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中學生教育調查報告(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1.39W

須要明白一個情況或一個事件的時候,我們需要帶着創新精神去開展調查,最後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寫進調查報告。一起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學生教育調查報告(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生教育調查報告(通用5篇)

中學生教育調查報告1

我國的美術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美術共同構建了世界美術的多元化。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他可以發展學生的視覺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美譽修養,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同時,美術學科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上都有者獨特的作用。隨着美術新課改的實施,美術教育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學由於受到社會觀念、學校條件、學生經驗和地域特點的限制,學生在美術表現能力方面,與城裏孩子有較大的差距。再者,隨着時代的發展與新的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中小學美術不再以繪畫爲主,版畫、雕塑、電腦繪畫、攝影等都搬上了美術教科書,這使城鄉孩子美術學習的差異就表現得更加明顯。因此,農村美術教師應針對鄉村美術教育的現狀及特點,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美術資源,大膽開拓創新教學活動,採用新的教學方法,變革教學方法與部分教學內容,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模式,尋求優化農村美術教學的真正出路。

一、調查目的

留壩縣地處陝西省西南面,漢中市的北面,是秦巴山區裏的一個小縣,留壩縣歷史悠久,著名的三國故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是在這上演的。由於地處秦巴山脈深處交通不便等因素,現爲國家級貧困縣,現全縣人口4.5萬人。有漢、回、藏、滿等4個民族。全日制在校高中生950人左右。隨着素質教育的課程改革以來,美術學科已經成爲普通高中教育的必修課程之一。所以我在留壩縣中學實習以來,對這裏的美術教育進行了一番調查。希望從中瞭解本地區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找到適合本地特色的美術教育,優化美術教育的結構體質,完善本地地區的素質教育。

二、根據此次調查我制定了以下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農村學生對美術的瞭解、看法,以及學生對美術綜合活動的興趣愛好和學生對美術活動的參與情況。確定10個項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美術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答題。

2、統計法:用美術教學環境(資源)現狀調查統計表、美術課堂教學情況調查統計表和學生擁有畫具情況調查表,對本地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學資源進行統計。

3、抽樣調查法和統計形式:在高一六個班320人裏隨機抽取60人,填寫調查問卷,按百分比統計。

三、調查問卷統計及結果分析

調查調查項目:

① 你在小學初中階段接觸過美術學習嗎?

A接觸過95% B沒有接觸過3%

② 你喜歡上美術課嗎?

A非常喜歡26% B喜歡65% C不喜歡9%

③ 你有時也會不喜歡上美術課,原因是什麼?

A沒有繪畫工具22% B覺得自己不會畫53% C不喜歡畫畫8% D 其他 10%

④ 你有哪些繪畫體驗呢?

A油棒畫3% B簡筆畫50% C彩鉛筆畫52% D沒有畫過畫10% E 其他 14%

⑤ 你喜歡上哪種類型的美術課?

A喜歡上手工課41% B喜歡上欣賞課26% C喜歡上繪畫課24% D喜歡上綜合創作課的27%

⑥ 你認爲美術學科重要嗎?

A認爲美術學科是重要71% B認爲美術課可上可不上的26% C認爲上美術課就是玩玩的1%

⑦ 你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美術比賽或者經常參與班內黑板報的設計製作嗎?

A能參與學校美術活動的14% B能參與佈置教室等美術活動的69% D不參與美術活動19%

⑧ 你的家長支援你學習美術嗎?

A支援45% B不管52% C反對3%

⑨ 上美術課之前,你能將學習用具準備好嗎?

A總能充分準備16% B一般能準備80% C從不準備4%

⑩ 你希望美術課多上哪方面的內容?

A課本上的內容3% B希望增加自己熟悉的本地鄉土美術29% C專業素描、色彩知識58%

透過對以上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喜歡上美術課的,在學校的一些美術活動中也有很大一部表示希望參與。但由於受相應美術技能,學校學習環境的限制,以及長時間受應試教育思想的限制。部分家長的不支援,導致了學生對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正確的把握,從而在美術學習上的積極性,與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較差。在學校組織的美術活動中只有少數的人能積極參加。家長的非理性抉擇等等都影響到了美術教育的正常發展。

