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學生調查報告彙編7篇

學問君 人氣:1.37W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調查報告彙編7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即將踏入大四,面臨即將實習找工作問題的我們,對大學生就業知之甚少。而專家認爲“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那麼我們就業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利用寒假時間就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個小調查。從此次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略微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爲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對於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綜合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及因素得出,產生這方面的原因是由於專業本身的原因,藝術生的精神取向相對自由,他們更是側重於自身的自由,藝術工作相對比較特殊。對於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價位。低於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於此價位又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學生高於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於農村學生。具體數據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於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爲他們的背景不一樣。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爲嚴重,他們渴望儘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爲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鬆,但是由於在城市長大的背景,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爲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於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爲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爲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後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爲主,願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願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擇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資訊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資訊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製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資訊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製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三、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爲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缺乏實際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爲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人數過高。因爲大學畢業將面臨一個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而這一過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資。大多數企業側重傾向於那些有實際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學生。而我們的調查記過顯示,當今的大學生在這個方面更爲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業率不高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人來看,平均就業率爲49%以下的佔29%,50%-69%的佔28%。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就業人數過多,就業生自身的條件相對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另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選餓出國或者讀研究生。

五、在求職途徑的選擇上,現場招聘會、上網和親友介紹成爲最主要的途徑。也有少數人選擇報刊和上門推薦。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在就業途徑還是比較側重於現場招聘,不過網絡招聘也已經成爲近來部分學生求職的途徑之一。

六、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爲自己具備了道德品質修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相對與前三種能力,競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應變能力大家認爲較弱。

從這個調查的結果我們也不難聯繫現實情況分析出由於缺乏實際的實踐技能是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業問題的解決思路

1、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

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爲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於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2、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

品德不應該受冷落,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可以看出,大學生如果一味的爲“先就業後擇業”而“先就業後擇業”的話,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方面在用人單位那裏已經有所反應。而該確立怎樣的就業觀念,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是章顯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3、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調查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不能暢通、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這其中缺乏溝通。似乎看到這樣的現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纔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提高當地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的競爭意識,增強農民的就業後勁。目前,我國農業在總體上實現了溫飽、進入小康的前兩步目標,已經開始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邁進。然而,中國農村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需要的狀況,這將成爲阻礙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樣,如何培養大批安心在農村的專業人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爲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而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普及農村義務教育。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範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並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爲28.4%,男同學則爲37.1%。

1、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佔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大學生消費構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學生本身的心理素質還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成熟。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迷惑。但筆者認爲,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這種種消費不合理現象,不僅僅與大學生本身這個特殊的消費羣體的特性有關,還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密不可分。

3、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爲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爲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爲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爲主,以質量爲主。

7、 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xx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爲92%,其中70%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本人是爲大家蒐集了關於中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徵: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爲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羣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因此不能忽略小小的懶惰或者鬆散,即使是假期,也應該勞逸結合,而不是隻是貪圖享樂,這樣的假期才能過的有意義。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爲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爲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爲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爲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爲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爲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爲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積蓄。

對策與建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建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於開學第一月就成爲“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羣體,包容着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爲一個羣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來自西部的同學中有45%表示一定或很有可能回西部創業,而非西部的同學表示一定會到西部創業的只佔0.8%,調查:45%畢業大學生願回鄉創業。這是同濟大學最近進行的“大學生西部創業意向調查”所顯示的結果。這份調查是一名大三學生率領他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所做的“功課”。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叫卓本勇,是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的三年級學生,出生於四川資陽。“項目組剛成立的時候,有同學提出我們要調研的東西在網上都能找到。但是透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對西部創業環境存在着許多顧慮和疑問。如何讓更多人到西部創業,適應那裏的創業環境,需要我們項目組去親身體驗一下。”卓本勇告訴記者,項目還有一個任務就是透過對當地已經創業的大學生進行訪問,瞭解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過的困難。假期他們將前往陝西、四川、雲南、廣西、貴州五省(區)進行一項名爲“大學生西部創業環境”的調查實踐。

