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推薦】學生調查報告九篇

學問君 人氣:2.74W

在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學生調查報告九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摘要: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大學生作爲社會特殊的消費羣體,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爲突出而直接地影響他們的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他們一生的品德行爲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爲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爲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大學生活是一個學生正式邁向社會生活的過度階段,處在這一階段的大學生,也經歷着心理上從學生走向成年的轉型過程。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大學生的消費觀,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本文主要透過調查報告的方式,揭示了新疆師範大學學生消費行爲和習慣,探討了形成這些習慣的成因。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 心理 方法 行爲

 一、調查方法

透過對新疆師範大學的全日制在讀本、專科學生髮放調查問卷和收集數據,從消費意向、消費意識和消費心理上一定程度解讀了目前大學生們的消費現狀和消費趨勢。

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其中本科類院校學生110人,專科類院校學生90人;男生107人,女生93人,男女比例約爲

1.15∶1。

二、調查結果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500--700之間佔了39%,同時有4%的同學消費不足300元,同時也有17%同學月消費超過了1000元,屬於高消費者。

2.伙食費:

統計結果表明,大多數同學的伙食消費集中在300-500元佔到了50%以上,比較合理,同時綜合上總消費的結果,可以估計出同學們用於其他消費在200-300左右。

3、通訊開支

月花費高於50元的佔到43%,已經接近一半。對於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短信0、1元,話費每分鐘0.2元計算,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幾分鍾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短信,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在手機消費方面,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頗嚴重的。

4.在學習方面的月支出:(書籍、資料、培訓費)

根據統計結果,很遺憾的是40%多的同學每月花在學習上的消費只有20元,而超過100元的人數不足5%。這個數字甚至不如同學們的通信費高。更不如大家聚餐和請客的費用高。

5.用於聚餐和請客吃飯:

同學們都比較熱衷於聚餐和請客吃飯,其消費額也佔了總消費的一定比例,也反映了大家比較注重交際,但是數額比較偏多,每月用於此50-100元的同學佔到47%。甚至還有10%的同學每月用於此的花費超過了200元。

三、數據分析

1、 基本生活消費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食物支出佔41%,衣物支出佔13.1%。 調查和數據結果顯示:被調查學生的消費構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費(衣、食、住、行),學習消費(學費、書籍雜費、考證費、電腦等),休閒娛樂消費(休閒、健身、旅遊、娛樂等)以及人際交往消費(人情往來、戀愛)等四大方面。其中,在新疆師範大學大學生的消費內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兩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佔41%,衣物支出佔13.1%。其他方面,休閒娛樂佔6.1%,與學習相關的各方面支出佔4.3%。儘管食物支出仍是當前在校大學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約47.7%的被訪者的食物支出約佔總生活費的四成,約24.1%的被訪者的食物支出約佔總生活費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學生們走出校園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費用也在與日俱增,麥當勞、肯德基以及一些價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爲當前大學生尤其是校園情侶們經常光顧的地方。根據結果分析,作爲大學生,作爲即將步入社會的成年人,他們更加註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這方面,女生的消費水平要高於男生,在被調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擁有價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裝。

2、 感情消費

據調查結果顯示,僅有不到兩成(19%)的學生承認有男(女)朋友,其中有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約有200元。調查結果還顯示,對於戀愛費用的來源,有的是由“家裏特別提供”的,有的是來自“勤工儉學”,更多的是從“生活費中支付”的。

如今,“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已成爲不少校園愛情男主角的忠實信條。 “儘管我們倆出去玩都十分節省,每個月還是要花費100多元錢的。”某一名大二男生說,他和女朋友都是農村的,而且是初中同學,儘管經濟不寬裕,但兩人要是出去玩,買個糖葫蘆、冰淇淋還是經常的。

“其實,有很多大學生都在談戀愛,只不過有的人不願意承認而已。”另一大學生說,有些學生之所以“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擔心萬一走不到一起,會遭到同學笑話或非議。

3、聚會消費

統計結果顯示,58%大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聚會聚餐中每年要花費500元左右,29%大學生這類花費在800元左右,更有極少數人每年要花費上千元甚至數千元。

同學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學生幹部、入了黨、評上獎學金、比賽獲獎等都要請客,要不人家會說你不夠交情、不上路人情消費因爲其形式多樣和不確定性而相對難以統計。

相關數據:當生活費透支時,有61%的同學願意節約開支或自己打工賺取“我來上學就已經花費了很多錢了,咋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錢呢。”某一大學生說,自己家是農村的,經濟條件本來就很一般,再加上自己上學花錢,家裏都快承受不了了,自己說啥也不願意向父母再伸手了。她告訴我,自己經濟上的“額外”收入,都是她平時做兼職掙的。“我寧願去打工,也不願意再向家裏要錢。”另一大學生說,有時候,一不小心,生活費用都花超了,只好向同學或親戚借點,等到了假期,自己再找份工作,掙點錢補“窟窿”。調查中,我瞭解到,像這樣的大學生佔很大比例,調查數據也表明,35.2%的學生存在生活費超支的現象,甚至一學期的生活費在兩三個月花光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個人理財方面,當前的大學生是較爲衝動和盲目的。而當生活費透支時,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學願意張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學願意借同學或朋友的,