透過對留壩縣的美術教學資源的統計,留壩縣三所中學只建了一個畫室,學生擁有繪畫工具的不到3%,專業的美術教師只有一人,其他均爲兼職美術代課老師。畫室只有美術美術特長生纔可以在裏面上課,其他學生不能畫室上美術課。所有的美術課都爲欣賞課。像設計、版畫、雕塑、攝影等等課程都沒有開設,教師偶爾會給學生上一節手工課,主要一疊紙爲主,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單一,整個留壩縣都是如此,沒有很好的發揮美術學科的教育教學特點。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這裏的學校根本不重視美術教育,只重視文化課成績。美術的開課質量並不高。學校的硬件設施配套不完善,學生個人擁有畫具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四、主要原因

首先,應試教育的陰影,山區落後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條件的影響。

隨着教育不斷改革發展的步伐中,地處陝南漢中的留壩縣,因交通閉塞,教育資源落後等一切因素,實施素質教育的步伐無法向大城市哪樣快速適應。山區教育條件差,要想和城裏的學生競爭大學,他們只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學習統考科目。從而忽視了素質教育的根本。從這些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徹底改更新觀念,儘早從應試教育的陰影中走出來,才能推進美術綜合能力的提高。

其次,中學美術教育改革沒能與教育現代化同步發展。美術教育的軟件建設仍較爲薄弱,美術教育改革還不能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有兩點:

一是教育觀念滯後,大多數教師還沒有認識到美術教育是陶冶情操、啓迪智慧、開發潛能、培養現代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美術教育是整個教育現代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教學方法滯後,教學方法單一、刻板,仍停留在以教師爲軸心,以課堂爲中心,以模仿爲主要形式的狀態。而以學生爲中心,也是公開課才偶爾一用的“招待法”。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學生良好的個性的形成,審美情趣的提高,創造能力的發展。

第三,美術教師素質不能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發展。從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來看,美術教師的整體素質還一定的差距。主要問題是:

①瞭解現代教育理論和美術教育改革資訊少,教育科研能力較弱;

②在思想上較大程度滿足現狀,缺少改革創新精神;

③對中學美術教育規律探索不夠,課堂教學水平一般;

④美術功底較淺,不能做到一專多能,輔導學生開展綜合性美術活動有一定的困難。美術教師的素質問題是影響留壩縣中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發展的關鍵問題。

五、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調查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根據調查的情況,針對現狀,特提出如下的對策:

1、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推進美術課程改革的進程。美術教育的改革包括硬件及軟件改革兩大部分,從硬件上來說,一定要把美術教育設施、器械列入教育現代化條件裝備系列,配套到位、管好、用好、充分發揮其效益。從軟件上來說,要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在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形式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

2、要進一步加強美術教師隊伍現代化的建設。學校應加強美術師資隊伍建設,抓好教師的培訓工作。在調查中發現,由於學校領導重考試科目,輕非考試科目,有的歸入年級組、有的歸入音體美組,美術教師的教學交流活動幾乎沒有,都是各自爲政,使他們的教學處於閉塞與被動之中,缺乏積極性。培訓中可充分發揮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的帶動作用,透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渠道提高教師的美術素養。要加強美術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鼓勵他們參與教育科研,努力掌握中學美術教育規律,促進美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此外,要鼓勵教師不斷總結經驗,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挖掘鄉土文化,自制鄉土教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科學的態度和創業精神去研究美術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全面開展各種特色的鄉土教學。要組織美術教師開展美術基本功訓練,引導他們鑽研業務,嚴格訓練,精益求精,不斷進取,使他們早日適應美術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3、因地制宜,挖掘本地鄉土美術資源,促進農村美術教育的發展。要全面提高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學質量,僅依靠教教材、學教材,那是遠遠不夠的,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有差距,與學校的辦學條件也有差距,如何挖掘新課程美術的課程資源,直接關係到美術課的教學實效。農村的美術教學,就要聯繫農村教育的實際狀況。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資源和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引入到自己的創作過程中來,努力開發農村當地美術課程資源,大膽對原有教材進行增、改,補充一些學生願意學習的、教師所擅長或有特殊興趣的內容,引導學生把美術學習與生活經驗、周圍環境相聯繫,表現生活、讚美生活、運用生活。即充分挖掘當地人文、地理、自然資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術課。如:野外寫生、蘿蔔雕刻、稻梗手工藝術、家鄉建築、變廢爲寶的綜合實踐等。

中學生教育調查報告2

20xx年10月我來到邵陽縣中學進行爲期兩個月的教育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課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原任課老師和帶隊老師請教。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關於中學政治的教與學》,是針對政治這門課而言的。調查的過程十分辛苦,爲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頗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還是很讓我滿意的。