成行之前,先做功課。“大學生西部創業意向調查”使團隊得以在行動前期瞭解大學生對於西部創業的想法。細心的團隊成員還把調查分爲“東部篇”和“西部篇”,分別掌握來自東西部大學生對西部創業的不同理解。問卷調查數字顯示,來自西部的同學表示一定回到西部的人佔總人數的10%;而表示一定不會去西部創業的西部同學有3%,非西部同學有6%,其他大部分人都在觀望。

調查顯示,問到西部創業最關心的問題,來自西部的同學最關心的是政府的工作效率問題,非西部的同學更關心的是西部的生活水平,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包括金融環境、個人發展空間等等。而被問到西部最欠缺的是什麼時,來自西部的同學再次將重點指向了政府部門的工作作風和體制問題,就業參考《調查:45%畢業大學生願回鄉創業》。

針對西部同學的問卷調查顯示,在回答爲什麼回西部的問題時,選擇立志建設家鄉的人佔到了43%,此外,選擇看中西部巨大潛力的人數也佔到了20.5%。有超過七成的同學選擇了到西部大城市創業,而最缺乏人才的廣大農村地區卻乏人問津。

到西部創業最希望得到的優待是什麼?相比較於以前,稅收是吸引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們更注重金融服務、技術保障、法制環境等。

針對來自西部以外的同學,卓本勇的團隊製作了另外一份問卷。令他們感到沮喪的是,明確表示到西部創業的人連1%都不到。在考慮去西部的人中,出發點也各有不同:近六成的人表示,是看中西部的發展潛力。

作爲一個西部人,卓本勇一直很關心家鄉的發展。身爲學校家教部副部長的卓本勇以社團的名義參加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有3年了。20xx年他組織了“青春足跡蜀中行”活動,在四川家鄉調研農村稅費改革進行狀況和醫療改革狀況,獲得了學校的優秀獎;今年他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做起了大學生西部創業這個大題目。此次調查團隊共有8人,隨行的還有一位指導老師。爲了“大學生西部創業環境”的`調查實踐,他們寫下了整整16頁的策劃書,詳細列數了行程路線、採訪安排、資金預算、成果展示等等,費用支出甚至精確到了個位數。

對於自己的團隊,卓本勇很有信心:“大家專業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可能會更發散,但大家長期在一起工作,協作意識更強。”在這兩週的碰頭會上,同學們集中精力調查各個省的資料,制定具體計劃。“因爲大家對一些相關方面的定義會有分歧,有時還辯論得很激烈。”卓本勇記得,一次例會上有同學提出在西安可以去訪問新東方西安分校,因爲新東方在西安是剛開業,理論上可算創業。但是馬上就有人反對,理由是新東方不具有西部特色。後來又有人提出新東方這種發展模式可以作爲一個重要的參考,那就是在東部已經發展成熟了的創業模式直接往西部移植。最後,大家都覺得這的確能成爲一種重要的模式。

由於沒有專家級的老師指導,團員們一遇到問題就只能去找相關選修課的老師問,但有些問題始終不能得到完美的答案。此外,卓本勇還考慮到了調查行動可能存在的困難,比如項目可能鋪得太開,到時怕顧頭難顧尾;所有成員都沒有創業經驗,可能在某些資料方面會有所缺乏;前期工作中所有費用都由成員自己掏,所以每走一步都得精打細算。儘管困難不少,但大家對這個項目還是充滿了興趣和信心。

“高等教育提高了我們的素質,所以對於工作,我們應該看得更開,應該有更多形式的就業。”卓本勇認爲創業註定會成爲大學生就業之外的另一條路。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調查時間:XX年2月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內容:關於XX年大學生創業現狀的調查