大部分(61.0%)的同學更願意節約開支或自己打工賺取。

4、經濟來源

調查數據顯示93.7%的大學生還是把家庭供給作爲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儘管爸爸、媽媽都是工薪族,但還是盡最大努力供我上學。”新疆師範大學大三某一學生說,看到父母爲自己上學花費很多,心裏也感覺很是愧疚,但畢竟自己還沒有上班,不能掙錢。假期打工掙的那點錢,貼補一下平常的生活還行,要是自己供應自己上學,確實十分困難,“沒有辦法,只能靠老爸、老媽了。”他說,只要自己能上班掙錢了,會全力回報父母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這一羣體在經濟消費水平、消費構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別,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13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1800元,年消費支出均值爲4963.96元(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這其中有93.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爲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據分析有63%傾向於衝動型消費,女生在這方面的比例遠遠高於平均水平,有30%多認爲自己屬於精打細算型消費,9.9%認爲自己屬於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費,而大部分(55%)的大學生則說不清自己到底屬於哪種類型的消費者。

 四、調查結論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羣體,包容着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爲一個羣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因爲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500-7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2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款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聚餐和請客吃飯)。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28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爲8383.96元。這其中有93.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爲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爲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爲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烏魯木齊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在被調查的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爲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爲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一些同學指出,爲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爲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5.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爲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6.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

例如,取樣調查中有7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而且那些作過家教的同學裏面,多數是爲增長社會經驗,以“補充家用”爲目的的比例極低。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極爲淡薄,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爲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爲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五、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裏面,他們首先考慮的是款式,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一些簡單的建議: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擡不起頭來。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摘 要:隨着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爲了方便、節約時間進行網上購物。由於大學生接觸網絡比較多,所以我們對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情況進行了調查。

關鍵詞:大學生 網上購物 消費 調研

本次調查採取實地發放與隨機發放的形式,在漯河市3所高校共發放問卷93份,收回93份,其中有效問卷93份,有效回收率爲100%.以下是我們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xx-03-23

調查地點: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調查對象: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本次調查共調查93人,在有效的93份問卷中,有30人有網上購物經驗,達37.29%,53人沒有網上購物經驗,佔62.71%.

1 對有過網上購物經歷的學生的有關情況分析針對選擇網上購物的大學生,我們從選擇網上購物的理由,以及網上購物者對網上購物的看法和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

1.1 大學生選擇網上購物的原因分析在我們的問卷中有一人填寫了其他項,其答案是商品好、價格便宜,可以歸結爲節約費用,依次有過半的同學認爲網上購物具有節約時間、節約費用的優點,其次是商品原因,尋找稀有商品的同學佔27.72%,同時出於好奇和操作方便也是選擇網上購物的主要原因。

1.2 大學生對網上購物流程的看法經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調查者中,大部分(61.36%)同學對網上購物流程不是很瞭解,非常瞭解的佔29.55%,如果能提高非常瞭解的百分比,那麼他們對網上購物流程的看法預計也將改變,因爲有72.73%的同學認爲網上購物有點繁瑣,同時也有網上購物流程的確很繁瑣的可能,如果網站製作者能夠改善此情況,對網上購物者進行網上購物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那麼進行網上購物的人將會更多

1.3 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情況爲了熟悉網上購物同學網上購物的基本情況,我們從他們經常購買的產品種類、平均每次購物金額以及購物頻率進行統計和了解。

(1)根據我們對網上購物的瞭解,選擇了一些較可能選擇的產品讓被調查

者進行選擇,如書籍、電子產品等進行統計。

(2)根據產品可能類別,我們設想了平均每次購物金額,將平均每次購物金額分爲五個層次進行調查顯示,有52.27%的同學每次購物金額在100元以下,往上遞減,4000元以上者爲0,當然不包括有些沒有被調查到的同學存在平均每次購物金額在4000元以上的情況,但總體而言,相對很少。由此可以看出,選擇網上購物同學每次購物金額都不夠高,他們所選擇的產品一般都爲較低價產品,這是因爲大學生收入能力有限,因此消費水平也有限。

(3)對在校大學生網購頻率進行統計與分析。顯示約1/2的同學的購物頻率爲平均每季一次,27.28%的同學爲平均每年一次,只有約1/5的同學爲每月一次或更少。一般情況,大學生網上購物選擇的產品一般爲較廉價產品,原因是跟網絡安全具有很大的關係。

1.4 網上購物存在的不足分析此部分我們從網絡安全和網購遇到的困難進行統計和分析。

從同學們選擇網上購物的支付方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選擇網上購物支付方式的時候,被調查者大多選擇相對安全的方式;同時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爲網上購物的可信度是60%~80%,對網上購物信心不足;而在被調查進行過網上購物的44人中,有3人有受騙經歷,可見,網上購物可信度相對較低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忽視傳統購物中存在的類似的安全問題,網上購物還是比較安全的。

