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湖北省內旅遊導遊詞

學問君 人氣:2.8W

作爲一名盡職盡責的導遊,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那麼什麼樣的導遊詞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湖北省內旅遊導遊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湖北省內旅遊導遊詞

湖北省內旅遊導遊詞1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漂流清江。

清江,古稱夷水,因水清見底,而稱作清江。她發源於利川齊嶽山,全長880公里,流經利川、恩施、建始、巴東、長陽、宜都等六縣市,注入長江。是流經湖北省長江段的第二大支流。清江是土家族及其先民巴人繁衍生息之地,被譽爲土家族的母親河。她因自然植被豐富,沿途景觀神奇秀美,加上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而贏得“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畫廊,八百里歌”的美稱。

各位朋友,您若想要感受清江的神奇,領略土家人的風采,那麼漂流清江是您的選擇。

漂流清江,爲什麼又叫清江闖灘呢?那是因爲感受清江莫過於一個“闖”字。我們所漂流的河段,水急、浪高、灘險。不“闖”不知清江水急;要“闖”才能領略清江浪高;去“闖”才知清江的險灘確實不少:途中共有灘位48道,號稱“清江河水彎連彎,九步不離一個灘;彎彎急,灘灘險,個人都是鬼門關”。初聽此言,大家心裏難免有些發怵,不過請大家放心,結實的橡皮艇,厚實的救生衣,足可以爲您保駕護航,讓您有驚無險。爲了直觀地體現漂流清江的刺激和那種讓人有驚無險的經歷,我們習慣稱之爲清江闖灘。

好,各位朋友,我們已經到了漂流碼頭。請各位先穿好救生衣,上橡皮艇時注意安全。

清江闖灘,東起恩施州首府恩施市,西至恩施市三岔鄉汾水河,全長38.5公里,漂流時間四至五小時。我們闖灘途中要經過“五峽四十八灘”。即鎖喉峽、魚鱗峽、龍脈峽、陰陽峽、燕窩峽以及伏三跳、犀牛灘、蓮花灘等多道險灘,沿途還可遊覽天賜墳、長堰塘、盆景崖、竹壩河、飛瀑流泉、八十八節灘及崖棺葬等20餘處景觀。

好,各位朋友,我們一離開恩施城區,闖“灘”就開始了。迎面而來的就是“迎客灘”,這裏江水緩中帶急,波浪不驚,是我們土家人表示對遊客的熱烈歡迎,所以我們叫它“迎客灘”。

現在我們到了“獅子張口灘”,它又稱“左撇子灘”,因江水流到此處突然左拐,水流變急,故稱“左撇子灘”,雖水流湍急,但卻有驚無險,大家儘管放心。現在我們沿江而下,可看到連珠塔、天賜墳、卡門和倒鳳崖幾個景點。

請大家向上看,座落在五峯山上的連珠塔,建於清道光11年(公元1831年),迄今已有170餘年歷史。因五峯山狀若五峯連珠,故名連珠塔。連珠塔因具雄踞五峯,座擁清江,俯瞰恩施城,十分雄偉壯觀,屬恩施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景觀之一,也是恩施市的標誌。

我們馬上就要看到“天賜墳”了。“天賜墳”顧名思義爲天作之墳。傳說是遠古巴人的一位被稱作“八大柵王”的巴王,他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死後,巴人就把他葬在那溪水之頭,寓其巴王之恩源遠流長之意。在巴王下葬那天,忽然一個霹靂響雷,將地面炸開棺木大小一個坑,人們認爲是天意要將巴王埋葬在這裏,所以叫做“天賜墳”。請大家看,那就是“天賜墳”,那道溪水因此也被稱爲“巴公溪”。

我們現在到了清江闖灘要過的峽“鎖喉峽”。鎖喉峽主要有“卡門灘”、“伏三跳”和“倒鳳巖”兩個險灘和一個景點。

前面就是“卡門灘”,大家往前看,江水兩邊山壁陡峭,狀如兩扇碩大的石門迎面而立,僅留一窄窄的門縫,這門縫僅寬數米,儼然有關卡住奔騰江水之意,所以名爲“卡門灘”。呼嘯而來的江水從這卡門流去,因江面突然變窄,使得水高浪急,船行至此,十之八九要翻,因而人們把這段峽谷比作“鎖喉峽”,比喻它的兇狠。

