加、腸胃加倍“工作”,同時釋放出內啡肽。若再吃一口,腦部又會以爲有痛苦襲來,釋放出更多的內啡肽。持續不斷釋放出的內啡肽,會使人感到輕鬆興奮,產生吃辣後的“快感”。吃辣椒上癮的另一個因素是辣椒素的作用。當味覺感覺細胞接觸到辣椒素後會更敏感,從而感覺食物的美味。在人們吃辣椒時,只要不將口腔辣傷,味覺反而敏感了。此外,在食用辣椒時,口腔內的唾液、胃液分泌增多,胃腸蠕動加速,人在吃飯不香、飯量減少時,就產生吃辣椒的念頭。

我希望同學們不要再吃垃圾食品了,這樣會對身體有害!

有關調查報告3

在集體朝會中,楊校長說過關於小幹部扔垃圾的問題。透過我們這次>環境保護調查,有少許同學每次都把垃圾扔進了垃圾桶裏,而大多數同學只是偶爾才把垃圾扔了進去。對亂扔垃圾的同學,怎麼去教育他們呢?我們來聽聽老師和同學們的高見吧!周老師說,作爲老師我們要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楊老師說,對亂扔垃圾的同學我們應該讓他爲集體義務服務一次。劉思含同學說,老師或同學看見有同學亂扔垃圾的話,就讓他加入今天做清潔的行列,並給他們講一些關於愛護環境的故事。還有侯欣藝同學說,懲罰亂扔垃圾的同學抄課文。三年級五班的劉雅雯同學說,她看到亂扔垃圾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地上前去阻攔,她還說每個人都要爭當環保小衛士,讓不愛護環境的事情遠離我們。現在,我們來認識認識一些愛護環境的同學吧!五年級二班的王儀偉很愛護環境,而且做得很好,他身爲勞動委員,每天下午放學後都會留下來檢查同學們做清潔,天天如此,大公無私。還有同學觀察到何益萱同學做的很好,在每節課下課以後她都仔細檢查自己座位下有沒有垃圾,如果有她會主動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還會提醒別的同學這麼做。

在許多班級,都會經常開展有關愛護環境的活動。有些班上開展了以下活動,比如:文明伴我行、環境伴我成長的活動,選舉環保員監督、爲垃圾桶套上垃圾袋等等活動。行勝於言!我們要愛護環境,做文明的`少先隊員!篇二:預備黨員考察情況500字考察情況 時光飛逝,很快就過去半年了!xx這半年的大學生活,有苦有樂,有失去的但更多的是獲得!以下爲他在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考察情況: 在學習上,xx一直在力爭上游、勇攀新高。公共基礎課方面,他力求能與其他專業乃至其他各系的同學進行交流與探討,以便獲取更爲客觀的理解與認識;專業理論課方面,積極思考、肯於求教。在認識和領會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利用閒暇時間享用網絡資源,去了解和掌握本專業對人才的要求及其發展態勢與動向等。總之,利用各種途徑來拓展自己的視野、強化自身的知識體系。

在生活上,他還是較爲相信“平淡爲真,簡單爲實”,生活中樂於助人、團結同學。性格樂觀開朗、真誠自信的在接近兩年的大學生涯裏建立了比較好的人緣關係。 在工作上,xx特別重視和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加強與夥伴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充分挖掘和發揮應有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另外,還會力爭優先,當仁不讓,努力去做一名名至實歸的“副班長”。近兩年的班委工作,也讓他充分意識到:作爲一名班委幹部,首先要征服同學,然後用行動去感化同學,這樣才能得到同學們的信任與喜歡。他時常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作爲一名幹部的必要條件。

走進這個知識的殿堂,各個方面他都嚴格要求自己,做事做人都恪守自己的準則!雖然他還有很多不足,但也不乏潛力,相信透過努力,他的整體素養和綜合實力定會再創新高、勇創佳績!