 調查方式:在線調查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援,而不僅限於資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創業,這些青年的創業知識 是來自大學嗎?青年創業的最關鍵因素,是創業資金的充足與否嗎?四川成都高新區日前面向芳草街道等5個轄區街道、高新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等兩個創業園 區、四川大學等8所省內高校、中山大學等3所省外高校,發放了總共1000份“青年創業現狀與成都高新區創業環境”調查問卷。根據收回的912份有效問 卷,成都高新區近日撰寫出了《青年(大學生)眼中的創業、園區建設與政府服務》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援,而不僅限於資金;同時,有69.7%的受訪者表示會積極面對創業失敗。 14.2%的人創業想法源於學校小江是成都一所大學的應屆碩士畢業生,看着媒體對創業成功者鋪天蓋地的報道,他開始期盼那種“名利雙收”的生活。今年6 月,小江將自己開一個國學培訓機構的創業想法,寫成了一份創業企劃書,並參加了成都金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的評審會。“你跟其他國學培訓班相比,優勢 在哪?成本和利潤有沒有做過預估?消費受衆羣體是哪些?怎樣開發你的客戶資源?”。

調查中,對於“創業想法受何種因素影響最大”這一問題,62.6%的人認爲源於社會影響,16.5的人認爲源於家庭,僅有 14.2%的人認爲源於學校。留學新加坡之後來到成都高新區創業的楊先凱,對14.2%的數字感到很驚奇。“如果學校的創業教育做得好,這個概率不會這麼 低。”楊先凱告訴記者,在新加坡,大學基本都開設了成體系的創業課程,比如《公司理財》、《市場營銷》、《客戶資源管理》等,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由選擇,修讀合格後,會得到相應的學分。大學生對於自己創業幹什麼,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創業之後怎麼保證企業運轉等知識,大都來自創業課程。“我在新加坡上大學時,曾經修讀過《創業市場運作》課程,感覺啓發很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怎麼讓公司在市場中生存。”楊先凱說,由於大學課程的配套做得比較好,新加坡大學生的創業氛圍很早就形成了,而中國大學生創業是最近幾年才熱門的話題,大學課程還跟不上。調查中,80.2%的受訪者認爲,需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培訓,也印證了楊先凱的分析。而對於創業培訓的內容,受訪者最希望得到的依次是企業管理(22.3%)、市場營銷(21.1%)、溝通技巧(18.2%)、財務知 識(14.5%)和個性化輔導(11.7%)。調查的主要執行者、成都高新區團工委書記冉啓平說:“其實中國高校已經逐漸重視創業教育了,但普遍的方式還 是這一場創業講座、那一場創業論壇,成體系的創業教育課程很少。”他分析說,高校開設專業、系統的創業課程,能激勵大學生思創業、謀創業、敢創業、善創 業,同時也能讓大家深刻了解創業的艱難與風險,是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5月19日到6月8日

一、引言:

大學生活已經過去兩年,在這兩年的大學生活中,除了學習之外,我們最關心的就是以後找工作的問題,然而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必須具備相應的的專業技術和最重要的社會實踐經驗,畢竟在現實社會中,公司更看重的是你是否有工作的經驗,這也是去面試者一塊含金量十足的‘王牌’。因此,許多大學生就會利用空餘時間或者是假期打工,當然這並不是大學生在外面打工的全部原因,還有許多原因會使大學生在假期打工,爲了弄清楚大學生假期打工的具體原因,我設計了一個問卷用來調查,透過網上反饋出來的數據對大學生假期打工原因進行了分析與總結,下面是一些具體的事項。

二、 數據分析:

1、在回答“大學生認爲什麼時候適合打工?”這個問題時,由反饋回來的數據顯示,44.68%的大學生認爲只要是假期都適合打工,其次就是平時週末和節假日有19.15%,這兩部分佔大學生打工時間的一半多,所以得出結論:大學生多數會選擇在自己的空餘時間在外兼職。

