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嶗山上清宮導遊詞

學問君 人氣:3W

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境內的嶗山東南麓幽谷中,簡稱上宮,是著名的道觀。本篇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業務技能自查報告,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啦。

嶗山上清宮導遊詞

嶗山上清宮導遊詞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們的汽車現在已經進入了嶗山的風景區內,從這到我們今天要參觀遊覽的太清宮景區還有20多分鐘的車程,接下來小蔣利用這段時間給大家先就嶗山做一下簡單的介紹,嶗山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嶗山的主峯名爲“巨峯”,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18000海岸線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峯,因而嶗山又被稱爲“近海名山”。嶗山有"海上名山第一”, “神仙窟宅”“靈異之府”。之美稱,同時,嶗山也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1982被評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爲4A級旅遊景區。

那麼我們今天要參觀遊覽的太清宮呢,他是屬於嶗山南線上的一個著名景點,同時也是嶗山內規模最大的一座道觀。嶗山太清宮它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其創始人是江西才子張廉夫,當張廉夫年從終南山雲遊嶗山,在此修建了一所廟,稱“三官廟”,又建起了“三清殿”,兩殿合成“太清宮”。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來到嶗山,續建了“三皇殿”。到了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又重修了太清宮,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後又經過了丘處機、張三丰的發揚光大,到了今天才聞名天下。

好了,說着呢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太清宮門前,我們待會呢會從東門進,西門出,全程不走回頭路,由於正值旅遊旺季景區大,遊人多,所以,請大家待會互相提醒,跟着小蔣,以防走散。

大家注意一下哈,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清宮的正門前,首先大家看到的是太清牌坊,又稱牌樓,其高8米,寬16米,由底座、立柱、額枋、字板四部分組成,爲四柱三門式。

他呢建於1997年,上面寫着“嶗山太清宮”五個大字,  繼續前行,我們現在來到了太清宮的正門。此正門與2004年4月建成,2005年5月1日正式開放。山門內兩側供奉着道教的四大護法天師:三眼靈光馬靈耀、黑虎玄壇趙公明、威靈瘟元帥溫瓊和南宋名將岳飛。走進山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兩側的鐘樓和鼓樓。在我國古代有晨鐘暮鼓之說,其目的呢是警示衆道士勤修苦練,不可虛度光陰。我們繼續往前走,大家可以看懂啊在道路的左右兩邊呢有兩座雄偉的建築,他們分別是元辰閣和元君閣。元辰閣正中供奉的是鬥姆元君,元君閣供奉碧霞元君。我們再往前走,好了我們現在已經穿過太清宮的第二個正門——儀門,來到了三官殿的正門前,三官殿主要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們的三位祖先堯、舜、禹。相傳堯敬天愛民,上應天象,風調雨順,被人尊爲“天官”。舜在位時,民風高尚,地不生災,被譽爲“地官”。大禹呢繼承了父業,三過家門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當然地被尊稱爲“水官”。

走出三官殿,我們會看到一塊大石頭,上面雕刻着“逢仙橋”三個字。相傳宋代的道長劉若拙除夕迎神,在這裏遇到了一位白鬚飄飄的老翁,於是他走上前來與老翁交談。正想問其姓名時,老翁卻不見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兩個腳印。於是劉若拙認爲自己遇到了仙人,所以就將此橋稱爲“逢仙橋”。過了逢仙橋我們就已經來到了山上,我們首先會看到的是康有爲石刻,上面還有丘祖殿、文昌閣、財神殿。由於時間有限呢我們就不上去了。好了,大家現在呢跟着我往左拐,此時大家會看到這裏有一顆彎彎曲曲的榆樹,因爲它是唐朝道長李哲玄親手栽植的,所以呢稱之爲“唐榆”,又因爲它樹幹盤曲,形狀似龍頭,又被稱爲“龍頭榆”。

參觀完龍頭榆,我們再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這個大殿就是太清宮三大殿的主殿三清殿。三清殿是道教供奉主神“三清“的地方,正殿內供奉的是三清真神。中間的這位是玉清----元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徵洪元;右邊的這位是上清----靈寶天尊,他懷抱如意,象徵混元,左邊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寶扇,象徵太初。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在三清殿的外側,大家看到的這尊神像是鎮壇王靈官。在他的東西有兩個配殿,東配殿內供奉的是“東華帝君”。西殿供奉的是西王母。