爲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於我實習所帶的高一398班(70人)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高一400班83人、高一410班67人)、年級(高二文科384班71人、理科378班67人、高三文科363班72人、理科360班66人)進行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問卷回收分別爲70份,80份,60份,65份,60份,50份,60份。所有的班級都是從高一、高二、高三隨機抽取的,調查結果真實可靠。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瞭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政治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一、調查結果分析

“對於你來說,對待政治的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政治課程在中學的受歡迎程度不是很高,大多數的同學都是持有一般和不喜歡的,這也給政治課程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所在班級每週政治課平均節數”

調查結果顯示,在高一年級因爲沒有分科,所以是一視同仁的,每週的政治課程一般安排在三節。高二高三年級的理科往往就不再重視政治課程,安排課程比較少,文科高考要考政治就相對比較重視一點,一般在兩節以上。

“所在班級有用過多媒體上政治課嗎”

調查結果顯示,在我所調查的班級中,多媒體教學還沒有得到普遍的使用,還廣泛採用的是傳統的授課方式,也證明了他們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到位,這在教學中所起到的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所在班級政治老師檢查過你們的作業,進行過課外輔導嗎”

調查結果顯示,在教師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於政治課程的重視度還是比較高的,對於課堂內外作業檢查和課外輔導這兩項工作很是相當的簡直盡責。根據同學的反映也是比較滿意的。

二、政治課堂調查

1、首先,在老師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學,政治採用“五元”的教法,透過展示教學目標列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泛讀課文、分析課文、然後教師進行主要知識小結。這種教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整個過程單一、枯燥,加上大多數老師並沒有很深厚的文學功底,政治課堂顯得更加沉悶、無趣。這樣不僅束縛着青少年活躍的思想,使學生不動腦筋想問題,同時也浪費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影響了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

2、老師在課堂提問方面

我發現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會連續提問,但這些問題大多是很簡單的是非問,或者選擇問、填空問、甚至是自問自答,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踊躍回答,或者說都能回答得上,但學生的回答顯然都是很倉促,且習慣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樣課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師爲主體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及問題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學生積極參與了課堂,其實整個教學質量並不高。

3、教師的課堂點評

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有時候有的同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而有的同學偶爾會有一些充滿靈氣的回答,袒露出他們不一般的思維痕跡,但通常情況下,老師都不夠敏感,對學生的回答只作簡單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這樣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師的教學方法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並不是很受歡迎。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爲例,那裏的老師都不喜歡上多媒體,除公開課用一下1之外,其他上課都不用。我認爲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對多媒體的不熟練,時常上課程序和多媒體的播放對不上。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爲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還使得老師變得懶惰起來,大部分老師在上多媒體課時很少板書,一些老師一節課下來,根本就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學生也就不作筆記了。

5、教師對學生的態度

老師們認爲一個班裏的學生政治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爲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政治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也就採取了“因材施教”,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老師就採取了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爲不能因爲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老師沒辦法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

三、體會與思考

透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爲在今後的政治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纔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政治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政治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知識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2、教學模式的轉化。我認爲,現代化的教育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爲主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中學生教育調查報告3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升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升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透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爲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中學生教育調查報告4

教育問題歷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教育事業是歷朝歷代興國安邦的大業,它關係着一個國家的發展大計,關係着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

基礎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及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綜合素質的關鍵。而中學教育又是構成基礎教育的核心部分。作爲個體,它承擔着一個青少年成長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識和道德觀念及人生素養的培養;而作爲整體,它則承擔着一代代國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會公德及國民素質的塑造。

爲了更全面、科學地瞭解中學教育的現狀,外在假期間透過走訪和查閱資料,對##市的中學教育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發現本市的中學教育在建國後歷經不斷改革,不斷髮展,既有顯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問題。現就中學教育現狀作如下分析:

一、中學教育投資規模擴大,佈局趨向合理

中學教育佈局也日趨合理。幾十年來,黨和政府努力改變舊中國學校分佈極不合理的狀況,採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個縣區出吳堡外,都有一定數量的普通中學,各個人口衆多的鄉鎮大都建有初級中學,在交通樞紐和經濟活躍的鄉鎮還建有完全中學,而每個縣城都有完全中學1到4所。榆陽區,橫山,府谷,神木還建有進階中學5所。從而使學校的佈局和城鄉人口分佈相適應。

二、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拉大

中學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勻,在調查中隨處可見。首先從國家財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經費的增長幅度遠低於財政收入的增長。本市2005年財政收入計劃增長30.7%,總支出增長36.6%,而文教衛生廣電支出的增長額只有29.7%,其中用於教育經費的飲很少。其次在各部門之間,那些如政府,電力,交通等有資源支配權利的部門,在辦公室和職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遠遠優於學校。