2、在回答“如果你有空餘時間你回去兼職嗎?”“你有假期打工的計劃或者曾經打工的經驗嗎?”“你曾經做過暑假工或寒假工嗎?”“家人是否支援你用課餘時間打工?”這四個問題時,針對問題一有89.36%的大學生選擇了會,針對問題二有74.47%的大學生選擇了有在假期打工的計劃或者曾經打工的經驗,針對問題三父母對大學生在空餘時間打工有55.32%完全贊同,40.43%保持中立,針對問題四有53.19%的大學生選擇了做過,很少,有23.4%的大學生選擇了做過,經常,這佔大部分比率。這四個問題顯示出了一個很好的現象,由此可以知道大學生大部分都有出去兼職的想法或意識,同時大部分大學生已經在外實踐過了,說明大學生有強烈的獨立自主的意識,能夠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漸漸脫離父母的庇護,父母對孩子也自持孩子多一些社會經驗,大部分大學生學會了自我獨立,自我生活,爲以後在社會上立足奠定了基礎。

3、在回答“你想要打工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時,有59.57%的大學生選擇了增加社會經驗,閱歷,鍛鍊能力,有14.89%的大學生選擇了賺些外快,有10.64%的大學生選擇了想自食其力,有8.51%的大學生選擇了打發時間,有4.26%的大學生選擇了其他,有2.13%的大學生選擇了隨波逐流,即大家都打工,我也去,這個現象說明大部分的大學生在空餘時間打工是爲了鍛鍊自己的能力,增加和積累自己的社會以及人生經驗,而選擇其他原因的例如爲了賺些外快或者想自食其力的大學生來說,或許在他們的意識中認爲打工的目的只是單純的想賺些外快或者想自食其力,但是在實際的工作後,他們的主觀目的達到的同時也會適當的增加一些社會實踐經驗,只是他們自我總結的能力可能沒有那些以專門想要鍛鍊自己的能力,增加閱歷的大學生強。

在回答“你認爲大學打工有什麼好處?”“你認爲大學生假期打工對畢業後的工作有幫助嗎?”這兩個問題時,針對問題一有82.98%的大學生選擇鍛鍊能力,有57.45%的大學生選擇增加收入,有48.94%的大學生選擇減輕爸媽負擔,21.28%的大學生選擇其他,針對問題二有55.32%的大學生認爲有一部分,有23.4%的大學生認爲,有19.15%的大學生認爲應該視情況而定,而只有2.13%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這個現象也間接反映出大學生想打工的原因,其中還是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爲打工會給自身帶來的最大利益是能夠爲自己鍛鍊能力,爲自己以後生存於社會帶來豐富的工作及人生經驗,當然,在某些大學生的心中,在大學課餘時間打工是爲自己增加收入,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在爲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可以適當的減輕父母的負擔,這也是很多大學生選擇在課餘時間打工的原因。與此同時,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爲大學生在讀書期間的課餘時間或者假期打工會對自己以後的工作多多少少有一些影響。

4、在回答“你求職最關心的問題是?”這個問題時,有48.94%的大學生選擇了工作能力培養,有21.28%的大學生選擇了工作薪酬,有10.64%的大學生選擇了工作環境,說明了大學生在選擇打工的問題時,大多數的大學生會將該工作能夠培養自己的工作能力作爲求職過程中最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有一些大學生選擇了工作薪酬與工作環境,這也間接的說明了大學生在假期打工的原因主要是爲了增加自己的能力,積累自己的社會以及人生經驗,或者是爲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以及其他。

三、總結:

經過這次的網上問卷調查以及自己對大學生假期打工原因的瞭解,我認爲大部分的大學生在空餘時間或者假期打工是爲了鍛鍊自己的能力,增加和積累自己的社會以及人生經驗,這個原因佔絕大部分,經驗是張王牌,對以後大學生找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還有一些大學生是爲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有些大學生是專以這個爲目的,更有甚者不完成自己的學業就出去打工的,這個就有點本末倒置了,大學生應該還是以學業爲重,這是作爲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有一些大學生是爲了減輕爸媽的負擔,這是大學生假期打工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一些次要的原因如想要自己能夠自食其力,想要打發時間,或者是某些大學生沒有自主意識,隨波逐流,看到別的大學生打工,自己就跟着去。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摘要】隨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理財觀念漸漸深入人心,而對於準備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更顯得尤爲重要。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的同時,大學生的理財教育相對滯後,已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21世紀的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只有“智商”,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財”商。在大學時代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爲自己的現在和將來精打細算,這樣對於以後走向社會收益巨大。本文從大學生的理財現狀出發,分析了大學生應當如何增強理財意識和如何合理理財。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 理財

