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陳家祠導遊詞範文

學問君 人氣:2.72W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就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建造的,就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陳家祠導遊詞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陳家祠導遊詞範文

陳家祠導遊詞一:

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又稱陳氏書院。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動工,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爲廣東72縣陳氏族人捐資合建的宗族祠和書院。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後,改辦學校。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這座建築,成立了專門保護機制,多次進行修葺,於1959年闢爲廣東民間藝術博物館,1988年被國務院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的主體建築坐北向南,佔地面積爲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爲64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爲80米,“深三進,廣五間”,包括九座廳堂,東西齋10座房子和其間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計19座,聚賢堂位於中央,其他按中軸線依次佈列,相互間以長廊聯通,組成外封閉、內開放的形式。門前坪地和東西后三院環繞四周,與內部庭院相應。從外往裏望去,長廊貫穿南北,庭院層層相通,一進高於一進,最高處達16.8米。這種佈局嚴謹、主次分明、虛實相應,前低後高的形式體現了我國南方祠堂建築的規矩和傳統的藝術風格。因此陳家祠被譽爲“嶺南藝術建築明珠”。

【建築特點】

陳家祠的建築特點有兩個,一就是每座房子從柱基到瓦脊全都綴滿了石雕、磚雕、木雕、泥塑、陶塑、鐵鑄和彩繪,玲琅滿目。他們的題材都就是著名的歷史故事和地方風物,精雕細刻,用材講究,確確實實就是一座宏偉瑰麗的民間藝術寶庫。二就是極富嶺南風味。那些華麗的裝飾,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門和各種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現了嶺南的建築風格。長廊貫通全院遮陽擋雨,房舍高大陰涼,內外庭院滿目蒼翠,與廣州亞熱帶氣候十分適應,讓人覺得優雅宜人,極富嶺南風味。

【一進(大門外)】

來到陳家祠一進,首先介紹一下屋頂脊飾。脊飾在明亮的藍天襯托下,色彩斑斕、富麗堂皇,具有濃烈的民間藝術韻味。你們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六對一米多高的灰塑獨角獅,全身硃紅色,大眼圓睜,張口翹尾,就想要凌空而下,氣勢雄偉。陳氏書院將灰塑獨角獅裝飾在垂脊上,帶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

接着我們重點了解一下陳家祠的花脊和磚雕。陳家祠花脊共有十一條,總長度爲165米。花脊分上下兩層,下層以灰塑做脊基,上層爲陶塑。陶塑就是石灣燒製的,採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黃、綠、寶藍、褐、白等五色。石灣陶塑瓦脊,題

材豐富、形象傳神、工藝特別。人物均就是有前無後,臉部有眼無珠,不施釉彩。各種人物的頭、手、腳、服飾均定型化,分別以模印製,根據人物不同的形態,選配頭型、帽飾、手腳、服飾,然後用捏、按、捺、貼等手法進行加工,按仰望角度視線要求,誇張處理人體比例和特定的神態動作,使人物栩栩如生。石灣瓦脊一般分成若干小塊塑造燒製,在屋頂駁接嵌砌而成。每條花脊,在燒製的時候,都標有店號和年代,這條首進中路花脊就是光緒辛卯年(1891年)文如壁店燒製的。當時爲陳家祠燒製花脊的還有寶玉榮記、美玉成等店鋪。

請朋友們注意看,每條花脊的兩端,有一對造型獨特的.動物,它龍頭魚尾,長有兩根往上翹的長鬚,像飛翔在凌空一樣,氣勢不凡,使屋頂的輪廓線更加優美。這種怪異的動物,就就是古代民間傳說能防火避災的鰲魚。古人認爲:“巨鰲生於海,好吞火,而且水能克火,故置於屋脊之上。”同時,古人又取其“獨佔鰲頭”之意,表示了人們祈望子孫科舉考試榮登榜首,高官顯貴的心理。

請各位放眼望去,正門兩側那平整光滑的青磚檐牆上,有六幅大型磚雕,其中兩幅長4.8米,寬2米,就像巨幅的畫卷鑲嵌在牆上,它使原來單調平板的青磚牆變得秀氣典雅,又使整座建築顯得更加富麗堂皇。六幅大型磚雕,人物鳥獸形態傳神生動,雕工精細入微,立體逼真,就是廣東現存最好和最大型的作品。這些磚雕就是選用質量上等的青磚,運用浮雕、圓雕技法,逐塊雕琢,拼接鑲嵌於磚牆之上。廣東磚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稱,能再質地鬆脆的青磚上雕刻纖細蒼勁的線條,如垂掛的直線一般,固有“掛線磚雕”之稱,體現了廣東磚雕的獨特風格。

