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關於寒假調查報告4篇

學問君 人氣:1.56W

寒假調查報告 篇1

人們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煙花綻放,歡聲笑語盪漾,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也正在走向世界。

關於寒假調查報告4篇

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也是世界的春節。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春節首先是個親人的節日、家庭的節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說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着人間溫暖。這種溫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節日,是團結的節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財”,一句“新春快樂”,誰聽了都高興。總之,春節是使人和睦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日。

春節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日。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春節更是深入着中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

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

春節也就是過年,在中國人心目中佔有神聖不可動搖的位置!它的重要意義完全可以與西方的聖誕節相媲美,有過之而無不及。西方人信基督,而我們中國人是偉大孔子精神孕育的子民!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東西,到今天,很多已經被我們弄丟了,是誰之過呢?答案異常沉重。但是,唯有春節也就是過年,作爲中華文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堅強地生存下來了。而且,是任何力量也不可能使它屈服、使它磨滅的!是任何外人也不能染指的!因爲這是我們中國人靈魂深處的東西,是絕對不能碰的;因爲這是全體中國人乃至全球華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不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留守家園的親人,抑或是海外赤子;不論是黃河以北,還是長江以南;不論是垂髫童子,還是皓首老人,在農曆春節到來時,在神州大地上,在全球華人聚居地,我們都要一起喜悅!一起高興!一起歡聚!過年!這是一種怎樣神奇的力量!

火車站、汽車站、機場、碼頭到處人潮擁擠,人們大包小包,春運就此來臨。春節前後的一個月,許多中國人都轉戰南北,往返於回家的路上。似乎一年的奔波勞苦,都要在春節徹底釋放和解脫。

到處張燈結綵,家家貼上春聯,四處鞭炮齊鳴,空氣中充滿了年味。孩子們換上新衣裳,每家每戶大掃除,整個中國都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媽媽炸麻葉,爸爸殺雞,家家準備充足的年貨,很多一年都難得一吃的好東西,比如大蝦、帶魚都在春節一刻端上餐桌,人們大飽口福,品嚐着年味。20多年前,經濟還不發達,買新鮮豬肉都要託人找關係,否則就得吃凍肉,那時候的年夜飯真叫一個香,隨着經濟發展了,家裏的年貨吃都吃不完,人們吃慣了山珍海味,再吃年夜飯的滋味也大不如前。現在人吃年夜飯,吃的不是飯味,而是一家人團聚的年味。

一晃30年,年年除夕,全家團聚一堂共看春晚,看了快30年,人們的品味越來越高,現在的春晚水平基本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對春晚的希望越來越高,失望也越來越大。可是大家依然會準時收看,已成風俗。品味的不是春晚,而是其樂融融的年味。春節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喜悅就是收到大人給的壓歲錢。按照傳統,過年就意味着長了一歲,所以要發壓歲錢。歲月流逝,不變的是春節,那濃濃的年味。

春節,無論是在遼闊的南中國海,還是千里冰封的北國哨卡,年味一樣濃烈。無論是在紐約的唐人街,還是在南洋的新加坡,有華人的地方,年味始終不變。無論是寄新年賀卡,還是發祝福短信,年味依舊傳遞。世易時移,天涯海角,春節將中國人的親情、思鄉情、愛國情永遠連接在一起。

隨着城市化發展和經濟的快速增長,許多在春節時進行的民俗節目也逐漸只能在一些廟會上才能看到了,周圍的人們對於春節的看法,現在也只寄託在家人的團聚和一年一度的春晚上了,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對於傳統民俗已經淡忘,對春節的記憶只存在於年夜飯和春晚,20%的人表示春節最大的是年前的春節開銷,購物,添置新衣服,爲孩子準備壓歲錢或者禮物,但佔總人數90%以上的人表示,新年到了,在這一個節日裏,爲自己一年的辛勤工作畫一個句號,買買衣服,一家人出去玩玩,是理所應當的。

現在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不會在爲吃一頓好的,穿一件好看的衣服而期盼高興了,傳統的東西也在一點點的流逝。也許我們沒有感覺,直到有一天,我們的內心空蕩起來,想要抓住什麼的時候,才發現我們把傳統遺失了。年年過年年年過,年年過年過好年,讓年過得豐富起來,讓日子過得富裕起來,讓年文化更豐富一些吧。在全面推進小康社會進程的今天,我們更要把過年文化中的精華繼承下來並傳承下去。讓這屬於中國人的年,過得更中國化一些吧,因爲我們是中國人,這是我們的傳統,是我們的根。