正是因爲這“鎖喉峽”的“卡門灘”,還引出個美麗的傳說故事,那就是“倒鳳巖”的傳說。據老輩人說,恩施五峯山原有六座山峯,其中有一座山峯秉性很壞,它看到江水從山腳下暢流而去很是不高興,便跑到卡門這地方堵住江水,水不能過去便四下暴漲,釀成災害,周圍的人叫苦連天又沒辦法。一天,天上飛來只火鳳凰,看到江水氾濫,百姓受苦,心中不忍,便飛落到堵江的那座山上,硬生生地不分晝夜地用嘴啄山,它天天啄,月月啄,終於啄開一道石縫,讓江水從石縫中奔流,從此免去了水害。然而,這隻大鳳凰也因勞累過度而死。我們在這裏遠遠望去,在那青山碧水間有墩丹紅色的石頭,那便是火鳳凰死後所化,人們爲緬懷這隻救苦救難的火鳳凰,便稱那紅色石巖爲“倒鳳巖”。

各位朋友,我們就要去闖鎖喉峽後一個灘——著名的“伏三跳”了,它也稱“虎三跳”。說起這“虎三跳”,還有一個古老神奇的傳說……“虎三跳”原來叫過三關,因其灘口窄,暗礁多,灘位長使得過往船工望而生畏,有的甚至戲稱它“屙尿灘”,好幾代船工想盡心思,也找不出安然過灘的辦法。一個年輕船工每天絞盡腦汁,仍然不得其門而入,勞累得在江邊打起瞌睡來,夢裏他看見一隻白色大虎走到江邊飲水,白虎飲水之後,獨自在江裏嬉戲起來。就在三關處,白虎頭一點,闖過了關,腰一扭,越過了第二關,尾巴一甩,又過了第三關。末了,白虎離去時,炯炯有神的大眼望向船工,使他一下子驚醒過來。“莫不是白虎神顯靈,託夢傳授我過灘的方法吧?!”船工心中又驚又喜,將信還疑,駕起老王船就去標灘。船開至夢中白虎過灘處,按照夢中白虎的提示,果然很順利就錯開暗礁,過了三關。由此這裏就得名“虎三跳”。長期的實踐之後,船工們發現了更多過灘的訣竅,其中之一就是將身體伏於船上,好掌握平衡,就又把“虎三跳”改名爲“伏三跳”。

好,船就要過“伏三跳”了,請大家把身體伏於船上,儘量降低重心,體驗一下“與浪共舞”的感覺,請不要害怕,讓您心跳,但有驚無險。現在我們到了第二峽“魚鱗峽”。“魚鱗峽”因其山崖上那一個個凹進的石窩,遠看勝似魚鱗而得名。這裏有踩石灘、犀牛灘兩處險灘。

這裏是踩石灘,你看它,灘口狹小,僅容一人透過,不要怕,只要我們配合船工謹慎駕船,就可安全地過灘。但犀牛灘卻不那麼馴良,半點馬虎不得,有民謠爲證:犀牛灘,鬼門關,過了此灘說平安。犀牛灘險就險在河道僅3米見寬,而船穿過踩石灘狹窄河道後便栽下4米高落差的陡坎,好像犀牛困灘一般,所以叫它“犀牛灘”。這是清江闖灘險的地方,請大家緊緊抓住安全繩,一起去體驗一下闖灘的感覺,喝上幾口清涼的、甜甜的清江水!好,我們終於勝利地闖過了犀牛險灘,現在到了全程漂流長的靜水區——“長堰塘”。這裏水流平緩,風光宜人,兩岸茂林修竹,水草游魚。土家山寨散落其中,不時還有村姑河中浣紗,牧童放歌;兩岸炊煙裊裊,山雀頻飛,好一派土家田園風光!在這風浪不起,碧波盪漾的靜水區,我們可以“打水仗”嬉戲取樂,來釋放半程闖灘的緊張情緒。

湖北省內旅遊導遊詞2

我們現在將要去的是與五祖寺齊名,同時也是五祖之師四祖道住的講經說法處。

四祖寺,古名正覺寺,又名雙峯寺,位於湖北省蘄春黃梅廣濟縣交界的太平山(宋朝叫黃梅山)中。廣濟黃梅在歷史上素有“小西天”和“蘄州禪宗甲天下”及“佛教大事問黃梅”之稱。雙峯山本來在蘄春太平山莊頂點,破額山、破頭山後誤稱爲雙峯山,又名西山,位於大別山主峯前沿,總面積八平方多公里,海拔一千四百多米,氣候宜人。寺廟改建於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80多年的歷史,它不但在我國佛教發展史上古有一定位置,而且在國際上,特別是在日本、印度等東南亞國家享有盛譽,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四祖寺由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在原正覺寺基礎上親手創建。從道信著的《戒法》《入道安心方便入門》中看,他積極主張戒修和禪修相結合,楞枷經和般若經相解,漸修與頓悟相連,坐禪與勞作相併的禪法,從而把禪宗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道信大師的傳人弘忍大師於唐永徽年(公元654年)到相隔30華里的東山找馮茂老人借山建寺(即今五祖寺),大宏禪業,創立“東山法門”,使五祖寺成爲中國禪宗的又一發源地。縱觀道信大師的一生,他爲弘揚佛教,創立禪宗,彈心盡竭力。因此,人們公認禪宗應初創於道信,形成於弘忍,發展于慧能。