2 對沒有透過網上購物的同學分析針對無網上購物經驗者,我們對被調查者對網上購物熟悉程度、不選擇網上購物的因素、被調查者網上購物觀念、被調查者對網上購物的態度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希望能據此對他們在這四個方面的基本情況有所瞭解。

我們從訪問購物網站、開通網上銀行、網上購物流程瞭解程度對此進行了統計與分析。調查發現,未網上購物者對網上購物的熟悉程度僅限於瀏覽網頁,開通網上銀行等,對網上購物流程非常瞭解的只佔4.06%,因此,提高他們對網上購物的認識,將大大提高網上購物普及率。不過現實依舊存在着對網上購物流程非常瞭解,但卻未在網上購物者,那麼影響他們的因素是什麼呢,因此對這些可能的因素進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2.1 未進行網上購物者的可能影響因素分析我們假設了衆多可能的因素,比如受周圍環境影響、擔心網上購物存在一些問題、網絡安全、自身觀念的影響。

(1)受周圍環境影響分析。人是受大衆影響的具有自由意識的生物,大多數人都具有從衆心理,因此我們調查的變量是被調查者周邊選擇網上購物人數的多少,由此來確定周圍環境對網上購物的影響。經統計調查表顯示,未網上購物者周邊進行網上購物人數多少呈拋物線形式先增後減,其中有95.94%周邊人數都不多,但少部分人佔63.51%.可見,周邊網上購物人員的多少對網上購物具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絕對化的。

(2)其他未進行網上購物因素分析。我們列舉了商品問題、賣家誠信、貨款的支付問題、商品的傳送問題、售後服務問題、網絡安全問題、環境不允許(如有些大一新生對網絡接觸較少)、資訊匱乏,無法獲得網上購物相關資訊等客觀因素對主體主觀的影響,同時還有觀念難以轉變的主觀因素的影響。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爲網上購物學生對各種可以主觀判斷的客觀因素表現出或多或少的擔心,其中最爲突出的兩項是賣家誠信和網絡安全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存在於大學生中,也是網上購物者普遍擔心的問題。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最近,學校裏近視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高年級的同學。校園裏,進進出出的同學有不少人戴起了小眼鏡。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臉上一副十分稚氣的樣子,可鼻樑上卻已經掛起了沉甸甸的眼鏡。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戴眼鏡的同學可真不少!我們很想知道爲什麼,就在這下了一番功夫。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針對近視做了關於少先隊員近視率與用眼習慣的調查。

在查找資料時,我看到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是世界第2位,發病率爲50%。其中,小學生近視率爲22.78%,初中生爲55.22%,高中生爲70.34%,大學生高達80%以上。我國中小學生患近視的人數佔整個學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數超過6000萬。居世界首位。看了這一則網訊,我心中不禁一顫,產生了疑雲:爲什麼小學生也有那麼多人近視呢?爲什麼大學生近視人數那麼多呢?從小學生到大學生人數逐漸上升,近視和年齡有關嗎?一切疑問,都在我心中產生。我又查找到了其他資料,猜測造成近視的原因是用眼習慣不良與學習任務加重。

不體會生活,就不知道生活的甜。同樣,不問同學,怎麼能知道近視的原因呢?我們採取了詢問法。我來到六年級班中詢問了同學。其中a同學說,他在家裏經常上網玩遊戲,時常玩到半夜才睡覺,放假時還玩個通宵;b同學說,她看書寫字喜歡趴在桌子上,有時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離電視機很近;c同學說,他做眼保健操時經常與同學說笑吵鬧,眼睛痛時還經常用髒手擦;d同學是又矮又胖的,他說他喜歡吃巧克力、糖等甜食,不喜歡吃西紅柿、桔子等含維生素的食物。許許多多的同學都說出了日常不良的用眼習慣。透過詢問,我知道了同學有許多不良用眼習慣,發現同學們近視的主要原因是:

1、閱讀時間太長,注意力集中,視力工作時間長。

2、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

3、看書、寫字姿勢不端正。

4、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視力健康。

5、臥牀、躺在車廂裏看書。

6、在太強、太暗的燈光下看書、寫字。

7、近距離、長時間看電視、上網。

8、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9、營養結構不合理。

10、學習負擔重,心裏壓力大。

11、經常用髒手擦、揉眼睛。

12、發現遠視力不好,不及時檢查、治療。

在網上,我還了解到:近視很少有病發症的可能;近視原因還有先天性近視,遺傳性近視,但可能性只達1%。

眼睛是心靈的視窗,是探索萬物的工具,更是我們身體不可欠缺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尋找光明的眼睛,我們的世界將會是一片黑暗。同學們,一定要保護好眼睛,做眼睛的好主人。記住,千萬不要做到以上12點,還要注意日常飲食習慣哦!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用科學的方法保護眼睛,愛護我們心靈的窗戶!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隨着時代的日益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文化娛樂業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業餘生活也越來越豐富,而大學生作爲一個獨立而又不可忽視的羣體更是如此。隨着電腦的普及,現在大學生的業餘生活已不再僅僅是體育和文藝方面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業餘時間正在漸漸的被網絡佔據,特別是網絡遊戲。因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經淪陷和將要淪陷在遊戲這一漩渦裏,所以利用閒暇的時間,我透過明察暗訪、發放網上問卷以及結合我周圍的情況,終於對大學生玩遊戲方面有了一些瞭解。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在玩遊戲這方面的一些情況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主要是以前以及現在在讀大學的同學