寒假調查報告 篇2

時間:**年*月12日至8月29日

地點:**師範大學圖書館

我的專業是圖書館學,有幸到**師範大學圖書館實踐所學知識當然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因此放假前我就積極的做了準備工作,首先是與對方主管領導(**老師)聯繫,然後實地考察、熟悉工作環境,並對各個閱覽室的基本工作及其操作流程進行諮詢瞭解。

*月12日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按照協議是在電子閱覽室值班。剛開始我以爲值班就只是簡單的坐在那裏計時、收費同時簡單的維護機子。到了之後,當天的帶班的邵老師說還要抽空對新刊物進行分類登記。目前我國圖書館界對圖書的分類主要是依據三種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即中圖法,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使用,包括我校圖書館)、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即人大法,主要在人民大學圖書館使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即科圖法)。以前在學校不論是專業學習還是在圖書館都是接觸的中圖法,乍一接觸科圖法還有些不適應,好在它是數字編碼,簡單明瞭,不像中圖法既有數字又有字母。

在實際工作中給我的第一個“下馬威”是四角號碼(書目記錄卡片都是按照四角號碼排列的),雖然以前學習過,但也只是背了一下口訣:“橫一豎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框六……”然後稍稍練習了一下。口訣背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會有很多變化,而且有些變化好像根本沒有“規律”。比如“成”字的第一個(左上角)碼按照口訣應該是“「”取7,但實際上是5,而又根本找不到“插”筆在何處;再比如“熟”字的第二個(右上角)碼按照口訣應該是“┓”也取7,然而卡片上也是5,原來是去的“丸”字的“”筆。像這些情況只能靠熟記了。

隨着實習的不斷深入,我越來越覺得順手,“不適應”的感覺也逐漸消失。後來還參與了中文/外文的現刊上架、過刊下架、文/理科外借還書上架以及工具書、報紙的上架上欄等工作,當然更多的是一些日常事務。比較遺憾的就是沒有參與其中的圖書編目、館際互借原文傳遞等工作。但就是這些已經讓我獲益匪淺了,還有在與各位老師共同工作的過程中受到的一些行事方法的影響。

首先騰老師,他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不多話。有個週末我在電子閱覽室值班的時候將桌子上的刊物分類登記完了就在那裏乾坐着,騰老師後來就問我怎麼不把旁邊儲物室裏的刊也分了,我說沒注意到。他就對我說:“要你去找事情做,不要讓事情來找你做。”我想,“等事情做”想必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通病吧。

還有一位楊老師,比較溫和,也不多話。他做事很快,無論是上報紙還是登記刊物,他的速度起碼比我快一倍。這自然是熟練之功,但是也有很多“技巧”的。我後來請教他,他就教我,上報紙呢就應該先把兩份報紙的相同版面放在一起,而這個工作可以在室內做,這樣到室外上報紙的時候就很快了,而在室內分報紙由於地勢比較寬也比在外面分要快一些;而登記刊物可以先將刊物按其刊名四角號碼排列起來這樣就可以直接對應的查找卡片而不是滿箱滿櫃的翻。準備的工作看起來很煩瑣,但是做好了正式做工作的時候就很快了,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以上只是衆多老師的“代表”,其他比如廖湘君老師對讀者的熱情,呂波老師做事的仔細,龍華之老師對業務的精通都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和教育。

透過這次社會實踐,我獲得了很多東西,首先是專業知識面拓寬了許多,以前只是瞭解以中圖法爲基礎的高校系統圖書館的運作,現在還了解了以科圖法爲基礎的科學院系統圖書館的運作;其次是知識的跨越,從單純的理論到實際的應用讓我認識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再次就是從作爲接受者的學生到面向讀者、作爲授予者的“圖書館員”的身份過渡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同時透過短期的社會實踐還爲明年的專業實習做了思想和知識上的鋪墊。

能夠獲得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我還得向本專業的師姐肖豔同學和本專業導師郭力教授致謝。如果有機會,我還將到該圖書館去進行專業實習,瞭解並實際操作其他工作,如圖書編目、外文期刊編碼、館際互借原文傳遞等,讓自己的專業知識有更大的提高。