寺廟自唐到清香火不斷,唐宋盛極一時,有殿堂樓閣八百多間,僧由千餘,還先後出了一百多名高僧,每年朝山的香客數以萬計。唐太宗李世民曾四下詔書道信大師進京供養,封爲國師。唐代宗李豫追封道信大師爲“大醫禪師”。宋真宗敕賜“天下祖庭”。宋神宗敕賜“天下名山”。千百年來,寺廟歷盡滄桑,幾經復毀。明正德年間,寺廟發生火災被毀,後由荊王牽頭重建,萬曆年間坍塌,御史王珙接着修復。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冬毀於兵災,光緒年問復建。

清未民初又毀,僅存十幾間殿堂樓閣和一些名勝古蹟。從現儲存在四祖寺的清代木刻版圖——《四祖名山正覺禪寺勝境全圖》上,仍然可以看到古寺昔日的輝煌盛景。整個古寺建築羣依山順勢,由上中下三大部分組成,結構佈局規範,層次分明,殿堂樓閣盤垣交錯,層層疊疊,古色古香。主體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祖師殿、地藏殿、觀音殿、課誦殿、衣鉢案、鐘鼓樓、大悲閣、法堂、禪堂、藏經樓、華嚴殿、半雲底、方丈室等。除了寺廟建築羣外,還有許多名勝古蹟,如原義豐縣遺址、一天門、風棲橋、引路塔、龍鬚樹、二天門、天下名山石碑、花橋、碧玉流、洗筆泉等摩崖石刻,以及毗盧塔、魯班亭、傳法洞、觀音寨、寶光石、紫雲洞、雙峯山等三十多處景觀。是當時中國佛教寺院規模,僧衆多,香火旺,聲譽的名剎之一,也是全國首批僧衆集體定居傳法,過團體生活,實行農禪雙修的典範寺院。

近幾年來,政府對四祖寺的建設十分重視,先後撥出專款分期分批進行了維修,使四祖寺面貌煥然一新。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廣州光孝寺住持本煥法師受命出任四祖寺方丈,堅光法師和印悟法師分別任監院和知客。

釋本煥,祖籍湖北新州,出生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俗姓張,學名志山,7歲入私塾,6年後到本地一家雜貨店當學徒。22歲在新州報恩寺出家,1930年到武昌寶通寺受戒,同年6月去江蘇揚州高旻寺拜來果法師爲師,在此修行7年。1937年2月,他不辭辛勞,發大願朝拜五臺山,後住碧山寺,1939年9月榮任該寺第三代方丈,在此苦修10年期間,用指血抄寫了一部《普賢行願品》,共19卷,計20萬字。

1947年2月他又先後朝拜了北京彌勒院、天津居士林、上海普濟寺。1948年11月離開五臺山到廣東南華寺誠接虛雲大和尚的法。1949年元月就任南華寺方丈。1958年因反右蒙冤到坪石農場參加勞動,198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宣佈予以改正。同年4月,應仁化縣人民政府和佛教界邀請,就任丹霞山別傳寺住持。廣東省佛教協會於1987年元月接請他上任廣州光孝寺住持,1992年兼任深圳弘法寺方丈至今。本煥法師1994年上任黃梅四祖寺方丈以來,不顧年事已高,路途艱辛,多次到黃梅,會同縣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領導視察四祖寺,親臨實地進行設計規劃,資助鉅款,使祖庭得以重輝。本煥法師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韶關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還是廣東省政協委員。

