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白鶴梁導遊詞詳細版

學問君 人氣:2.72W

引導語:涪陵白鶴梁位於重慶市涪陵區城北長江中,被譽爲“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是一道天然石樑,全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下面是兩篇詳細版的白鶴梁導遊詞,歡迎參考。

白鶴梁導遊詞詳細版

【白鶴梁導遊詞詳細版一】

白鶴梁,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爲“儲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那麼白鶴梁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樑。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白鶴梁在其歷史、文學、科學方面都有着極大的價值和意義 。衆多珍貴題刻堪稱國寶,令中外專家和遊客驚歎不已。

下面我講爲大家一一介紹。

白鶴梁石樑上刻有自公元763年至當代的石刻題記164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這些題刻主要集中於傾斜14.5度的北坡上,起於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止於1963年 2月15日涪陵文化館最後題刻落筆,剛好1200年。記錄着72個年份的枯水歷史,共有唐宋元明清題刻共180多幅。故有“世界水下碑林”美譽。

題刻、圖像斷續記錄了1200餘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律、航運以及生產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葛洲壩水電站和宏偉的三峽工程都參考了白鶴梁水文題刻一些數據,如175米水位高程是以白鶴梁1000多年的洪水紀錄爲依據。因此享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譽。值得一提的是白鶴梁上的石魚石刻,它既是長江枯水位的歷史記錄,又有“ 白鶴繞樑留勝景,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餘(魚)”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鶴梁上刻有“枯水季節,若石魚出水面,則兆年豐千年如許”的石刻題記。1953年、1963年、1973年,白鶴梁上的石魚3次露出水面,而這幾年當地也都大獲豐收,因而石魚被看做是年成豐歉的預告表,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

197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上,中國代表團以《涪陵石魚題刻》爲題,向大會提交報告,白鶴梁的科學價值遂得到世界公認。 除此之外,樑上刻着歷代名人真跡,如黃庭堅等共300多人題寫的詩詞,達3萬多字。薈萃名體書法於一樑,大放異彩,流芳千古。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題寫的“元符庚辰涪翁來”,更是令人驚歎,有較極高的藝術價值,故有“水下石銘”之美譽。

據黃庭堅的後裔、涪陵區文管所長黃德建先生介紹,國家已接受中外專家的建議,將實施白鶴梁題刻保護工程,由天津大學承擔工程設計,擬建水下博物館。終於在2003年2月13日宣告白鶴梁水下保護工程施工了,並於 2009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整個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殼體。

遊客可下到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保護體內還安裝了6排、150組燈源,每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使白鶴梁水下保護體將猶如一個璀璨的水晶宮。遊客可在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內,根據自己的需要,操作攝像頭,透過電腦屏幕,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賞白鶴梁。同時,少數專業人士,還可透過潛水的方式參觀白鶴梁。是由葛脩潤其交的方案。

【白鶴梁導遊詞詳細版二】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在涪陵和大家見面。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涪陵最負盛名的景點白鶴梁。

我是導遊小X,我會熱情地爲大家服務,希望大家能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歷。 涪陵白鶴梁位於重慶市涪陵區城北長江中,被譽爲“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是一道天然石樑,全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大家想想,爲什麼白鶴梁叫做白鶴梁呢?肯定是跟白鶴有一定關係吧!因早年常有白鶴羣集在這樑上,所以叫做白鶴梁。

而白鶴梁的價值主要在於石樑上的題刻。考古學家在石樑上共發現文字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兩尊,白鶴一雙,主要分佈在長爲220米的中段石樑上。

這白鶴梁長年淹沒在江水中,僅在冬春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魚作爲枯水水標。每當江水退、石魚現,就意味着一個少雨的枯水週期已經過去,豐收年即將來臨,因此又有“石魚出水兆豐年”之說。

白鶴梁上的題刻,記載了自唐至本世紀初1200年間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爲研究長江上游的歷史枯水水位變化規律提供了可靠資料。

人們以石魚眼睛作爲測量水位的標準,和現代水文測量中設立水尺零點的原理相同。石刻魚中最著名的爲唐代所見魚和清代雙魚,並作爲原始枯水水標,經現代勘測:“唐代所見魚的腹高相當於涪陵水文站歷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清代雙鯉魚眼高程大體上等於川江航運部門涪陵地區的水位零點。”石魚水標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爲一個極枯水位級。不少細心的人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的姓名、籍貫和石魚露出江面到枯水線的距離用尺測量出來,刻在石樑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爲珍貴的水文記錄。 這可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至今儲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魚”作爲枯水標誌的古代水文站。爲長江流域的水電事業、橋樑建設、內河航運、城市供水等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科學依據。

聽到這裏,大家是不是就忍不住感嘆了呢?

其實啊,白鶴梁還有重要的藝術價值,素有“水中碑林”之稱。樑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楷、草皆備,顏、柳、蘇、黃俱全,還有少數民族文字題刻,題刻多出自歷代名家之手。

但是隨着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舉世聞名的白鶴梁題刻竟然要永沉江底了,這當然不可以啦!

爲了保護這一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採用了極富創造性的“無壓力容器”的保護方案,在原址上修建“水下博物館”,對白鶴梁題刻實施有效保護。這種突出的保護方式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極其罕見的,它將成爲國際保護文化遺產史上又一成功範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先生提出用“無壓容器”方式對題刻密集區進行原址水下保護的方案構想,即在白鶴梁題刻東區50米段的題刻密集區構築水下保護體,灌注經過過濾處理的江水,透過循環水系統使保護體內水壓與外面長江水壓達到動態平衡。 終於在2009年,白鶴梁題刻水下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了!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由水下保護體、參觀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陳列館三大部分組成。 來!現在就讓我們從地面陳列館透過坡形交通廊道扶梯下到水平交通廊道,進入參觀廊道。各位遊客朋友們可以透過專用視窗觀賞題刻,也可以透過水下攝像系統實時講影像傳播到地面演示廳進行全方位觀賞哦!

但是,既然大家都已經下來了,我們就在水下好好參觀吧,在水下參觀可比看錄像有更多有趣的體驗哦!

接下來的時間希望大家自由開心地遊覽,一個小時後我們在博物館門口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