調查方式:透過發送電子文稿

調查內容:

1. 您的性別() A.男 B.女

2. 您所在的年級()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 您的專業_________

4. 您平均每個月花在遊戲上的錢大約是()

A、100元以下 B、100~300元 C、300~500元 D、500元以上

5.您玩網絡遊戲的頻率爲 ( )

A、從來沒玩過 B、偶爾玩一次 C、經常玩 D、幾乎天天玩

6.您喜歡哪一種類的網絡遊戲? ( )

A、棋類牌類(如鬥地主等) B、競技類(如勁舞團、跑跑卡丁車等) C、修行練級類(如大話西遊等) D、其他E、沒有

7.您喜歡玩某網絡遊戲的原因是( )A、不玩網遊 B、畫面色彩音質效果吸引人 C、人物角色吸引人 D、遊戲的玩法吸引人 E、其他

8.您瞭解並接觸網絡遊戲的渠道是( )

A、廣告宣傳 B、同學朋友介紹 C、自己接觸 D、其他渠道

9.您對上網玩遊戲的時間控制( )

A、大體在自己掌握中 B、有時會上癮,但基本上還是適可而止 C、一上網就會控制不住時間 D、沒有時間概念

10.您玩完網絡遊戲後的感覺是( )

A、輕鬆、愉快 B、無聊、空虛 C、說不清楚,但是有感覺 D、沒有感覺

11.若週末時朋友約你一塊出去玩,你是否會因爲要玩網絡遊戲而推掉朋友的邀請( )

A、絕對不會 B、看情況而定 C、當然會,網絡至上 D、我不玩網遊,所以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12.您認爲網絡遊戲是否影響到您(如學習、生活方面) ( )

A、沒有 B、多少影響到一些 C、影響很大 D、沒有注意過

13.您認爲網絡遊戲對大學生的影響是( )

A、有利於開闊視野,活躍思維 B、會影響學習和生活 C、無影響 D、其他

14.您對網絡遊戲的看法( )

A、網絡遊戲可以讓我在虛擬世界裏得到放鬆,我很喜歡它 B、網絡遊戲擴大了我的視野,對我的成長很有幫助 C、網絡遊戲影響了我的學習和生活,我後悔玩網絡遊戲並開始討厭它 D、僅僅是休閒而已,沒有太過在意

根據我的瞭解,我發現大學生中玩遊戲的一般爲男生,玩遊戲的女生則很少。雖然女生和男生一樣,大學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電腦上,甚至可以說是和電腦相依爲命,但是女生在電腦上玩的東西卻和男生不一樣。她們一般在電腦上會看看娛樂節目(比如說《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之類的)、偶像電視劇(《一起來看流星雨》、《離婚前規則》之類的),很少玩遊戲的。雖然男生也會在電腦上看看娛樂節目和電視劇的,但更多的男生還是將它們的業餘生活奉獻給了網絡遊戲。可以這麼說:十個女生裏面只有一個玩遊戲,而十個男生裏面則會有四個玩遊戲。 俗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大學也是如此。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一般都用來吃飯、穿着、通訊、交通以及書籍,這當然是對於那些不玩遊戲以及少部分玩遊戲的大學生來說的。對於大部分玩遊戲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費裏面多了一項費用,那就是遊戲費用。根據瞭解,大部分大學生每個月會花一些錢在遊戲上,但花的也是不一樣的。在花錢玩遊戲的人中,92%的人每個月的費用在100元以下,4%的人花費在100—300元,另外的4%花費則在300元以上。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學生畢竟還是理性的,並沒有太過於沉迷其中。畢竟大學生還是比較理性的。