一、 調查目的

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費結構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理財現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因此爲了調查大學生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理財狀況,我們決定對部分大學生進行一次理財的調研,弄清大學生的理財現狀,理財的重要性與總結理財的方法。

二、 調查方法

主要採取兩種方法。第一,問卷法。我們針對大學生設定了一套關於理財方面的調查問卷(見附錄1),將其發佈於網上,由網友填寫。本問卷共發放41分,收回有效問卷41份。以各大高校的學校爲主要調查對象,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第二,文獻法。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在網上或各報刊雜誌收集相關的資料與文獻作參考。

三、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一)、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高且集中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生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大學生大多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因此對於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調查表明,一個月可支配費用爲700~1000元和1000~15000元的都佔29.3%,在調查中佔了較高的比重,顯示了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爲集中,大部分城市裏的大學生經濟條件還是挺好的。而500~700元、500元以下和1500元以上的佔少部分。(如下表3)由此可見大學生可支配的費用還是較高的。

(二)、大學生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父母給的生活費,依靠理財渠道佔少數

調查表明,九成以上的大學生的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於父母給的生活費,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

情況。一般情況下,父母每個月會給固定的生活費,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合理規劃這筆生活費。生活費由盈餘固然是好事,而當生活費不夠的時候,學生大多選擇向父母再要適當的生活費,父母也大多願意支付。因此,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很有彈性的,學生可以綜合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對生活資金進行合理理財。另外有31.7%的大學生透過做家教等兼職賺取可支配費用。據調查表明,大學生做兼職的目的主要是增長社會經驗,其次纔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學生認爲做兼職可以賺點外快,減輕父母的負擔,儘早經濟獨立。而有26.8%的大學生依靠獎學金分攤可支配費用。對於家庭條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學生,獎學金是生活費的重要來源。可前提條件是,在成績允許的條件下。因此,部分學生在情況允許下,都會積極努力爭取獎學金,減少家裏的開銷。最後僅有7.3%和17.1%的大學生分別透過做股票或基金投資和尋找商機做些簡單生意。大部分學生的理財意識還是較爲薄弱,他們大多不懂如何更好的理財投資。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意識箭在弦上。(如下表4)

(三)、男女消費存在一定差異

調查顯示,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爲主。而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由市重中之重。無論是男、女個人飲食都佔了較大的比重分別爲42.5%和57.5%。但男女消費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異。就男性而言,聚會和外出遊玩佔的比重高達51.72%和45.83%。聚會和外出遊玩成了男生每個月的必要消費項目,玩樂,享受生活等成了男生消費的主要原因。就女生而言,女生的消費支出主要是外出購物、購買生活日用品和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各佔66.67%、64.29%和61.11%(如圖1)。購物是女人的天性,在此調查中一覽無餘。大部分女大學生在購物上花的費用遠遠超過飲食費用,甚至有的女生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和一件名牌衣服選擇節衣縮食。而對於消費原因此項,七成以上男生認爲和朋友出去,出於自己“大方”心理爲主要原因。而沒什麼特殊原因,只是突然想買了、出於和別人攀比和出於某種習慣成爲女性消費的主要原因(如圖2)。這表明,女生消費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理性的成分。且女生相對於男生而言,更容易存在攀比心理。由此看出,由於性別的差異導致了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的差異。

(四)、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注重質量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再花錢是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的值”,他們會盡量搜尋那些物美價廉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品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四、當代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

(一)、自我約束力差,經濟獨立意識較差

進入大學之後,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生活,由於缺乏父母在身邊時的有效的約束,大學生在消費上往往是隨心所欲,盲目消費,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透支,這樣就必然導致了大學生活“上半月滋潤,下半月狼狽”現象的出現,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業和生活。據瞭解,大學生尋找家教等兼職,大部分的目的在於增長社會經驗,而並非爲了“幫補家用”。他們大多認爲做兼職,可以多賺點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費有所增加,在購物或遊玩時花錢可以花得更瀟灑,更理所當然。當然,也有不少學生爲了一次嚮往已久的旅行或心儀的手機,把兼職所賺的錢一點一滴的存起來,但畢竟這隻佔少部分。通常存錢的時間越長,期間越有可能把錢用在別的方面。顯然,大學生這方面的意識極爲薄弱。