寒假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目的

xxxx年寒假成爲最長寒假,這一年的寒假作業也成爲我們關注的一個點。寒假作業起到了對一學期所學知識的檢閱的一個作用,由於題型覆蓋較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試題型的侷限性,也爲大家對一學期的學習做一個很好的複習。“溫故而知新”,寒假作業帶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是日常的作業那樣簡單。筆者借過年期間,對xxxx縣xxxx區長湖村的部分中小學生的寒假作業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內容

xxxx縣xxxx區長湖村的中小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

三、調查時間

xxxx4年2月16日—2月20日

四、調查內容

xxxx縣xxxx區的長湖村地理位置較爲獨特,它在xxxx的轄區範圍內,但距離屬xxxx的xxxx區只有不到十分鐘的路程,離屬長沙的望城區xxxx也只有半小時左右的路程。長湖村的小學生基本上在位處鄰村的圍堅學校讀書,而目前,圍堅學校只設定了一年級到五年級的五個年級,包括校長在內,所有任課老師只有7位,六年級已經併入到同地區的沙田中學。有些家長爲了孩子的教育,會將孩子送到教學資源更爲豐富的xxxxxxxx區的小學或中學讀書。一條河的距離讓兩地的教育有了區別,而這一點也在寒假作業中有所體現。

個例一:

湯盼,10歲,在xxxx縣xxxx區的圍堅學校讀5年級,班上只有24個人。今年的最長寒假對他們並沒有產生什麼影響。從1月31日放假,到3月2日開學,仍然只有30天。這次的寒假作業除了要完成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四本寒假作業,平常用的數學教輔書上的題沒做完的要全部完成外,還要完成13張數學試卷,30篇日記。

湯盼說,她覺得這次的寒假作業很多,不過也會計劃着每天做一點,每天做一點。到除夕前已經完成了一大半了。同班的陳詩怡也說:“一到放假就作業多。”

個例二:

xxxx和xxxx,是一對親姐弟,平常父母在長沙打工,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不過媽媽會經常回來看望他們。姐姐在沙田中學讀初一,弟弟在圍堅學校讀四年級。與湯盼和陳詩怡不同,他們倆認爲自己的寒假作業很少。姐姐的作業是四本寒假書,20篇日記,另外把英語測試卷的A卷部分做完;弟弟的作業則是四本寒假書和15篇日記。

個例三:

相對來說,住在同村而在牌口中學(xxxxxxxx區)讀初一的湯曉麗的`寒假作業就很多了。除了數學、英語和綜合三本寒假書外,語文老師更是爲她們列出了一個單子作爲寒假作業。每天要堅持練字,要求除了標明日期外,還要家長對每天的小字評定等級,字跡不工整,敷衍馬虎者開學後加倍抄寫;最少要讀兩本好書,並在積累本上做好筆記。其中要求必讀的書是《三國演義》,要找喜歡的情節或故事5個以上,在積累本上概括情節,開學後講給大家聽;抄寫回目,並寫出6位以上影響人物的5個以上故事的名稱;寫出自己其他的閱讀收穫,不少於500字;寒假要進行寫作訓練,可以是每日見聞、隨想、讀後感、觀後感,也可以抒寫少年情懷,最重要的是要將成果裝訂成冊,自己設計封面、封底並插圖,開學上交進行評比。此外,還要收集看過的春聯至少20條,祝福短信至少10條寫在積累本上,寫寫當地的節日習俗,探探春節、元宵節的起源等等。

筆者發現,與前面兩個個例最爲不同的是湯曉麗的寒假作業還包括了體育鍛煉。

五、分析與思考

可以從前面三個個例看出,在寒假作業中,要求概括情節、積累寒假中的所見所聞、自己製作寫作訓練,這些都表現了xxxx區的老師更加註重對孩子的閱讀能力、積累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鍛鍊。圍堅學校的老師則則注重於對課內知識的鞏固,相對而言,留給學生的作業也比較少而簡單。然而,日記、練字、整本寒假作業的“老三樣”是兩個地區假期作業的共同點。