走出三清殿向右拐,我們看到的這個殿堂叫關岳祠,這裏供奉的是漢代關羽和宋代忠將岳飛。自古以來炎黃子孫就崇尚“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繼續前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泉就是嶗山四大名泉之一的“神水泉”。傳說大旱三年泉水不涸,大澇三年不溢。

好了,現在接下來呢我們前往三皇殿,進入三皇殿院內,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顆近7米高、0.6米粗的耐冬,它的樹齡呢有600多年了,這棵樹呢也就是《聊齋志異》“香玉篇”中“絳雪”的化身。再看走邊這株,是由耐冬嫁接的重瓣白花茶,是嶗山稀有的茶花品種。

在這兩顆樹的前面大家看到的這座建築就是三皇殿了。走入殿內,大家看到中間手裏擎着太極圖的就是,也就是伏羲氏;旁邊那個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農氏;另一邊手握笏板的是人皇軒轅氏。關於這三位老祖先的傳說很多,如伏羲制八卦、神農嘗百草、軒轅黃帝做兵器、造舟車等,他們都被尊爲開創華夏文明的先祖。在正殿的`屋檐下大家可以看到此處有兩塊碑刻。東邊是成吉思汗赦諭丘處機的護教文,西邊是成吉思汗頒給丘處機的金虎符文,他們至今已有780年的歷史了,是嶗山廟宇現存碑記中最古老的兩塊,有很高的歷史文獻價值。

走出三皇殿,我們看到的是一顆高大的樹木,這是一顆檜柏樹,是由漢代的才子張廉夫親手栽植。樹上寄生了一顆凌霄樹,像龍一樣纏在樹幹上,這一奇景被稱爲“漢柏凌霄”。在這棵樹的北面的第一個樹杈上還有一顆小樹,經鑑定是一顆刺楸。這一奇蹟被稱爲“三樹一體”。

好了各位遊客我們的遊覽到此先告一段落,現在有30分鐘的自由瀏覽時間,大家可以去海印寺遺址看看,遊覽完畢後我們在太清牌坊前集合。

嶗山上清宮導遊詞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嶗山太清宮又稱下清宮,在嶗山東南蟠桃峯下、嶗山灣畔。宋太祖爲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道場於此。

太清宮現存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院。宮中奇花異卉,四時不絕。耐冬花開,紅豔如火,蒲松齡《聊齋志異·香玉》篇所寫紅衣女子絳雪,幻爲宮中耐冬化身。漢柏、唐榆、宋銀杏均歷經風霜,至今仍柯幹嵯峨,蓊鬱蔥翠。凌霄花盤繞漢柏而上,蜿蜒如龍蛇,名曰“古柏盤龍”。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宮中道士名之爲神水泉,大旱之年亦不涸竭。

三皇殿內壁嵌元世祖忽必烈護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頒金虎符文。宮後巨石有康有爲題刻。宮東道旁有一巨石,高達丈餘,上刻“波海蔘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遊於此山”小字一行。每當月夜,天風海濤,空明一片,嶗山勝景“太清水月”即此。

嶗山上清宮導遊詞3:

太清風景遊覽區位於嶗山風景名勝區的東南部,從青島市區沿湛流乾路東行40公里即可到達。景區是以著名廟殿太清宮來命名的,簡稱太清景區。景區坐落在寶珠山下,寶珠山的7座山峯從東北、西三面環抱着這一臨海谷地,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環境。寶珠山的主峯稱爲“老君峯”,它的左邊依次是“桃園峯”、“望海峯”、“東華峯”;右邊依次是“重陽峯”、“螺桃蜂”、“西王峯”。這7座山峯擋住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南面海灣。

名爲“太清灣”,又有暖溼氣流不時從海上送來,使這裏形成了亞熱帶氣候環境,所以人們稱這裏是“嶗山小江南”。從傳統的風水學分析,這的確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在嶗山衆多的道教廟殿當中,太清宮是有記載的最早的嶗山道教祖庭。太清宮從初創到現在已經歷了兩幹多年的歷史,幾乎每朝每代都進行過修茸,至今其建築風格還一直保留着宋代建築的典型風格,這在國內的各宗教建築中,也是極少有的。因此又可以說,太清景區是嶗山景區中展現道教文化的代表景區。太清宮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廟宇主體分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大部分;另有關岳祠和東西客堂、坤道院等附屬設施,共有房間150多間。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和悠久的道教文化爲各種植物提供了食好的生存環境。