(二)、沒有嚴格的計劃

沒有嚴格的計劃,再多地財富如果不加以計劃,到最後也會變的貧困潦倒。養成計劃的習慣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而據調查,平常沒有記賬習慣和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但並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所佔的比例旗鼓

相當,而有記賬習慣且每月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所佔比例顯得少之又少(如下表7)。顯然,大學生並沒有對生活費進行嚴格的計劃和安排的。如何對生活費進行合理規劃,對當代大學生顯得尤爲重要。養成計劃的習慣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你不會再爲錢而煩惱。

(三)、理財觀念淡薄,理財理念缺失

在問卷中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對每個月的收支情況是怎樣的熟悉程度,大多同學都是對每月支出無計劃,但也比較比較清楚或者心裏大概有個數。而對於每個月支出有計劃,有編制,十分清楚只佔少數(如下表8)。而當問及每個月的生活費情況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或僅僅剛好,略有剩餘的同學表示每月有盈餘(如下表9)。很多大學生不知道何爲理財,當然也就不懂得如何進行合理的理財了。對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來說,對“理財”的理解,不能僅僅侷限在對已經擁有的資產的使用上,而是如何更合理的消費和管理自己的資產。理財的目的在於學會使用錢財,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品位。一般來說,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如果能夠養成一些較好的理財習慣,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往往可以受益終生。

五、 大學生合理理財的方法

(一)、學會記賬,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根據調查,大學生大多沒有養成記賬的習慣,大多是有多少花多少,“月光族”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賬簿",遵循“量入爲出”的原則,爲自己的消費作一份詳細的計劃,每月編制“預算”,嚴格按預算執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結”,將實際消費和計劃進行覈對,弄清楚超支和節約情況,以區別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調整下月的計劃,但不要將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計劃,整個計劃應留有一定的餘地。爭取合理分配生活費用,將生活費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課外學習輔導,留一部分作後備資金。

(二)、學會合理的消費,提高自我約束力

理財並不等於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對大學生來說,手頭的資金本來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學會自我剋制。要知道這世上並非所有的願望都能立即滿足的,所以花錢時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購買,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所左右,時刻提醒自己:這個東西是否一定要購買,是否經常會使用,以防衝動購買。其次,要學會講價,現在的商品市場,在很多情況下都有很大的講價空間,不要爲了面子而不講價,講價的結果能直接減少你的支出,爲你省錢。

(三)、利用簡單的投資工具,實現對理財的操縱

首先,學生可以選擇定期存款爲實現理財操縱的第一步。存錢不在乎多少,關鍵是養成一種儲蓄的習慣,必要的儲蓄是我們以後生活的保障。學生可以開一個個人儲蓄帳戶,採用跟銀行約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從生活費中拿出幾十元存入銀行,或者將每個月用剩的錢全部存入銀行,這樣一學期下來也有百來元的結餘。這種零存整取的方式對學生存錢有一定約束力,也有利於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再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在加入炒股的行列,學生也可以選擇投資股票來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但衆所周知,股票高收益,高風險並存,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建議大學生適度的投資股票。