不管作業是多還是少,不管老師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還是注重知識的積累,寒假期間,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寒假作業,農村的孩子們除了玩也沒有其他的什麼事可做。在農村,尤其是在留守兒童居多的農村,各種資源匱乏,如何在寒假作業中下功夫而讓孩子的寒假更加充實,讓學生度過有意義的寒假?筆者建議:

1、做有實踐性的寒假作業。要求孩子做一件好事、每天堅持做一件家務,這樣的寒假作業不僅能減輕留守兒童家裏老人的負擔,而且與現實緊密結合。

2、做親子作業。在留守兒童居多的農村,春節成了很多家庭團聚的時刻,也成了孩子們親近許久未見的父母的時刻。給爸爸洗次腳,給媽媽梳次頭都可以成爲加深孩子與父母感情的作業。而這一項作業,簡單而又能符合孩子們想要親近父母的想法。

3、做寓學於樂的寒假作業。要求孩子運用農村常見的材料做次手工作業。不管是用廢塑料瓶做的漂亮花瓶,還是做木棍搭的簡易橋,或者是孩子們在玩過家家時做的小房子,既可以開動孩子們的想象力,更讓他們在玩耍中鍛鍊動手能力。

4、做一次年俗作業。農村比城市更加有年味,有些地地區更是有着自己獨特的年俗。可以要求孩子們在春節和父母一起貼春聯、剪窗花,或者動手與父母一起包餃子、做湯圓,在行爲中感受春節。

不是隻有書面作業才叫“作業”,農村裏的孩子也可以有除了“老三樣”以外的寒假作業,農村孩子也可以有豐富而又有意義的寒假。

寒假調查報告 篇4

先賢梁啓超有云,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作爲祖國發展的後備力量,已經成爲社會、國家等各個方面的關注對象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更是直接關係到我國今後一段時間的意識形態發展與成形,也關係到民族凝聚力和戰鬥力的維持,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步伐因此,爲了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與思想起伏變動,我係陽光心理社以不記名隨機問卷抽查的形式對系部各專業學生展開活動,共發放120份問卷,全部收回後經過統計,我們對同學們的思想狀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其結論如下:

一、調整心態,甩去惰性:

對於成功者來說,需要的不僅僅是過人的聰敏與堅毅還需要一顆永遠冷靜而鎮定的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說的就是要擁有那種良好的心態,方能成就大事。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實力不行,而是完敗在了心理素質這一道門檻上,再越不過去。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無論着手於何事,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心態都是最重要的。畢竟如今的我們沒有真正踏入社會,談不上什麼真正的事業或者挑戰,所有的一切不過是在磨礪自己的心智,豐富自己的閱歷,成功與否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積累經驗,並養成一個儘可能沉穩自如的心態,適應各種環境與突發情況,萬萬不可爲了一時一事走了極端。

透過調查,約有46%的同學認爲他們還是可以在遇到無法控制的事情時比較好的去調整心態,他們要求不嚴,但還算自律;而25%的同學對調整心態,甩去假期裏的已經習慣了的惰性很有信心,調整作息習慣與生物鐘,從放鬆的狀態下迅速恢復到克己自律;另外24%的人認爲要做到這一點有些勉強,他們可以要求自己,但未必全能做到,僅僅維持在不犯錯誤與正常作息的邊緣;還有將近5%的同學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們不想給自己限定什麼,只是憑着自己的喜好走。由此可見,我校同學還是能較好的調整心態適應環境的,但仍需提高。

二、重視成長,矚目未來:

當今社會就業難的問題,事實上是大學生對自己不當定位與不瞭解形勢的一個側面體現,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正確的認識,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沒有行動力,只能坐而空等,使時光飛逝。人們就是這樣,往往自視甚高,而一旦踏入社會,就開始後悔。可惜啊,這個國家早已沒有對於所謂知識分子的特殊敬重與關照,這不是一個士農工商的時代了。

透過調查,有43%的同學在經歷了期末考試的自我認知、身邊同學的補考經歷與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洗禮後,已經認識到了要想使自己變強,就必須成長,在真正踏入社會之前努力的沒有後顧之憂的去成長,用盡每一絲力氣與時間去汲取知識與經驗的養分,這樣才能在社會競爭的大浪淘沙中存留下來;有35%的人覺得重視自己的成長是必須的,並且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的大家認可,但沒有一個詳細明確的計劃;有18%的人對此只有簡略而不甚清楚的認識;而另外4%的同學抱着無所謂的態度,甚至認爲,人生在世,應當及時享樂,等到了社會上磨練一下就好,完全沒有準備。人云,不打無準備之仗,這些同學確實需要反思,誰可能是生而知之者呢?連諸葛亮都不敢這樣自信吧。