從黃梅縣城出發,西行二十華里,就到了雙峯山腳下。穿過一天門、風棲橋(過去從這裏開始到寺廟都是石板路)、龍鳳塔、二天門、靈潤橋(俗稱花橋)便到了四祖寺。

山門

山門爲青白石條砌築而成,高7.8米,寬6.6米,古色古香,雄偉壯觀。入山門後,就看到寺廟主體建築羣。現修復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祖師殿、禪堂、客堂、藏經樓、鐘鼓樓、方丈室等殿堂樓閣,盤垣交錯,金碧輝煌。門窗樑柱雕樑畫棟,巧奪天工。殿內新塑的佛像法像莊嚴,栩栩如生,十分壯觀。大雄寶殿是按原貌設計修復的,工程建築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仿古結構,古色古香,殿爲七大開間,進深五間,前後走廊,兩層飛檐斗拱,36根大柱落腳,建築面積爲865.7平方米,殿高18.7米,寬3.1米,長25.7米,其外貌造型在全國佛教叢林中堪稱“一枝獨秀”。

寺廟中還生長有三棵古柏樹,其中兩棵龍柏樹(俗稱倒插柏),一棵雲柏樹(又稱祥雲柏)。雲柏樹枝盛葉茂,挺拔俊秀,相傳是四祖道信親手所栽,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寺廟東南北三面青松翠竹環抱,流水混混,風景如畫,清靜幽雅。

唐朝詩人張祜的《遊雙峯寺》詩曰:月明如水山頭寺,仰面看天石也行;夜靜深廊人語定,一枝鬆動鶴來聲。

另外,在祖師殿至今還保留了幾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兩件爲清代青花磁香爐,大的香爐高0.8米,對徑寬0.6米,重約16公斤,左上方印有“大清同治十二年夏日”,右上方印有“姑塘鎮冰思信士弟子敬”,中間印有“西山教主祖師菩薩蓮座前”字樣。小的香爐高0.6米,對徑寬0.5米,重約12公斤,左上方印有“光緒甲辰卅年仲秋”,右下方印有“鄧紹山敬酬”,中間印有“西山文昌君座前”字樣。

另一件爲木質金字匾額,金匾題有“惟楚真靈”四個大字,筆力蒼勁,古樸典雅,據傳宋朝皇帝所題。據說湖北省博物館還儲存一方四祖寺玉印(相傳四祖寺爲左手印,五祖寺爲右手印)。該印爲漢白玉石,印把上雕刻有一隻栩栩如生的雄獅,印身爲正方體,長寬ll釐米,重約2.45公斤,印文爲篆體,刻有“天下祖庭大醫真身寶印”,印座上刻有“北宋真宗皇帝於景德年間敕雕”等字樣,這是一件十分珍貴的文物。

衣鉢塔

走出古寺,北行不遠,就到了衣鉢塔。塔身爲三層,高3.8米,基座寬2.2米,塔爲麻石砌築而成,是寺廟一大景觀。相傳,四祖道信大師晚年在此將衣鉢傳給了他的得意弟子五祖弘忍大師,爲紀念此事,特造此塔。

魯班亭

在衣鉢塔附近,還可以看到一座石亭,俗稱魯班亭,爲寺廟三大奇景之一。塔身高5米,寬3.6米,塔呈八方型,中間有一塊大圓石,俗稱“風凰窩”。塔頂上面分爲六大方塊,其中三方蓋有石塊,三方未蓋石塊。該亭具有宋代建築風格,在全國實爲罕見。相傳,四祖道信在修建大佛殿時,急需二百多棵楠木,廬山一些信士弟子得知後,主動捐獻了二百多根。可是這些捕木由廬山搬回四祖寺,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工夫。興建大殿的木工主師是魯班第十八代子孫,他自幼聰明好學,手藝高強,並精通道法。這時,他來到雙峯山頂上,手持一件百袖衣,使用一個道法,將白納衣化成一朵白雲飄向廬山,不一會兒,這朵白雲又飄回來了,剛一落地,只見二百多根楠木整整齊齊地擺在寺廟工地上。後來爲了紀念魯班子孫建殿的功績,特建此亭。

毗盧塔

看完魯班亭,向西北山崗上走去,可看到一座唐代毗盧塔。該塔俗稱慈仁塔、真身塔、四方塔,佔地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塔略成方形,單層重檐亭式,塔身爲青磚仿古結構,高11米,塔基面闊10米,進深10米,塔座上置有高大雙層束腰須彌座,塔的四周刻着各種花鳥,以及線條清晰流暢的蓮花瓣和忍冬花圖案。塔的東南西三方設有高大的無門扇的蓮弧門。據《五燈會元》記載:“永徽三年四月八日塔戶無故自開……後門人不敢復閉。”塔的北面設有假門,以避風雪。