(四)、學校應當開放理財教育,增強學生理財意識

理財不僅僅是大學生自己的事情,學校也應該爲大學生開展理財教育活動,培養大學生理財理念。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看,學生透過學校的專題講座瞭解理財知識的僅佔兩成左右(如下表12),學生一般是透過各種媒體和銀行的宣傳瞭解相關理財知識。而另一項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對學校裏關於個人財務管理知識的講座有興趣,並且會去聽。既然如此,學校可增加對理財課程的開放,讓更多的學生可以系統的學習理財知識。最重要的是學校作爲大學生一個重要的消費環境,正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財意識的社會環境。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校園外的環境;另一個是校園內的環境。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淨化校園外的環境,儘量避免社會上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大學生的腐蝕,將那些社會上高消費的宣傳堅決擋在校園之外,其影響降到最低。與此同時倡導理財理念,在學校,政府與相關公關部門的協助下,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另一方面,應最大限度的淨化校園內環境。我們應該大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六、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而相比之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而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大學期間又是一個學會理財的黃金時期,大學生應當趁早了解相關的理財知識,養成一種理財的習慣,樹立理財的意識。結合自身的消費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詳細的編制自己的理財計劃,並努力將其實現,顯得迫在眉睫。同時,在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開設理財課程,幫助學生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作爲一名大學生,應當儘早做好理財規劃以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

附錄1:

關於大學生理財狀況的調查問卷

1. 您的性別:

A.男B.女

2. 您所在的年級: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 您平均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是:

A.500元以下 B.500~700元 C.700~1000元 D.1000~1500元 E.1500元以上

4. 您可支配費用的來源:

A.父母給的生活費 B.獎學金 C.勤工儉學 D.做家教等兼職 E.做股票或基金等投資 F.尋找商機做些簡單的生意 G.其他

5. 您每月的支出項主要都是哪些:

A.個人飲食 B.外出購物 C.聚會 D.外出遊玩 E.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 F.購買生活日用品

6. 您每次的消費主要出於什麼原因:

A.是自己的需求,注重質量 B.追求時髦,走在潮流前端 C.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只是突然想買了 D.和朋友出去,出於自己“大方”心理 E.出於和別人攀比 F.出於某種習慣

G.其他

7. 您平常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嗎

A.沒有 B.有,但並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 C.有,並且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

8. 您對於每個月的收支(主要是支出方面)情況是怎樣的熟悉程度:

A.有計劃,有編制,十分清楚 B.無計劃,但也比較清楚 C.大概有個數 D.沒有什麼計劃,隨心所欲

9. 一般來說,您的生活費情況是:

A.超支 B.盈餘 C.剛好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爲,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從這一意義上說,校園裏出現的不良消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加重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感情;還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校園人際關係,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學生個人來說,這一時期形成的道德觀念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爲,並且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所以,中國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值得重視,而且刻不容緩!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爲,瞭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筆者對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東商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等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接受調查共320人,平均年齡20、8歲,平均年級爲2.1年級。

2、方法:一是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經預試、反覆修改後形成,問卷題型主要採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發145份,有效問卷138份;二是網絡問卷調查,透過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讓各大高校的部分學生網上答卷。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人數110人,問卷做到了隨機發放;三是一對一談話或座談會等形式獲取資訊,進一步瞭解被調查者的消費心理和價值取向。訪談的方式隨機選擇了願意接受訪問的65人。三種形式形成互補,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研究更具客觀性。

3、資料處理:全部原始數據採用EXEL20xx進行分析和統計。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35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35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爲92%,其中70%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4、“遊玩費”、“戀愛費”逐漸增長。隨着旅遊的概念進入現代消費,大學生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花費。據瞭解,大學生平均一年內會出遊兩次,跟集體出遊或是與三兩好友同遊。另外,調查中佔30%的大學生在談戀愛,他們每月用於戀愛的費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這是當代大學生中出現的一種不甚合理的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

5、先進的消費方式悄然成風。大部分學生購物都喜歡現金消費,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喜歡銀行卡信用卡消費方式。可見,一些比較先進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園卡、銀行借記卡會成爲大學生錢包裏的必備品。學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漸悄然成風。

6、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爲28.4%,男同學則爲37.1%。

7、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貧困生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貧困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見,貧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鍛鍊自己、早日投入社會的意識。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貧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還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戶。

8、大學生對自身消費現狀的看法。無論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對於自身的消費現狀,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覺得剛剛好的,一成的貧困生覺得自身消費現狀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認爲自身的消費現狀是偏高的,同學們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覺中花了錢的體驗,但大多數的同學都沒有切實地想過要如何去正視自身消費過高的問題以及想出應對措施,可見,大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成熟的消費觀。

