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張家界介紹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學問君 人氣:2.31W

作爲一名可信賴的導遊人員,就有可能用到導遊詞,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那麼優秀的導遊詞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張家界介紹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張家界介紹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張家界介紹導遊詞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五月四日,我們去遊寶峯湖。一進大門,我就看見一道銀白色的瀑布從對面的高山上直衝下來,轟隆隆的流水聲像打雷一樣。我高興地叫起來:“好漂亮的瀑布啊!”

寶峯湖在高高的半山腰上。我們努力往山上爬,終於來到了寶峯湖邊。寶峯湖周圍羣山環繞,湖水綠得發藍,湖面非常平靜,就像一面深綠色的大鏡子。有幾艘漂亮的遊船在湖上緩緩移動。

我們一家也上了一艘遊船。當我聽到導遊阿姨說湖水最深處有110米,最淺的地方也有65米時,我害怕得手和腳都發抖了,我緊緊挨着爸爸媽媽,生怕掉到湖裏去。船開了,我看着那碧綠的湖水,看着看着,我就忘記害怕了。遊船慢慢開過了“天門迎客”,我們看見湖邊停着一條小小的花船,船上有一個穿土家服裝的姐姐,她看到我們就唱起山歌來,我聽不懂她唱的什麼,但覺得歌聲很好聽,我都陶醉了。

我們一邊聽山歌,一邊欣賞湖邊的山。我看見有一座山峯像大肚子的彌勒佛,有一座山峯像豬八戒的半張臉,有兩座尖尖的山連在一起,就像一隻張着大嘴的癩蛤蟆,聽導遊阿姨說,每到農曆十五有月亮的夜晚,圓圓的月亮就正好掛在癩蛤蟆張開的.嘴中,所以這處景點就叫“金蟾含月”。湖裏還有一座獨自挺立的山峯,就像一個石頭雕刻出來的美女,她翹鼻子,小嘴巴,大眼睛,頭上梳着高高的髮髻。你看她好像正在寶峯湖裏梳洗打扮呢!

遊船在寶峯湖裏遊了一圈,靠岸了,我們一家只好依依不捨地上了岸。

寶峯湖真美,難怪人們都叫它“人間瑤池”。

張家界介紹導遊詞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寶峯湖由寶峯湖和鷹窩寨兩大塊組成。它是一座罕見的高峽平湖,四面青山,一泓碧水,風光旖旎,是山水風景傑作。

寶峯湖水深72米,長2.5米公里,電視劇《西遊記》中花果山水簾洞外景就拍攝於“奇峯飛瀑”。

湖中有兩座疊翠小島,近岸奇峯屹立,峯迴水轉。泛舟漫遊,只見一湖綠水半湖倒影,充滿詩情畫意。“雲梯萬丈上天台,高峽平湖一鑑開,王母瑤池金扶,浣沙仙女下凡來”遊寶峯湖,你就會欣賞到這樣的詩情畫意。羣峯擁抱的寶峯湖,長約2.5公里,湖猶如一面寶鏡,四面青山,一泓碧水,蕩槳溫遊,格外愜意。坐在船上,環顧四周,千山聳翠,俯視水中,倒影慢移,碧水照相館得羣峯綠,人面桃花水映紅。真是靜極了,美極了!韓劇《九天洞》拍攝的湖水就是寶峯湖。

在湖中漫遊,還可以見到湖心島上的一些佳景,如“仙女照鏡”、“高峽平湖”、“金蟾含月”也各有特色。

鷹窩寨爲寶峯公園一景,進公園後西向登山數百石級,頭頂的石峯裂縫如線,入口處有古城門雉堞,盡處有寶峯古寺,香火旺盛。崖上石徑直上峯頂,相傳舊社會有匪首如鷹盤踞山頂小寨。一線天是寶峯公園的一大絕景。峽谷長200餘米,高100餘米,平均寬度不足兩米,中有小溪,溪畔石級盤旋而上,清幽無比,曲奧無窮。該遊覽線還有一系列景點,著名的鷹窩寨位於寶峯湖西南一絕壁之上。早年是著名的土匪寨子,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就拍攝於此。

張家界介紹導遊詞3

尊敬的客人:

一路辛苦了!

此刻,您已經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張家界。我叫xx,是xx旅行社的職業導遊,持證號碼是xx號,市旅遊投訴電話號碼是:xx。

今天能爲大家作導遊,十分榮幸,我將竭誠爲大家服務,共同度過美好的張家界之旅。張家界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脈的腹心地段,所轄面積9563平方公里,總人口155.2萬,張家界是個多民族聚居區,以土家族爲主體的19個少數民族達111.84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2.06%,其中土家族98萬人,白族10.8萬人,苗族2.69萬人(據1998年年底統計)。

張家界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溼潤氣候,平均氣溫16.8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無霜期258天,暑月平均氣溫28攝氏度,寒月平均氣溫5.1攝氏度,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四季氣溫宜人,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請你們回頭一看:那就是聞名世界的天門山,相信大家對1999年12月舉行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飛機穿越天門洞那壯麗的一幕仍記憶猶新。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河,叫澧水,它發源於賀龍元帥的家鄉桑植縣的八大公山,穿越斷崖峽谷達數百公里,流入八百里洞庭湖,是湖南四大河流中較少污染的、風光最美的“生態河”。國內首創的無動力橡皮舟旅遊漂流,就在澧水上段中最精采的茅巖河。

張家界現代地貌骨架的初步形成,大約是在距今一億年左右的中、新生代燕山——喜山時期。由於位處雲貴高原隆起區與洞庭湖沉降區之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爲我們造就了壯觀的峽谷、湍急的河流、孤峭的石峯、深邃的溶洞、神出鬼沒的地下陰河。我們此行第一站——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就是大自然造山運動的經典之作。

下面,我就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張家界市的發展史。張家界市區以前不叫張家界,叫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史書記載:“庸,國名。《左傳》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滅庸。”故有“大庸,古庸國是也”的說法。

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那座與天門山並肩而立的大山,就是崇山。秦朝建立後,秦始皇把天下劃成三十六郡,大庸劃歸黔中郡,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縣;後來,漢高祖劉邦又把大庸劃給了武陵郡(今常德市),改充縣;三國吳永安六年(263年),嵩梁山——就是現在的天門山,發生了一場大山崩,崩掉了半邊山,也崩出了一個世界奇觀——一個巨大的穿山門洞。吳王孫休認爲是吉祥之兆,下旨將嵩梁山改名爲天門山,並特地把武陵郡分出一部置天門郡,分管四個縣,以提升天門山的政治地位。在以後長達一千七百二十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大庸幾度興廢,先後歷經了三十餘次建置改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於在大庸縣北部大山中,發現了一片奇特罕見的砂岩峯林自然奇觀,世界爲之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