塔內爲穹窿頂,中爲四方形,下爲八方形,八面牆壁,其中四壁設有佛憲,柱、樑、衍、椽都有石條和青磚仿古結構,頂端砌有三個大小不同青石塔頂,塔的四方上部磚塊上,雕有“邊毗羅國誕生塔”,“摩迦羅園誕生塔”,“邊戶國轉法輪塔”,“舍已國現神通塔”的字樣。全塔體態端莊,古樸典雅,氣勢恢宏,四周景色秀麗。元朝詩人趙國寶游到此處時,題詩一首,:一層石塔一層雲,塔外梅筠九萬根。大聖自然身不壞,遊人如見佛常存。該塔是四祖道信大師得意弟子五祖弘忍大師親手創建於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距今已有1340多年曆史,已被列爲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我國目前儲存完好的唐代佛教古塔之一,爲研究我國的佛教文化和古塔建築藝術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傳法洞

在毗盧塔上邊不遠處,就是傳法洞。此洞爲一天然石洞洞內可容納二、三人,洞口上的一塊大岩石酷似一隻大猛虎,形態極爲逼真。洞口前建有一座古廟,終日香火不斷。相傳,四祖道信大師經常在此洞講經傳法。有一次,四祖大師正向五祖弘忍講《般若經》時,忽然有一隻猛虎路過此地,聽見洞裏有人在講經,就被吸引過去,悄悄地伏在洞口偷聽,不知不覺就聽迷了。待四祖大師講完經文後,這隻猛虎也頓開大悟,決心改惡行善,就此歸入佛門。幹百年過去了,這隻猛虎仍然屹立在洞口,護衛這塊神聖地方。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對四祖寺的建設工作曾作過指示:“要儘快把四祖寺修復好,使佛教禪宗六個祖庭連成一片,相互輝映,形成一個佛教聖地網絡。”隨着對外開放和旅遊事業的不斷髮展,四祖寺在北連禪宗祖庭河南少林寺,安徽二祖寺、三祖寺,東接佛教名山九華山,南抵廣東六祖寺,自然形成一個佛教聖地旅遊網絡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好了,不知不覺中我們游完了兩大佛教祖亭,希望大家透過今天的參觀,能對心靈有所洗禮。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同時請大家多多包涵我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並提出寶貴的意見。後,我代表黃梅人民歡迎你們的再次到來!

湖北省內旅遊導遊詞3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黃梅,我們今天將要去遊覽的是佛教祖庭——五祖寺,以及與它齊名的四祖寺!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五祖寺

湖北黃梅五祖禪寺建於唐咸亨年間(公元670—674年),位於黃梅縣東12公里的東山,是中國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的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鉢之聖地,被御賜爲“天下祖庭”,馳名古今中外。

五祖寺地處黃梅東山之上,山勢儼然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鳳凰,故又名鳳凰山。其主峯白蓮峯海拔465.4米,現存寺院處海拔約400米。

五祖寺整個寺廟建築羣依山勢建於東山之陽,從正南山麓一天閩到山頂白蓮峯,以蜿蜒石路爲中軸線平行佈局,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形式多樣,風貌古樸。

東山五祖寺不僅是馳名中外的佛教禪宗的發源地,也是聞名古今的遊覽勝地。弘忍大師初時建寺於東山之上,故初名爲東山寺,亦稱東山禪寺,簡稱東禪寺。

弘忍是唐高僧,對禪宗發展頗有貢獻。他在東山寺授徒時,不用傳統的《楞伽經》,而改用《金剛般若經》。從此,這種傳習法成爲禪宗授徒的定法。弘忍選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別緻,曾今弟子們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指拭,勿使惹塵塵埃。”弘認爲慧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見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遜一籌,所作偈未見本性,於是將慧能定爲接班人。弘忍所倡導的這種禪風影響深遠,早已波及東南亞和日本,每年慕名而來五祖寺的參謁者至今不衰,且有與日俱增之勢。

元至順二年(1331)文宗改賜寺額曰東山五祖寺,簡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弘忍大師在東山開闢道場後,廣開法門,接引羣品。轟動全國,吸引四方學者,常住門徒多達千餘人。武則天立周即位後,提倡佛教。久視元年(700),請弘忍授法弟子神秀、玄約、慧安等赴內道場供養,並賜爲國師。這樣一來,弘忍的聲譽愈高,五祖寺的聲望也越大。後來,五祖寺在李唐諸帝的支援下,繼續興盛,從未衰敗。

宋代,五祖寺繼續得到擴建和發展。北宋真宗至南宋高宗期間,師戒、法演、表自、宗拔等名師任五祖寺方丈,相繼大興寶剎,修建殿宇佛塔。特別是法演住山時,大興祖庭,大振宗風。其法裔弟子中,佛果克勤、佛鑑慧勤、佛眼清遠三人,時稱“三傑”,亦稱“三佛”,精勵自持,廣揚佛法,禪風大盛,使五祖寺的名聲更加震動天下。