最後我給朋友們介紹一下兩扇大門。兩扇大門上彩繪的門神高達4米,黑臉者爲尉遲恭,紅臉者爲秦瓊,就是唐代太宗的大將軍。據說有兩位氣宇軒昂的大將軍守衛門戶,能起到鎮邪保平安的作用。

【二進(首進大廳和聚賢堂)】

跨進首進大廳,展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座四扇鏤空雙面木雕大屏門擋中。它立在大廳和庭院正中之間,分隔了內外空間,透過鏤空雕花,院內景物若隱若現,又使到內外空間有機結合起來,產生一種幽深高雅的美感。這四扇屏門上雕刻的都就是吉祥如意的內容,如“金殿比武”、“漁樵耕讀”、“三羊啓泰”等。其圖案內容,大多含有很微妙的寓意。如裙板上雕刻的這幅“創大業,兒孫永發”圖,用芭蕉樹的大葉象徵大業,母雞帶着一羣小雞象徵着兒孫永發。以五隻蝙蝠圍繞着一團家:“壽”字的煙雲,被寓爲“五福捧壽”。這幅“福”字圖,最有象徵意義,把一棵老竹雕刻成一個“福”字形狀,兩個“福”字一正一反,暗喻福到盈門。幾隻仙鶴站在老竹叢中,畫面題詞“青春發達,大器晚成”,比喻人和物的成長過程,又暗喻“福壽雙全”。還有這幅“漁舟唱晚”圖,三隻漁船停泊在河岸邊,一張正在晾曬的漁網高高掛起,坐在船頭上的幾個漁夫手拿樂器在彈唱,母親懷抱嬰兒望着背救生浮葫蘆的孩子爬到船篷上玩耍,表現出廣東水鄉漁民在辛勤勞動後那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轉出屏門,視線豁然開朗,庭院各種花草樹木綠茵婆娑,香氣襲人。沿着中軸線方向,前庭架起了東西兩道綵帶般的長廊,連接首進和中進建築。長廊上塑有“竹林七賢”、“公孫玩樂圖”、等歷史題材故事;有“鎮海層樓”、“浮丘丹井”等清代羊城八景;還有各種花鳥瑞獸、吉祥如意圖案,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把庭院裝扮的情趣盎然。灰塑工藝積極複雜,它以石灰爲主要材料,拌入稻草或草紙,製成草根灰和紙根灰,用銅線做骨架,以瓦筒爲軀幹,藝人直接在建築裝飾部位上製作,隨意發揮技藝,最後繪上礦物質顏料而成。灰塑的立體效果非常突出,形態逼真,色彩喜用大紅大綠,充滿濃郁民間生活氣息。其中有一種以蝙蝠造型的吉祥圖案,生動活潑,神態親近可愛,化醜爲美、誇張形象就是民間常用的藝術手法。因“蝠”與“福”諧音,所以我國民間把蝙蝠視爲福的象徵。如在一隻蝙蝠前畫一串銅錢,則被稱爲“福在眼前”;兩隻蝙蝠重疊,又稱“福上加福”等等。陳氏書院的灰塑,題材十分豐富,塑藝精美,規模宏大,總長度爲1800餘米,居全省民間建築裝飾之上。

穿過長廊,邁上臺階,兩座建築之間,山牆高聳,形成一條通道,只見頭上青天白雲,眼前每進升高,取其“青雲直上”之意,俗稱“青雲巷”。站在青雲巷涼風陣陣。它美觀而又實用,起到分隔建築空間及防火的作用。

中座聚賢堂就是書院建築的中心,聚賢堂就是當年陳姓族人舉行聚會議事的地方,堂前有一座雅緻的石雕月臺,月臺上的石雕欄杆、月臺柱以及望柱頭的雕飾就是陳氏書院石雕裝飾工藝的典型。欄杆以各種花鳥、果品爲題材,用連續纏枝的表現手法來雕飾。月臺柱雕有“老鼠戲葡萄”,老鼠就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與多子的葡萄、石榴共戲,就是暗喻百子千孫的意思。望柱頭的雕飾更加特別,以花崗石雕成的一盤盤菠蘿、楊濤、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嶺南家果,既富有南國風情和裝飾美,又寄予了陳氏子孫以禮果終年奉祀祖先的虔誠敬意。這又就是一個體現廣東民間藝人匠心獨運的生動例子。