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網絡的產物也就越來越多,相對來說遊戲的種類也就越來越多。我大概總結了一下,網遊可以分爲三類:一是棋類牌類,如鬥地主等;二是競技類,如英雄聯盟、勁舞團、QQ飛車等;三是修行練級類,如大話西遊、問道等。根據瞭解可知,其中競技類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網遊,而且是男女通吃。在這類遊戲中最受歡迎莫過於是勁舞團、QQ飛車以及英雄聯盟了。排名第二就是棋類牌類了,在這類遊戲中最受歡迎莫過於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QQ鬥地主了。剩下就是修心練級類的,只不過這類的遊戲大部分是男生。但不管怎樣,這些大學生玩遊戲總有一些原因,就像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他總有原因的,因爲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遊戲也是如此。其中16%的大學生玩網絡遊戲是因爲網絡遊戲的畫面色彩音質效果吸引人,比如說QQ飛車;16%的人是因爲遊戲的玩法吸引人,比如說英雄聯盟和CF;40%的人則是因爲其他原因玩網絡遊戲,這個其他原因就包括打發時間、同學介紹等等;但是卻沒有人因爲人物角色而選擇某個遊戲。這些都說明了大學生玩遊戲注重的是遊戲的質量和玩法,都是追求“高品質”的業餘生活。

凡是都有兩面性,遊戲也是如此。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遊戲的看法也有所不同。8%的大學生認爲遊戲是有益的,只不過理由不同。這其中的6%的人認爲學習太過於壓抑、緊張,而遊戲則可以讓人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裏得到發泄和放鬆。而另外的2%的人認爲遊戲可以開闊視野、活躍思維,這樣頭腦就不會僵化了。與之相對的20%的大學生就是反對的。他們認爲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旦玩遊戲上癮之後就有可能影響學業,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到平時的生活。剩下的72%則是走中庸路線,他們認爲無所謂,想玩遊戲時就隨便玩玩,不想玩玩就不玩,遊戲只是一個休閒工具,就像平時無聊時玩玩籃球、打打乒乓球一樣。

總的來說:首先,男生一般比女生喜歡玩遊戲,但是他們玩遊戲一般都有節制,很少有沉迷其中,就算花費也不會花費的太多,這也從側面再一次說明了大學生是一個理性的消費羣體;其次,大學生玩的遊戲也不一樣,有的人喜歡經濟類的,有的人喜歡棋類牌類的,有的人喜歡修行練級類的,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競技類的遊戲。而且遊戲吸引他們玩的理由也不一樣,有的人是因爲遊戲畫面、音質效果,有的人是因爲遊戲玩法,有的人是因爲其它的原因。最後,大學生對遊戲的看法也不一樣。有的人認爲遊戲是有益的,可以使人放鬆,可以使人活躍思維。有的人認爲遊戲是有害的,會使人頹廢從而荒廢學業。剩下的人則認爲遊戲只是一種休閒的工具,玩不玩都無所謂。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目的及意義

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生活都生活在人際關係網中,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依存於人際交往。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是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記得一位叫做戴爾,卡耐基曾的名人說:一個人的事業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的技巧。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社會交往。對於正在學習,成長中的大學生們來說,人際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鄉之間,室友之間,個人與班級以及和學校之間等錯綜複雜的社會交往,構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網絡系統。培養良好的人際效能力,不僅是大學生活的需要,更是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是永遠不會漂泊到壯闊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學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爲複雜,更爲廣泛,獨立性更強,更具社會性。個體開始獨立地步入了準社會羣體的交際圈。大學生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並試圖發展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爲大學生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

因此,我們小組開展了此次調查,目的在於大致地瞭解我校蔡家關校區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情況,並針對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藉以在全校範圍內營造優雅、和諧、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寢室文化,並幫助廣大同學樹立正確的交往態度,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二、調查內容

1、人際交往的概念及分類

2、大學生常見人際交往問題及對策

3、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藝術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2、網絡調查法

3、文獻法

四、調查對象

1、南通大學各學院各年級的學生以及已從事工作的校友。

2、全國各大高校學生(含中專,大專,及研究生博士生),應屆畢業生、以及從事工作多年的大學生。

五、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

隨着時代與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表現出交往方式多樣,交往範圍開放,交往內容廣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諸多新特徵。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極閉塞、虛擬淡化等不良傾向。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構建良好的人際交往要遵循正確的交往原則;積極參與交往,克服各種不正確的認知,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注重人際交往技巧、學會人際交往的藝術。

人際交往的概念及分類

人際交往的概念

人際交往是指人們爲了滿足某種需要相互間進行的交流或聯繫。人際交往的基本要素是:資訊源、資訊、資訊接受者、反饋和干擾。

分類

人際交往按交往的規模分,有個體間交往、個體與羣體間交往、羣體間交往;按交往的媒介分,有語言交往和非語言交往;按交往的途徑分,有直接交往和間接交往;按交往組織結構分,有下行、平行和上行三種交往方式。

人際交往的功能

人際交往作爲人類的一種最基本的社會活動,體現出人所共有的心理需求,具有重要的功能。

交流資訊功能

人際交往是實現人際資訊溝通的基本條件。從資訊論的角度看人際交往的過程是資訊交流、資訊增值的過程。現代社會是資訊社會,資訊量之大,資訊價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擁有各種資訊和利用資訊的要求,隨着資訊量的擴大,也在不斷地增長。透過人際交往,人們可以相互傳遞、交流資訊和成果,是自己豐富經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啓迪思維。同時,人際交往可以使人克服認識中的盲點,具有比書本上獲得資訊,內容更廣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等特點。