宋末後東山毀於戰火,一時冷落蕭條。直到元十九年(1282)了行禪師再入東山,掃寺故基,重興土木。皇慶二年(1313)三韓萬奇上人從瀋王請,奉弘忍肉身還東山。至治二年(1322),法式禪師精勵自持,作大殿,奉祖師;作經閣,藏經卷;梵剎佛像儼然一新,金碧輝煌,使一時趨於衰微的五祖寺儼然中興。後來五祖寺幾經劫火,又多次重修。

建國後,國家對殿堂、碑刻、古蹟等加以妥善保護,八十年代政府又撥款徹底翻修真身殿、祖師堂、天王殿。

如今的五祖寺在方丈昌明大和尚、監院見忍法師的帶領下作出了全面修復計劃,寺院經過幾年修復,完成了大雄寶殿、客堂、禪堂、新僧寮等建設,並採用了電腦管理系統進行管理,面貌以渙然一新。現正着手籌建鐘鼓樓、羅漢堂、玉佛殿等寺院園林建設,在不久的將來,五祖禪寺會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

一天門

由黃梅縣乘汽車可直抵東山山麓,下車後沒石徑登山,步行上山伊始,即見路旁一座石塔,高約丈餘,氣韻古樸,此謂之“一天門”。繼續往上,還有“二天門”,“三天門”。還可見形態風格各不相同的石塔。或獨立,或三五成林,均爲寺中歷代高僧的靈塔或傳說中的古佛的紀念塔。塔上都有銘文紀事,或陰文或陽文,或楷或隸,或行或草。有的因年代久遠,已難以明辯。上山的臺階都甚爲潔淨,偶爾有幾片黃葉翩翩落於腳邊,山風帶起陣陣林語,不知名的鳥兒在枝上跳來跳去,追逐鳴叫。擡眼四望,但見林木蔥蘢,泉水潺潺,眼前的亭臺橋樑古色古香,山腰的廟宇房舍或隱或顯。讓人恍惚之中,幾不知身在何時何處。

釋迦多寶如來佛塔

進入一天門,北行不遠,迎面小岡上有釋迦多寶如來佛塔,北宋宣和三年(1121)募化修建。塔體八角五級,高6米餘,雕刻秀雅玲瓏。

飛虹橋

離寺門不遠,有一座石拱橋,長二十餘米,橋上帶牆壁蓋瓦,裏面繪有許多有關佛教的壁畫。這橋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名字叫“飛虹橋”飛虹橋始建於元代,此橋橫跨於兩山澗谷之上,單孔發券,長33.65米,高8.45米,寬5.16米,雄偉壯觀,狀如飛虹。兩端砌有牌坊式門樓,橋下流泉飛濺,瀑布飛崖掛壁。只因爲它飛架兩峯之間,有如一道長虹,更兼橋下泉水飛瀉,映日斑斕。取名“飛虹”,形似而神似。進橋門,門楣上書曰“放下箸”。出橋門回首,見門楣上書曰“莫回頭”。

過了飛虹橋,往左,向上行,很快就到了寺前。寺前有一片平地,數棵很古老的松樹,遮天蔽日。寺門高大,上書“五祖禪寺”幾個大字。兩側還有小字,各是一首詩,那就是五祖兩大弟子神秀和慧能的著名偈語。神秀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的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上山的遊人們穿梭往來,使這古老的寺院在香菸中顯得熱鬧而莊嚴。

四大殿堂

山門內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麻城殿、真身殿。

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爲近年新修重建之殿宇,古樸而有氣勢;毗盧殿始建於唐大中年間(847━859),現存的殿堂是後來是麻城縣善男信女出錢出力修建的,故又名麻城殿。

古代交通不便,麻城縣又地處大別山區,但他們穿山越嶺,將本地生產的磚瓦,一塊塊、一片片地背到200餘公里外的東山。此情此景感動了黃梅縣人,便將此殿稱爲麻城殿,以資紀念。1985年維修,更名毗盧殿。

真身殿,又名祖師殿,乃是供奉五祖弘忍真身的殿堂,原來在講經臺下,唐咸亨五年(674),弘忍圓寂前令弟子玄賾修建的,北宋元右二年(1087)移至今址重修。此殿建築匠心獨運,造型巍峨宏麗,前部左爲鍾亭,右爲鼓亭。兩亭造型一致,相互對稱,內與正殿相通,飛檐斗拱,撐角鐫有鳥像。中部爲正殿,正面門上方掛有“真身殿”匾額。門前兩旁大柱上塑有金色巨龍,門頭上橫樑雕成空心二龍戲珠,屋頂上有九龍蓋頂,兩側均用雕花磚砌。正殿後部正中爲“法雨塔”,五祖真身即藏於此。塔壁四周上層,有數以百計的石刻小佛像和鐫刻匾額。