中學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勻還表現在城鄉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則非常有限。城裏中學有漂亮的教學大樓,花園式的休閒校園,完善的體育設施和教學設備。富裕的學校校長出門還有高檔的公車。而在農村中學,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中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片荒田,實驗室的門上結滿了蜘蛛網,室內的器材更是十分陳舊。如此的環境,鄉村中學的學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這種城鄉差距嚴重阻礙了中學教育的發展。

三、中學教育收費逐年上升,家長難承重擔

建國初的中國中學教育是一種國家補貼式教育。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學教育事業逐步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幾乎成了一中自費教育。以本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學收費標準爲例,初中學費75元/學期,借讀費500/元學期,課本作業本費140元,代辦費95元。高中學費350元/學期,借讀費800元/學期,擇校費8000元,課本作業本費150元,代辦費80元。此外還有個別地方和學校收什麼所謂的贊助費,建校費等。而補課錢,考試費,資料費則是每一所中學必收的一筆費用。

教育收費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長的負擔,特別是農民家長的負擔。在中國二元經濟體制長期存在的情況下,農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筆的中學教育收費就成了農民家庭的主要消費,且力不從心。如果一個家有兩個孩子上中學,就可以花去一個農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個或幾個,這個家庭就難以再承受。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輟學率居高不下的狀況。教育收費高的問題,不僅影響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們對新知識的接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

四、中學教育師資隊伍壯大,素質有待提高

近年來師資水平雖然有了不斷的提高,但整體素質上還是有些偏低,既表現在知識的積累上,有表現在師德的修養上。本市的中學教師特別是初中教師,整體上存在和學歷不高,專業技能偏低的問題。而且各縣區普遍缺少美術、音樂等方面的專業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支教師對的素質水平,直接影響着祖國的幾代人。所以必須大力發展師資隊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五、中學教育課改步伐緩慢,教學考模式化

中國中學教育課程改革的口號叫得很響,但課程改革的步伐總是蹣跚不前。中學教育其實一直遵循一種模式,在學習上表現爲一種被動性接受和強迫性記憶。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拼命地講課本內容,學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書筆記。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現實工作中演變爲一個萬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張揚個性,更不贊成渡船過河,因爲獨木橋是教育公式的唯一解。所以老師用教鞭規範學生,學生用分數應付老師。這就是所謂的傳道受業解惑矣。

隨着高考試卷標準化的不斷加強,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及考試越來越趨向標準化、模式化。高考的電腦閱卷使試卷變得機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閱卷也走上了標準化,評卷標準化體現在按某種模式來進行閱卷,即開頭、中間部分、結尾三段論模式。有人戲稱其爲三股文,其慘狀可想而知。高考的標準化、統一化,呆滯了中學教育改革的南轅北轍,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學習,磨滅了教師和學生們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十多天的調查研究中,我越來越認識到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新能力,已應成爲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問題。

創新教育要求把學生看作具有創新潛能的創新主體。教育的結果,不僅是學生對人類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個性傾向的形成,亦即創新能力得到開發,發展。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學生消極被動地被改造,而是充分發揮其主動性,使教育過程成爲學生不斷認識、追求、探索、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亦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展的能動過程。

在中學大力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課程模式,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保守的教育觀念

我們要以實施創新教育爲突破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教育環境。特別是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學習觀、人才觀,在教育思想上來一次徹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樹立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現行的課程結構

課程改革要趨向教科書多樣性,多元化,課程結構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還學生一片自由創造發揮才能的天地。教師要樹立較強的課程意識,改變過去那種重教學,輕課程的現象,從而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陳舊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從整體上要真正構建三主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發展爲主線。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教師要積極改變自己的教風,拋棄自我權威中心意識,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4、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一貫的教育體制

改革教育體制,首先是完善考試製度,招生制度,特別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於選拔品學兼優,有創新才能的優秀學生的方向轉變,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其次要形成以促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評價機制,以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教育環境。

5、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

全社會提倡創新精神,營造濃厚的社會環境和氛圍。鼓勵人人創新,形成有利於創新的家庭教育環境。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的敏捷性和思維的獨立性,注意引導孩子提出問題,並自己去解決問題。鼓勵其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形成。

總之,在中學裏大力提倡和推行創新教育是促進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途徑和條件,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挑戰的需求,是培養大批世界性一流創新型人才和科學家的需求,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及至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需要。