三、結論與討論

1、結論

(1)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社會接軌。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也受到大學生們歡迎,可見,大學生作爲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2)理性消費仍爲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玩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爲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爲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爲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3)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爲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爲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部分手頭寬餘的學生還手頭上還會擁有一些如照相機、MP3等數碼產品。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4)戀愛費用支出過高。大學生剛開始戀愛爲穩固戀情和討戀人歡心所付出的“戀愛費”比較高,這是大學生消費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談戀愛而每月的生活費入不敷出的大學生大有人在。這種不合理的消費也會導致一種錯誤價值觀的形成,容易讓大學生們認爲愛情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所以,戀愛支出過高的現象應制止。

(5)貧困生的消費水平雖然偏低,但消費構成比較合理。貧困生因爲消費能力有限,他們日用的資金來源除了家裏提供之外,還有國家、社會資助和勤工儉學等途徑。正因爲他們的錢得來不易,故他們會對生活的各種開支精打細算。他們主要的花費在於飲食、生活用品和學習充電方面。另外,由於對接觸社會的要求更爲強烈,他們能夠把握到社會一定的消費動向,而能否擇優地去跟隨。

(6)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組成不很合理,但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盲目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斷和自主意識。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都超出了預計,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在銀行帳號上擁有自己的一筆積蓄。

2、大學生消費構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學生本身的心理素質還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成熟。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迷惑。但筆者認爲,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這種種消費不合理現象,不僅僅與大學生本身這個特殊的消費羣體的特性有關,還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密不可分。

(1)社會不良消費風氣影響。首先,學生的高消費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爲社會整體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社會上重視高消費,這種導向錯誤的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另外,現今社會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費方式,大學生是對社會潮流有敏銳觸角的羣體,加之相對缺乏自主判斷力,若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很容易就會從此走進了消費的誤區。

(2)校園錯誤消費氛圍的催化。學校也是一個消費習慣與方式迅速傳播的一個介體。大學裏面一般都是同齡羣體,對大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的羣體規模和價值往往被大學生作爲個人行爲的重要參考系。一旦攀比之風,追求名牌之風,請客之風在同學之中有了苗頭,大學生們就會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對樹立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教育。就算有類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夠或教育意義不強。

(3)家長不當消費觀念的延伸。家庭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對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不足。傳統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養,現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體多方面的培養,但一直以來,家庭教育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是對孩子消費的培養。另外,許多家長自身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家長們怕比別人差,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穿好,吃好,玩好,從而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四、對策與建議

1、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要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學生們對自身的消費現狀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學生活中就要注重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良好的消費習慣。要強調“合理和適度”消費,提倡“量入爲出”有計劃的消費。注意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自覺抵制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在消費的過程中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要選擇適合大學生羣體的消費標準,而不能因爲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標準、高消費。要克服這種心理,大學生們就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3、貧困生應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貧困生們作爲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羣體,消費能力是相對落後的,但是他們的消費慾望並沒有衰減。所以,貧困生更要注重正視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查中一位貧困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清掃校道時,我會對走過的每個人微笑,因爲我知道,靠自己雙手掙的錢是最光榮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心態,貧困生應積極地面對自身情況,按切身實際分配消費。

4、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對於尚未有固定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而言,精神消費不但能彌補物質生活上的不足,還能讓大學生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學生應透過各種教育和文化活動,把娛樂和知識攝取結合進行,以陶冶性情,獲取知識。另外,要注意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爲。

5、大學校園應形成更好的消費氛圍。學校氛圍的影響對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至關重要。但是,針對大學生年齡和消費行爲的特點,在校內開展消費道德教育不應是單純的說教,而應該透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加以引導。所以,我們在此呼籲學校方面應注重對大學生消費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同時可以把勤儉節約這項中國的傳統美德加以發揚,能夠在校規、校訓上加以體現。這樣的措施不僅能使大學生們重新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還能從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爲抓起,從而使廣大學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