自我認識功能

人對自我的認識並非一個自然成熟的過程,而是透過交往,在與別人的相互作用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正如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所說的鏡中之我,即他人如一面鏡子,我們只有透過交往,透過觀察自己的思想和行爲在他人那裏的反映,才能更加恰當地或更爲全面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孔子也曾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只有善於與人合作和公事,在高水平上進行人際交往,才能是自己成爲高素質的人才,獲得自我完善,實現人生價值。

心理保健功能

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際交往的心理機制。不少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曾對孤獨感做過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哈類等人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將猴子置於不鏽鋼的房子裏,溫度事宜、空氣流通、清掃和餵養等一切工作都是自動化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社會剝奪研究發現,被隔絕交往的猴子遠比正常交往情況下的孩子有更強的恐懼反應,它們在情緒和交往行爲上收到損害,精神上是不完善的。健康的人際交往使人心情舒暢、快樂愉悅,獲得一種安全感、歸屬感和滿足感。尤其是遇到苦悶、困惑、恐懼等情緒時,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獲得親朋好友的同情、理解開導和幫助,得到心理支援和精神撫慰,相反人際關係受阻,會使人壓抑、失落和孤獨。

行爲協調功能

人際交往執行着協調人們行爲的作用。沒有交往,就沒有關係,就不能形成相互作用的準則,就沒有行動的協調和一致,社會的共同活動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人際交往促成人們之間的相互幫助和相互合作,形成聯合的強大能量,創造着人間的各種宏偉奇蹟。友好的將往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於一個人良好的個性形成,更有助於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問題及其對策

大學生常見人際交往問題有社交自卑感、社交嫉妒感、社交猜疑心、社交報復心、社交恐懼感、自我中心。

自卑是個人由於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爲自己在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緒體驗。大學生社交自卑主要表現爲交往中比較憂鬱、悲觀、孤僻、自我封閉、言行被動,在社交場合拘謹、避讓、退縮。自我認識不足和過低的自我期望是形成大學生社交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受自卑情緒影響的大學生一般具有敏感與虛榮性、掩飾性等心理特點。

應對策略有:一、正確認識自己,修正理想自我,揚長避短。自卑者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具體做法有:一是自我舉例法;二是徵求意見法;三是與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較。一個人不能沒有理想,但理想的建立一定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理想標準的確立應當以自己透過努力能夠實現爲原則,只有這樣纔會在實踐中不斷取得成功。

二、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這是一種純心理學的方法。要多分析自己的有利條件,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體驗過去成功的快樂,不斷提醒和激勵自己,使自己在心理上確信能夠獲得成功。

三、學習自信行爲,自卑的大學生還應當在交往中學習自信行爲。比如鍛鍊自己在說話時做到聲音洪亮,不吞吞吐吐,當對方聲音超過自己時,學會故意將聲音放低,掌握交往主動權;練習自己能徑直向對方走去,講話時敢於與對方有眼神交流。

四、改變不合理觀念,學會放下,從社交陰影中走出。自卑者在認識上大都受這種觀念之害,要學會改變觀念,做到拿得起放的下,保持一顆平常心。

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的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復等不愉快的情緒。大學生社交嫉妒一般表現爲在交往中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報以嫉恨。這種嫉妒感具有潛隱性、對等性、行爲性和變異性的特點。嫉妒心理產生的原因:虛榮心強;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

應對策略有:一、糾正認知偏差,正確看待別人的能力和長處。嫉妒者在別人成功時,總以爲別人的成功是對自己的威脅,有礙於自己的發展。實際上,別人的成功來源於他的努力,榮譽是他努力的報酬,嫉妒者不應該把別人的成功等同於自己的失敗。

二、學會對比方法,培養達觀的人生態度,積極昇華。在看到別人優點的同時,要善於看到自己比別人優越的一面,平衡自己的內心,遏制嫉妒心理的產生。

三、充實自己的生活,善於調整目標。大學生無論多麼意氣風發,無論多麼足智多謀,如果不會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腳步,吸取成長的養分,確立新的奮鬥目標,漸漸就會在嫉妒他人、抱怨環境中喪失鬥志,忘卻夢想,枉費青春年華。年輕的大學生更應滿懷渴望,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愛好設計自己、發展自己。

四、加強修養,經常反省,完善個性。當代大學生應當端正學習目的,做到心胸廣大,志向宏遠。惟其如此,才能寵辱不驚,不患得患失,才能爲同學朋友的成功與榮譽感到高興,分享別人成績的同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完善自己。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調查人:xxx