中學生教育調查報告5

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了爲期近50天的教育實習活動,希望透過實習能讓我們深入中學教學第一線,瞭解中學教育現狀,並進一步提高對教師職業的理解與認識,促進個人教學技能的形成。這次實習的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見習,班主任工作見習和實習總結。在這期間我積極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個人有了很多收穫。同時,我以我所實習的中學——三十中爲主要調查對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師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題、介紹時代背景、泛讀課文、講解生字生詞、分段、分析課文、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這種千篇一律的教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整個過程單一、枯燥,加上大多數老師並沒有很深厚的文學功底,語文課堂顯得更加沉悶、無趣。老師在講臺上根據固有的模式大談特談,學生在講臺下作自己的事,少數認真聽課的同學看起來也是抱着某種利益的心態——高分。整個課堂完全以教師爲主體,學生不再是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而是一個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客體。這樣不僅束縛着青少年活躍的思想,使學生不動腦筋想問題,同時也浪費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影響了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

我認爲,現代化的教育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爲主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爲學生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師的教育,也有權利抵制這種教育。教師的教育和教材對於學生的發展來說,只是外固,真正獲取知識、得到發展還要靠學生的內因起作用。學生作爲內因主動的學習不存在了,教師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將失去意義。

第二,老師在課堂提問方面。

我發現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會連續提問,但這些問題大多是很簡單的是非問,或者選擇問、填空問、甚至是自問自答,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踊躍回答,或者說都能回答得上,但學生的回答顯然都是很倉促,且習慣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樣課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師爲主體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及問題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學生積極參與了課堂,其實整個教學質量並不高。

第三,教師的課堂點評。

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有時候有的同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而有的同學偶爾會有一些充滿靈氣的回答,袒露出他們不一般的思維痕跡,但通常情況下,老師都不夠敏感,對學生的回答只作簡單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師點評語言單一、蒼白,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合適、恰當的評價,讓人感到老師的語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濫用表揚,不管問題價值大小,學生回答的價值量有多大,老師都是一個口吻“對、不錯、太棒了”等等。這種脫口而出的隨意表揚使很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隨意應付。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其實是對教學、也是對學生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第四,教師的講課內容。

聽了一個月的語文課,發現老師講課期間常插入諸如此類的話:這個字、詞很重要,考試的時候常會考到;這個句子注意它的翻譯,考試會可能有所涉及;這種閱讀理解題需要同學們好好看看,高考經常會出現類似的題型……

整堂語文課都在語文老師的善意提醒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們每次一聽到此類的話,都會條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爲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嗎?不是的,很顯然,是爲了考試。考試獨立於教育、教學之外,考試內容取代了教學目標,分數成爲最終的教學目的。記得課間,我試着跟語文老師交流教學方法,我說:“老師,您看,我們這堂課可不可以再這樣拓展延伸一下,或許課堂的趣味性會有所增加。”老師很乾脆地回答:“沒有必要,考試不考!”我愣了,考試不考,就不講嗎?語文教學難道也純粹是爲了考試嗎?

我好疑惑,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上說:中學語文教學設定的總目標是“是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由此派生的教學目標從四個方面考慮: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人文素養、情感態度。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些理論上的目標在現實的實踐過程中卻存在着極大的反差。老師講課以課本爲主,課本上有的,就進行模式化講解,課本上沒有的,老師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會提及。不要說知識技能沒有得到提升,人文素養、情感態度,甚至應用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然後,在做班主任代理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關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現象,比如: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律,學習態度端正,積極上進,希望考出好成績,讓生命更充實、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並且絕大多數人都曾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評價是累並快樂着,對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

然而,這裏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透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我發現,班裏抄襲作業的現象比較普遍,有近90%的同學反映本班同學有抄襲作業的現象。

二、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心理壓力普遍較大。我所實習的學校學生平均每天早上六點起牀,晚上12點休息。除了上課時間,每天課外學習時間在4小時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業時間都要超過2小時。如果每門課程的作業都如此,學生如何應對?即使只語數外三科每門作業要2小時,學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實這麼多的學生抄襲作業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他們的課業負擔的確過重了。因爲過重的課業負擔,加上家長及老師的不間斷督促,他們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大。

這便是我這次實習所見所感,也是我這一個月調查的收穫,在當今新的教育體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論在短時期內根本無法與實際教學實踐相一致,甚至會出現脫節的現象。我們只有期望教師的個人素養能越來越高,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來越順應實際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