這裏又是中國古代園林的一大分支?寺廟園林在嶗山最早形成風格體系的地方。遊人可以看到這裏不僅生長着暖溫帶植物,而且長有大量的亞熱帶植物,如茂密的竹林、青翠的茶園、棕櫚、廣玉蘭。紅糖等。更可貴的是這裏生長着大量的古樹,是整個嶗山風景區內古樹名木分佈密度最大、數量最多的地方。

嶗山上清宮導遊詞4:

在我們前面的就是嶗山太清宮牌坊,高8米,寬16米,由白色花崗岩架構,分上中下三段,莊重大氣,造型別緻,自上而下雕有“事事如意”“福祿寺”“鶴鹿同春”“十二生肖”“龍形”等雕刻,形象生動,寓意深刻。排放前面是太清灣。

現在在大家面前的這棵高大的樹是銀杏樹,銀杏樹還有白果樹和公孫樹等的別稱。爲什麼又稱“公孫樹”呢?原來,是因爲它生長的非常緩慢,爺爺種的樹到了孫子那一代才能吃到果實,所有在民間又有“桃三杏四梨五年,無兒不種白果樹”的說法。

現在大家已經到了太清宮,太清宮總佔地約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爲主殿,咱們現在進入的是三官殿的正門,也是太清宮的正門,門朝南開,符合北方建築中坐北朝南的基本原則,但是暫滿看到的這個門是後來修的,三官殿最初的正門是咱們右手邊的這個小門,這個門是朝東開,這其中是有講究的,在道教經典《道藏》中記載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道教始祖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守關的官員叫尹喜,他遠遠望見有一團紫氣滾滾而來,他斷定一定是有高人前來,於是命人將道路打掃乾淨,在路旁迎候高人。老子來了之後與尹喜交談甚歡,覺得跟尹喜非常有緣,就將自己寫的兩卷書贈給了尹喜,這兩卷書就是流傳至今的《道德經》。從此以後,“紫氣東來”就成了我國民間迎神求吉的高雅用語。嶗山是道家仙境,不必講究權勢,在這裏把門向東開是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即來到這裏的都是神仙高士,而且會給這裏帶來吉祥。

兩旁的樹是銀杏樹,樹齡有一千多年,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敕封嶗山道士劉若拙重修太清宮時所植,銀杏樹最大的特點是雌雄異株,有性別之分,大家可以猜一下這兩棵樹哪顆樹是雄樹,哪顆樹是雌樹。(五分鐘即可)其實,這兩棵樹都是雄樹(可以講一下全真教的教義:不娶不嫁,故道觀中的樹都是雄樹,似乎有些牽強……)。在整個嶗山風景區內,甚至在整個北方,無論是道觀還是廟宇,都普遍種植銀杏樹,這裏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這種樹的樹齡很長,人們認爲這是一種維繫長久的象徵,另一個原因是全真道教不殺生,這種樹有特殊的樹液,一般不生蟲害。宗教廟宇多載此樹,解決了“殺蟲是殺生行爲,不殺蟲害樹也是殺生行爲”這一矛盾,遵從了既不殺生又能保住樹木的原則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兩顆耐冬樹,耐冬又叫山茶,花期從每年12月份一直延續到第二年的5月份,長達半年的時間,因其花開時正值隆冬季節,別的花都已經凋謝,而她卻能迎風怒放,所以被稱爲耐冬。耐冬和月季是青島市的市花,右手邊的這棵耐冬樹樹齡有600多年,是明代著名道士張三丰渡海從附近長門巖島移植的,隆冬季節,滿樹紅花,下雪的時候,像是在樹上落了一層紅色的雪。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曾在嶗山住過,看到這種美景,靈感油然而生,寫下了《聊齋志異》中的《香玉篇》。文章中的紅衣花神指的就是這棵耐冬,樹名叫絳雪。左手邊的這棵耐冬,是耐冬中的名貴品種---重瓣白雪塔,樹齡有400多年,開花的季節與旁邊的絳雪交相輝映,爭奇鬥豔,是太清宮冬季一大景觀,很可惜,這兩棵耐冬都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