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xx市商品街附近

調查目的:調查社會上的錯別字,並向有關單位報告,提出改進建議。

調查結果:經過對商品街的調查統計,我們發現社會上的錯別字可以分爲三類,第一類是故意將詞語中的某個字用諧音字替代。例如一些醫藥廣告將“刻不容緩”改爲“‘咳’不容緩”;空調廣告將“終身無憾”改成“終身無‘汗’”;摩托車廣告將“樂在其中”改成“樂在‘騎’中”等。第二類是爲了省事而故意簡寫的錯字,例如把“停車”寫成“‘仃’車”;把“起”字右邊的“己”寫成“乙”等。第三類則是不小心寫錯的字,例如傢俱店門口的“家‘俱’”;飯店選單上的“‘抄’飯”與“‘合’飯”;水果店裏的“‘波’蘿”等。

調查結論:因此,我建議人們無論是幹什麼都要認真對待。漢字不會寫,或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寫,應該拿字典查一查,也不能因爲麻煩,就把漢字簡寫。寫完後仔細檢查,認真對待每一個漢字,如果人人都這樣做,世界上就不會有錯別字了。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人羣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衆多專業,範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11月20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爲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爲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爲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爲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爲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透過問卷形式爲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爲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爲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爲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爲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透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爲,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爲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爲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透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資訊。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透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爲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爲開啓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透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透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透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透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啓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爲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爲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爲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透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爲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資訊,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的不足,增加日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幹部等的大力支援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爲我們日後其他工作做借鑑!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 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賙濟11月20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爲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爲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爲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爲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爲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透過問卷形式爲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爲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爲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爲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爲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透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爲,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爲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爲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透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資訊。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透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20xx年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工作報告。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爲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爲開啓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透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透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透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

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透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啓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爲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爲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爲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一、前言

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作爲當代大學生,更是面臨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家庭、就業、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讓大學生似乎喘不過氣來。如果處理不當,大學生心理健康會造成一定得影響,其後果或大或小,小即產生抑鬱、自閉、暴力傾向,大則引發自殺,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高校學生自殺現象則證明了這一點。爲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其更好地處理和應對心理壓力問題,特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方法、對象

1. 調查時間

2. 調查方法

在網上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共發放100份問卷,有效問卷100份

3.調查內容

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大學生從壓力的大小程度、壓力主要來源方面進行調查

4.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問卷針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問卷,主要是針對專科和本科大學生

三、調查結果分析

隨着世界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激烈,社會關係日趨負責,大學生們承擔了

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父母的期望、就業的壓力和人際關係的複雜在無形中讓大學生身體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學會提高抗壓能力更具有挑戰性和不可忽視。此次的調查的對象並非同一間學校,而是來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問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透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們總結出了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壓力問題如下:

(一)從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看:

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61%的大學生表示對目前的學習偶爾有壓力,而認爲壓力非常大的佔了22%,只有13%的大學生認爲很少有壓力,這結果表明,對於目前的學習,普遍大學生都存在壓力,覺得壓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視。當然在這一點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響,性別、來自的地區、性格都會對這以數據產生了影響。在調查報告中分析,對於壓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壓力大:54.55%男生認爲壓力非常大,女生只佔45.45%,跟傳統觀念很有影響,長期以來,男的都被認爲是家裏的頂樑柱,是要養家的,要學會獨自,學會更好地面對社會,也許很早就在他們的心理紮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長期教育下,兒子要繼承後業,贍養父母下無形中有了擔子,特別隨年齡的增長,男的比女生更快認識社會的殘酷和現實,不免會比女生的壓力要大。

除了性別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有影響,學生來自的地區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來自農村的學生會普遍比來自城市的學生壓力大:在調查報告中顯示,選擇壓力非常大的,農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選擇偶爾有壓力的,農村的佔43%,相對來說,城市的佔18%,這一結果也在我的預想中,農村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從小,農村的學生就被灌輸讀好書,走出農村的教育,所以農村的孩子在讀書方面也會更努力,可這麼一來,壓力也無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見慣了村裏的人不斷往城市去就業、謀生,甚至有些人家情願在城市裏租房子住也不願在農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實擺在農村學生面前,除非自己夠優秀,比別人更努力,自己纔會有出路,才能擺脫貧困的生活。而城市裏的學生也許是過慣了舒適的生活,對生活危機感方面就不會比農村學生敏感,因爲他們知道起碼自己還有家父母的靠山,壓力就會比農村學生壓力小一點。

當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問及現在的壓力性對於以前來說,性格開朗的學生要比內向、冷漠、孤僻的情況要樂觀得多。

正如圖像顯示的,選擇壓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開朗的人佔了43.90%,內向的人佔了46.34%,在選擇壓力小了,性格開朗的人中佔了70.97,內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較懸殊,可見,抗壓方面,越開朗的學生心理壓力方面要小些,這也許是因爲心態不一樣,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表現得就不一樣。

(二)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

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主要來自就業壓力、家庭壓力、人際交往、感情處理這四大方面。

從現實的結果看,在主要心理來源中,77%的學生選擇了就業壓力、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32%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交往的壓力,30%選擇了感情壓力,當然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壓力,77%和43%的比例讓我不得不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負擔之重,幾乎可以說1中就有6、7個人有就業壓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顧慮。在問及家庭教育中給壓力最大時,74%的學生選擇了是來自父母的期望,18%選擇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經濟不夠好,6%是因爲家人關係不好。