有關調查報告4

內容來源:

1,問父母和親戚鄰居

2,上網查資料

3,實地考察

報告內容:

寶雞市在陝西關中西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滿歷史典故的城市。它是華夏始祖炎帝的故鄉,周秦王朝的發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佛骨聖地,民間美術之鄉”的美譽。 寶雞原來的名字叫做陳倉,因爲有陳倉山而得名。兩千多年前,秦文公在這裏修建了“陳倉城”。秦始皇統一七國後,在此設下陳倉縣。唐朝時改名寶雞縣,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寶雞的歷史可追溯到上古三皇時期。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就誕生於寶雞的蒙峪。據考證,寶雞原有三個神農祠,其中以九龍泉的神農祠最壯觀。九龍泉,泉出九穴,其水清澈透底,香甜甘美。此遺址在今寶雞渭河南岸神農鄉峪泉村。

寶雞自古以來,就是關中的要地。漢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陳倉改名爲寶雞是唐朝安史之亂時的事情。最初,唐肅宋是改陳倉縣爲鳳翔縣,後因城南雞峯山常有“寶雞啼鳴”,唐肅宋認爲是吉祥之兆,於是他改“鳳翔”爲“寶雞”,將陳倉縣改稱爲寶雞縣。從此,寶雞這個吉祥而美麗的地名就一直被沿用下來了。

現在的寶雞市管轄地區有三個,即金臺,渭濱和陳倉區。管轄的縣有九個:鳳翔,歧山,扶風,眉縣,隴縣,千陽,麟遊,鳳縣,太白縣。市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5萬,其中市區人口75萬。

有關調查報告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由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們的作文教學,情況卻不容樂觀。

近期,我在百合鎮武留小學作了作文態度、作文情感、作文價值觀、閱讀等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學生的習作缺乏真情實感、缺乏個性。因此,我認爲,有必要對長期以來習以爲常的小學作文教學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作

出反思,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探討小學作文教學的對策。

一、存在的現象

1、學生害怕作文,缺乏正確的寫作態度,不是“一吐爲快”自由而作,而是“奉命被逼”痛苦而訴。爲了瞭解學生對作文的態度,我選擇了三年級60人、五年級90人、六年級54人,全校共204人做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彙總調查顯示,真正喜歡作文的學生只佔28%,覺得作文很難的38%,49%的學生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學生怕作文的原因便是“覺得作文很難”,其中有50%的學生對老師出的作文題目不感興趣。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學生對作文感到無奈,於是,以假話、空話、套話來搪塞老師就不可避免了。由此導致多數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學生每次作文便經受一遍痛苦的折磨。因此,把寫作文、記日記看作是“一種享受”的學生寥寥無幾,這恰是我校作文教學存在的嚴重問題。

2、教師在教學中疏

忽了與學生情感的溝通,從而導致了學生作文遠離生活,缺乏真情實感。

爲了能進一步瞭解學生對作文的情感,我在學校選擇了四、五年級共104調查顯示,學生缺乏積極的作文情感,而丟失這種“情感”,責任不全在學生,老師的指導引領、培養興趣、激發動機至關重要。表中數據說明,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18%的同學的作文經常得到老師的誇獎,從未得到過表揚的學生佔11%,難得得到鼓勵的學生竟佔61%。儘管學生作文得不到老師誇獎,卻仍然最願意把自己寫的作文、日記給老師看,佔56%。這說明,學生非常看重老師,期待自己的作文能夠榮幸地得到老師的表揚。調查反映學生雖然怕寫作文,但是從內心來說也很想寫好作文,看到同學的作文獲獎或發表會產生一種內驅力,也暗暗地下決定,爭取寫好作文,也能發表或獲獎,好“風光”一下。由於學生不注意觀察、積累、提煉,“巧媳婦難無米之炊”,很多學生以爲寫作文是件苦惱的事,有話寫不出來或無話可寫的學生佔58%,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要麼空喊口號、高談闊論;要麼文弱無骨,虛張聲勢;要麼淺薄庸俗、空洞無物。