真身殿後是通天門,門外有石徑直通東山主峯白蓮峯。麻城殿左右建有聖母殿、觀音殿。 從一天門至白蓮峯,長達3公里,遊人不僅能感受到“鳥鳴雲間樹,泉流澗底灘”的清幽意境,而且能欣賞到釋迦多寶如來佛塔、十方佛塔、飛虹橋、大滿禪師塔、講經臺、授法洞、捨身崖、棋盤石、蓮花洞、白蓮池等著名景名。其中,釋迦多寶如來佛塔、講經臺和白蓮池都與弘忍有關,分別傳爲他死後的埋骨處、生前的講授佛法處和手植白蓮處。

七重偏殿

在主殿東側有關聖殿,松柏堂,延壽庵,及第庵,華嚴庵,佛殿,客堂,齋堂,大寮等;在主殿西側有長春庵,娘娘殿,方丈,監院室,庫房,小寮等。

五祖大寶塔

這裏始五祖大寶塔,建於民國21年(1932)爲五祖舍利(骨灰)下葬處。(五祖真身毀於民國16年)。

講經臺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講經臺,相傳五祖弘忍及引後歷代住持僧俱於此講經說法。此臺系用砂岩條石築成的,正面朝南,背連山脊,臺西懸崖千丈,登上講臺,視野開闊,猶如廁身天境。

白蓮池

白蓮池爲五祖弘忍手建。池中白蓮亦爲弘忍手杆至今白蓮生長旺盛,亭亭玉立,綠葉如蓋,色白香清。

鉢孟石

這是鉢孟石,它是一塊高6米,徑9米的天然岩石,平地突兀,形如望月,相傳是弘忍所用之鉢變成。

洗手池

這裏是洗手池,它是弘忍初建寺時,在白蓮峯上的一塊自然岩石上鑿的,形如腳盆。無論晴天雨天,池中始終只有半池水。既不幹涸,也不滿溢,堪稱一絕。

三遊洞,位於宜昌西北的南津關西陵山上。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風景區內主要有三遊洞、至喜亭、楚塞樓、陸游泉、張飛擂鼓臺等。

三遊洞生於絕壁之上,地勢險峻,有棧道可達。其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約深30米、寬20米、高1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遊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爲“天鍾”;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取名“地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說。

三遊洞得名於唐代三個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詩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與其弟白行簡途經夷陵(宜昌古稱),在此遇到大詩人元稹。三人結伴到西陵山一遊。發現這個“天生一洞”。三位詩人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序而記之”。因此洞由他們三人始遊,故得名“三遊洞”。137年後北宋年間,又有三位文豪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同遊此洞。同樣蘇氏父子也各題詩一首,留於洞壁。白氏兄弟與元稹之行,稱爲“前三遊”;蘇氏父子之行,稱爲“後三遊”。

在三遊洞旁的崖壁還刻有抗戰時期的愛國名將馮玉祥題寫的“是誰殺害了我們的父母兄弟”十二個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棧道攀向山頂,在棧道的盡頭便是漂亮的三層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於宋代,因爲小船在三峽中歷經千難萬險,出峽到達宜昌,至此江寬闊已無險而喜,故得名於“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歐陽修貶任夷陵縣令,上任爲此亭寫了《峽州至喜亭記》。

離開至喜亭,攀至山頂就是楚塞樓。楚塞樓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築,樓高三層。在一樓大廳可以欣賞到古樂器—編鐘奏出的音樂。登至三樓,峽口風景盡收眼底。

下了楚塞樓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於江邊一巨型石臺上,這就是“張飛擂鼓臺”。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劉備任命張飛爲宜都太守。張飛任命期間在此擂鼓練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階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見到“陸游泉”了,陸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邊崖壁石縫間,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詩人陸游來三遊洞在此取水煮茶,飲後味極美,乃題詩於潭邊岩石上,而得名“陸游泉”。