從中看出,就業和家庭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經濟問題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透過對比分析,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主線,農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壓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壓力大,性格內向比性格開朗的壓力大。

(三)壓力的來源分析

1、就業壓力

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說是幾乎存在大學生活中的,並且是隨着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的。社會的複雜,競爭的激烈,人心的難測,讓在習慣了風平浪進的大學校園中的大學生們更有恐懼感。近年來,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而相對提供的就業缺口卻還是不怎變化,要想在人才濟濟的社會裏鑽出一個角落,真是難上難。加上有些同學對自己的專業滿意程度不高,在調查中,43%的學生選擇了不是很滿意,而24%表示沒感覺,這麼一種狀況的確令人擔憂,專業方面給不了他們安全感,就外面的競爭又是如此的激烈,兩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讓他們心裏憂心忡忡。他們擔心就業後的職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資也怕不盡人意,或是就業中逃脫不了遲早一天被競爭淘汰。

2.家庭壓力

來壓力來源這塊,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可見份量不樂觀。望子成龍,望女成分,一直是衆多父母的願望,他們從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學生,這方面的壓力會更明顯一點。寒窗苦讀十幾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夠大學畢業找份好的工作,而學生本身也理所當然地揹負了這種期待。他們也想盡自己努力不讓家人失望,可反觀自己的條件和社會的挑戰遍不得不感嘆前途渺茫,更是時時擔心最終大學畢業就是面臨失業,給家人當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學生的壓力也來自於家庭的家境,18%的學生認爲在家庭壓力這塊,家境不好和家人關係不和諧,也是他們心裏負擔的一個原因。面對着種種的壓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點溫暖和支援,可家人間總是鬧矛盾,吵吵鬧鬧,的確人人很揪心,心情也會不好。從身邊的事例中,我們也可發現家庭和諧的學生性格會比較開朗,心理承受壓力能力也會強很多。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可以發現這一點。

3.人際交往

大學算是半個社會,我們天天都得跟老師同學打交代,相對初中高中來說,和人打交代的頻數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對的人更是各種各種,這要求我們的人際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的交往作爲了心理壓力的一部分,他們也許煩惱該如何更好地與他們交往,因爲在大學,人脈很重要,關係到你的各種評優,況且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辦事起來都非常順利,朋友也會有很多。且不談生活在校園中,僅僅說在宿舍,如何與舍友相處,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學四年,我們幾乎都在同一個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樣陪伴在身邊,如果連和他們都溝通不好,又該如何度過這四年的大學生活。

4、感情問題

到了大學,很多人都選擇了拍拖,感情的不確定因素,讓大學生們也會苦惱

大學生們會嚐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調查報告中,也有30%的人把這點列入了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爲情所困的例子在我們身邊很多,再加上性格內向,不懂得如何去減輕壓力的則更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如失戀自殺現象也不罕見。

5、學習壓力

到了大學,面對了和與往不大一樣的學科,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所改變,雖說學習的東西不會像初中高中那麼多,但是要是真正學起來會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學生對自己專業學習的科目不感興趣,慢慢學會了逃課和養成了厭學心理。而有些是由於在學院當了幹部,不能很好得處理學習和工作的關係,變得會很煩惱。一方面既想透過工作得到鍛鍊,可卻往往對學習有所影響。

四、結語

從調查的結果和我們的分析上看,大學生心理壓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減輕心理壓力,促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議及策略:

1.形成良好積極的心態。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何況生活在小型社會的大學校園裏,不要跟別人比,因爲“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標腳踏實地地走,即使在過程中失敗了,也要學會堅強站起來,因爲眼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2.不要過於看重專業的“冷”和“熱”。社會是瞬間變化的,沒人可以猜測到以後哪個專業會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現在也就不會出現“冷”與“熱”之分。學好自己的一技之長,因爲普遍來說社會還是需要專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當然專才也並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識,而是“術業有專攻”。在學會控制好自己的厭學情緒外,還得正確處理好學業和工作的關係,要在這兩方面取得豐收,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學會與家人溝通。家庭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重點是我看我們怎麼去處理。我們的出生我們不能選擇,可我們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要學會體諒家人,無論家人對你什麼樣的要求,但出發點都是愛你的,要始終認清這一點。要學會和家人溝通,只有走近家人,纔會更好地處理與家人發生的矛盾。

4.放開心胸,學會與別人訴說。心情低落,要學會正確地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可以找別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去舒緩自己的心情。也許有些人會比較放不開,對周圍的人和事會採取一種防備的逃避心理,這時我們需要適當地放下防備,學會走近別人,這樣別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裏。

5學校要多舉行有助心理輔導的活動,讓學生在活躍的活動氣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鬆。開放心理諮詢室,讓學生有途徑去解決自己的困惑,學會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當然也需要心理諮詢老師尊重學生的隱私,不泄露學生的祕密,更要更好地進行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