3、爲什麼要寫作,

作文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心聲,如何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和自己的作文價值觀,學生缺乏明確的認識。我在五六年級中抽調了105份調查顯示,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44%學生對周圍或學校發生的事情不是十分感興趣,23%的學生“與自己有關的才關心”,數據顯示出學生幾乎有一種“與己無關,高高掛起”的感覺,而對自己家裏或親人之間發生的事情卻顯得十分關注,佔調查人數的77%。從數據我們也能想象出:一到作文,學生就眼露憂光、面露憂色,彷彿大難臨頭。問卷調查給我們提供了答案:學生不會觀察,不是生活的有心人,即使遇到了自己感興趣或希奇古怪的事情,他們也不思考,更不會深究,過一段時間,也就煙消雲散了。導致這種現狀的癥結便是學生的價值取向,他們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對生活和生命很少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聽久了聽慣了也就學會了服從,學會了人云亦云,從而漸漸地喪失了獨立的思想,喪失了生命價值和社會責任感。

二、現階段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綜合以上的調查結果,結合與部分語文教師的座談了解,我們認爲,現階段我校的作文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一)重視表達方法指導,忽視了作文的育人功能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寫作是人思想情感的外在的語言表露,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比較,我們認爲,寫作是學生思想展現的最佳形式,所以葉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觀點不容致疑。然而,分析以上的調查數據,綜觀現今我校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卻普遍存在着人文價值削弱,人文底蘊流失的現象。在作文教學中,老師們十分看重學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結構、技巧以及作文的表達方法,至於作文的內容是否真實、感情是否是發自內心等則很少過問。致使學生的作文中假話連篇,假故事,假情感屢見不鮮;更爲甚者,有的想象體裁的作文基本上是各類動畫片故事情節的拼湊。現今小學作文教學,學生爲了取得好分數,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談,失去了真情實感,讓我們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虛僞的靈魂。這種“重表達,輕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思想拋之九霄雲外的作文教學方法,着實讓人心寒。

(二)重視了作文寫作模式,輕視了作文寫作能力

在作文教學中,有的教師不厭其煩地將一些作文知識和表達方法公式一樣地講給學生聽,有的甚至讓學生死記硬背所謂的“範文”。這種寫作公式化的僵化訓練,相當程度上,漠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冷落了他們對社會及生活的敏銳洞察,結果必然窒息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壓抑其獨具匠心的思維,導致學生丟掉了開啓心靈的鑰匙,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最後寫出的文章肯定是中心不明、條理不清、語句不通、文法不順。

現在大學生不會寫文章,這種現象在國外也普遍存在,這不得不歸罪於小學時期作文教學的不得法。寫作是一種綜合的思維訓練過程,從觀察、構思到成文,都要融合學生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而並非像數學一樣簡單的套用模式。近來,書店中上除了大批量的寫作輔導書、作文大全、精品作文外,又跳出了所謂“作文軟件”之類的寶典,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然而,對於“作文軟件”

的功能,我們是持謹慎態度的。學生在電腦中輸入主題和關鍵詞,四分鐘即可得一佳作,我認爲這是一種典型的“輕能力”現象。即使學生了解材料內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這“四分鐘電腦作文”卻無益於學生思考材料、組織材料等能力的發展,試想,學生對作文題目的解讀,對文章素材的蒐集和整理,對文章內容的整合,對文章的佈局謀篇,豈是在四分鐘內完成的?

(三)重書面表達,輕口頭訓練

作文教學應包括書面表達和口頭訓練兩個部分。寫和說都是表達,兩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然而現今很多老師過分強調書面作文,對口頭訓練則置之惘然。雖然我們教材中有口語交際內容,課程表中也有口語交際課,但有多少教師能真正保質保量上好呢?這種“重文輕語”的教學傾向,導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響了學生的語言交流。

有資料也表明,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隨年級的增高而不斷下降。有的學生書面表達文采斐然,能輕鬆自如地駕馭文字,然而一到口頭表達,例如演講或課上發言,則結結巴巴,條理不清,語句不順。

(四)重課堂教學,輕生活積累

葉聖陶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纔會作出什麼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學生寫作的過程,是從現實生活中汲取必要的素材,經過思維加工,再運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過程。離開了“生活”這個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然而現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把學生關在教室,苦思冥想,閉門造車的現象卻普遍存在、屢見不鮮。這種與世隔絕的封閉式作文訓練,導致小學生作文無話可說,假話連篇,東拼西湊。原本想象豐富,思維活躍的童心,由於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寫出來的東西往往蒼白無力,毫無童真童趣可言。

TAGS: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