三、體諒父母,推己及人:

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兩個音節,並不遜於香格里拉這樣名聲遠揚的絕美詞彙。那是我們張口叫出的第一個名字,那是我們最親近的人。除了百年結髮扶持情,我不知道有什麼人的感情能和一起朝夕共處二十年的人相比,那是親密無間的默契,那是同血同源的瞭解,即使百年共度結髮夫妻也未必能如此毫無縫隙如此緊密。那是不可隔斷的關聯。

透過調查,約有72%的同學認爲體諒父母是理所當然的,因爲說白了,我們自己也不過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哪有驕橫不滿的道理?胳膊擰不過大腿,這個道理誰都清楚,更何況這世上還能找到幾個人,來與你應驗血濃於水這四個字呢?一個巴掌便可數過,如何可以不珍惜;18%的人認爲隨着父母逐漸衰老,自己能陪在他們身邊的日子也不再是沒有盡頭,沒有辦法不對他們儘量的好,沒有辦法不爲他們想;5%的人覺得哪怕有代溝有爭執,父母和他們永遠是一家人,不可斷絕,所以不管怎樣,家人是需要互相體諒的;可還是有5%的同學覺得他們不管怎麼體諒父母,代溝不可消除,所以抱着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有些裹足不前。孝道乃是中華傳統,而所謂傳統,就是鐫刻在你的骨子裏,流淌在你的血液裏,不可磨滅、不可否認、必須正視的本能和與生俱來的思維體系,我們可以不正視自己的心,但我們已在不自覺的去做,到了翻然醒悟的那一天,我們會明白一切。

四、關心時事,注目國際: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先賢之言,言猶在耳。國家不幸詩家幸?惟亂世而出慷慨英豪,奇世君子,這便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了。作爲泱泱中華炎黃子孫的一份子,無論是誰,都必須爲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維護國家利益,這一切不只是說說的,而做到這些的必要條件,就是關注國內外時事動態,立足於大局而後有所爲,有所不爲。

透過調查,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同學都是關心時事的,因爲祖國尊榮與個人息息相關,但他們之所以關注更多的是因爲時事動態對今後就業發展影響絕大,順便可以與身邊的人進行溝通交流,增添聊天的話題;還有很少一部分人甚至認爲時事什麼的比較無聊又離他們很遠,不值得太關心。由此可見,同學們對於時事、政局、學術之類需要花大功夫瞭解的東西認識還不很深入,需要加強深化。

五、友愛共處,參加活動:

無論何時何地,人都不可能是孤立絕世的,必須與外界有所交往,沒有人可以真正意義上的不依靠任何人而只靠自己活下去,哪怕是淡薄如寫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的陶潛陶淵明,孤高如號稱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潛陶淵明,也一樣需要吃飯,也需要攜妻帶兒,也需要借債果腹,沒有人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人俗不可免,所以正確的處理好人際關係,也就成爲人生道路上的重中之重了,擺不正自己和其他人之間的位置,絕對是要吃虧的。一個好漢三個幫,結交朋友,擺正位置,無論對誰都是一個很好的幫助。而沒有良好的關係,人們很難共事,放諸於四海之大,那就是黨爭!所以處理好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事情,往大里說,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透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超過一半的同學都可以很好的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積極參加各種可以鍛鍊自己、結交更多志同道合者的活動,至少他們自己認爲如此,他們有這個自信;還有一些人比較勉強,也願意與更多的人交往,只是他們生性喜靜;可有一種情況不容忽視,那就是宿舍化分散了班級化,同寢室的人同出同行,事情一起做,遊戲一起玩,但對於和整個班級的活動不是很熱衷,跟班上其他人也沒有太過親密的交往。

總體看來,我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總體是好的,積極向上,十分健康,但仍有粗放不足之處,需要細化彌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就如羅馬不可能一天建築完畢,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必須時刻緊抓思想、心理。道德教育,白衣易污,而垢難除,我們終究不是慧能祖師那樣的才高心靜之人,必當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方可潔身節慾,自好終生,而兼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