湖北省內旅遊導遊詞4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遊覽梭布埡風景區。

梭布埡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太陽河鄉境內。梭布是土家語三個的意思,梭布埡即三個埡。風景區總面積21平方公里,是以石林爲主的自然生態風景區。梭布石林因地質岩溶現象而形成,溶紋景觀是其重要的景觀特點,造型奇特,姿態萬千,令人歎爲觀止,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有別於雲南路南等石林的新型石林。梭布埡風景區的核心部分,有7平方公里,分爲八個景區。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蓮花寨景區。這裏是梭布埡風景區景觀、景點集中的景區,不僅生長有千姿百態、惟妙惟肖的象形石,還因爲溶溝的縱橫交錯,形成魔幻般的石林迷宮。極目望去,層層岩石如朵朵蓮花,景區因此而得名。這裏的主要景點有鐵甲寨、獨行峽、散屏、犀牛溝、儺公山、羣蛙嘯天、九里石屏、巴王椅、磬石、點將臺、白虎含珠、巴人穴、白蛇吐箭、南天門、筍子淌、坐井觀天、鱷魚淌、豬八戒、蝙蝠石,使人目不暇接。

大家看,鐵甲寨內是不是有無數土家鐵血男兒,身披盔甲,迎風而立,在爲保衛家園進行征戰前的準備。甲士們面前的廣場上,經常有文化活動、藝術表演,土家族的傳統節日"女兒會"也在這裏舉行,那是在爲出征而歌唱,爲凱旋而舞蹈,烈烈巴風,將遊人帶進歷史的長河。

現在遊覽的是磨子溝景區。景區因一塊形似磨子的岩石而得名。傳說古時候洪水潑天,只剩下兩兄妹,爲了繁衍後代,取天地之信證,從兩座山頭同時推下兩扇磨子,合則而婚。這一打着羣婚制烙印,並有着古代性文化特色的故事,在這裏的山水間表現得淋漓盡致,你們看,磨子交合的地方叫磨子溝,磨子滾地地方叫響水洞,動物朝賀的地方叫熊掌洞、大獅子灣、九龍聚會;一線天內,儺婆石分明是妹妹的化身,苕窖淌、芋頭坑、夫妻搖搖石是兄妹倆生活與遊玩的地方。

我們到了錦繡谷景區。這裏的景點集中在峽谷之中,除有少量的象形石石柱景觀外,以長樑峽谷陡崖上的溶紋景觀爲主。峽谷谷底平坦、幽深,谷內百草叢生,山花爛漫,兩側懸崖峭壁,怪石林立,構成一幅天然織錦畫廊,故名錦繡谷。這裏的主要景點有錦繡谷、八角洞、華容道、雙峯駱駝、單峯駱駝、蝙蝠洞、梭布龍舟、沙盤石、土家對歌臺等。

你們聽,那高高的對歌臺上,一對土家小夥與妹兒,正用悠悠情歌,唱出男歡女愛的真情實味:(女)情妹坐在三墩巖,天晴下雨你莫來,你來的腳跡有人點,轉去的腳跡有人猜,無的說出有的來。(男)情妹坐在三墩巖,天晴下雨我要來,來時鞋子倒穿起,轉去的鞋子抱在懷,神仙下凡也難猜。

現在遊覽的是寶塔巖景區。景區因有一寶塔狀象形石而得名。景區內有許多造形奇特的象形石和洞穴景觀,間以大片的樹林和莊稼,人煙稀少,環境幽靜。主要景點有雷公山、寶塔石、挑擔坑、石板溝、馬鞍嶺、雙獅相會、大字巖、殉情洞、殺人淌、小廟、芭蕉洞、磨墳坡、菩薩洞等。你若漫步共間,耳聽各種雀鳥婉囀啼唱,眼見許多小型動物穿梭奔跑,一定會讚美這裏是動物的樂園,植物的天堂。

梨子坪景區地勢開闊,是梭布埡風景區的商業和娛樂、餐飲中心,遊客可在此休息待步,享受熱情周到的商貿和休閒服務。

現在到了六步關景區。六步關爲一天然石關,因過關石有六級,諧"六六順"之意而得名。主要景點有六步關、五虎山、情動石、天地交泰石、旗鑼鼓傘、將軍巖、掰斷石、觀龍臺、麼妹趕集、兔子山、鏡子丘、犀牛滾塘、五姓椅、玉免淌、臥虎山、無根木、將軍楔、燈盞窩、龍宮、陰陽樹等。

在這裏,"情動石"爲你檢驗情侶間的眷眷深情;"陰陽合和樹"爲你述說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旗鑼鼓傘"——土家人隆重的儀仗隊歡迎你到農家作客,看看收藏紅苕的苕窖,推推粉碎玉米的石磨,在"千斤石盆"中掬一捧清泉,搽一搽天然肥皂——皁角,洗去旅途中的塵支埃,然後再聽一聽女主人扯心牽肺的五句子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