【後進】

後進就是安放神主牌位和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這裏共有就是一座八米多高木雕大神龕,龕堂階臺上安放着密集整齊的牌位,正中最高者爲陳氏遠祖舜帝,列祖按序排列。另外凡就是捐巨資興建陳氏書院的陳姓族人,均可以在此設立長生位,標明捐資金額,並按輩分大小、出資多寡及社會地位排列放置。神龕外飾大型木雕鏤通花罩,其雕工精緻,規制宏大,龕堂莊嚴肅穆。每年春秋兩季,陳姓族人在此舉行隆重的合族祭祖儀式,以示對祖先的虔誠敬意。陳氏書院龕罩就是廣東現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傑作,龕罩上還銘刻有製作年代,營造商號及地址,如“光緒十六年、回瀾橋、劉德昌造”等,這就是研究陳家祠營建情況的可靠原始資料。

【西齋和廂房】

看完三進主體建築,我們可以簡單遊覽一下東西齋和廂房。東西廂房就是當年

陳氏學子們教學讀書的主要用房,廊廡與廂房項鍊。廂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蝕花玻璃上落窗裝飾,光線柔和,環境優雅,這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築裝飾工藝。室內壁上繪有大型壁畫。前東廂爲《滕王閣》,圖中描繪才氣過人的唐代詩人王勃意氣風發的吟作“滕王閣序”的場面,前西廂繪《夜宴桃李》,畫面表現了桃花盛開時,李白和諸學友在桃李園中夜宴的情景。用文人雅士爲題材的壁畫,正與廂房的使用功能相匹配,雖然只有兩幅作品,但卻起到畫龍點睛的裝飾作用,使書院更富詩意而顯得雅緻清新。

總的來說,陳家祠在建築上最突出的就是它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之大成,就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和精湛技藝的結晶。1959年郭沫若先生參觀陳氏書院後感嘆不已,即時賦詩讚曰:“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對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給予極高評價。陳氏書院被譽爲“嶺南藝術建築的一顆明珠”就是當之無愧的。

陳家祠導遊詞二:

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又稱陳氏書院。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動工,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原爲廣東72縣陳姓族人捐資合建的宗祖祠和書院,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後,改辦學校,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這座建築進行了保護和修葺。於1959年闢爲廣東民間藝術博物館,1988年被國務院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的主體建築坐北向南,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整體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長寬均爲80米,“深三進廣五間”建築平臺一進高於一進,最高處達16.8米。平面佈局以聚賢堂爲中心,其他單元按中軸線依次佈列,相互間以長廊連通,組成外封閉,內開放的格局。這種佈局嚴謹,主次分明,虛實相應,前低後高的形式,體現了我國南方祠堂建築體制和傳統建築藝術風格,被譽爲“嶺南藝術建築明珠”

陳家祠的建築有兩個特點:一就是,應用了多種建築藝術手段,整個陳家祠的建築主體和部件,都可見大量的木雕、石雕、磚雕、泥塑、灰塑、陶塑和彩繪;二就是,極富嶺南風味,陳家祠的建築功能切合嶺南的氣候特點,如長廊貫通全院可以遮陽擋雨,房舍高達可以通風降溫,庭院滿目蒼翠,讓人感到清涼、爽快。陳家祠建築構件的比例和整體風格,裝飾的外觀造型和內容題材,都凸顯了嶺南的文化特色和風情、風貌。

來到陳家祠一進,首先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具有濃烈明間藝術韻味的屋頂脊飾,你們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的六隊一米多高的灰塑獨角師,那就是帶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

現在我們重點了解一下陳家祠的花脊和磚雕。陳家祠的花脊共有十一條,總長度就是165米,花脊分上下兩層,下層脊基爲灰塑,上層脊基爲陶塑,陶塑全就是佛山石灣燒製的,採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黃、綠、寶藍、褐、白五色,人物均就是:有前無後,有眼無珠,面部不施釉彩,各種人物的頭、手、腳服飾均定型化,分別以模具印製,屆時根據人物身份、形態的不同,選配組合,再以捏、按、奈、貼等手法加工完成。最後還要按仰視的要求,誇張處理人體比例和特定的神態動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請朋友們注意看看,每條花脊兩端有一對造型獨特的動物,它龍頭魚尾,長有兩根往上翹的長鬚,這就就是古代民間傳說能防火避災的鰲魚,古人認爲“巨鰲生於海,?而水能克火,故置於屋脊之上”不僅還使屋頂的輪廓線更加優美,同時,古人又取其”獨佔鰲頭“之意。表示了人們期望子孫科舉考試榮登榜首,高官顯貴的心裏。

朋友們看了那麼多石雕,我就跟朋友們講一下他的工藝流程,先按客戶對主題內容的要求進行平面或立體的設計,並分解爲磚格編上號,然後依題材劃分局部。選用統一規格的、質量上乘的青磚。運用浮雕、圓雕的技法,逐塊雕刻。最後按順序拼接鑲嵌於磚牆上,廣東磚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稱,能在質地鬆脆的青磚上雕刻纖細蒼勁的線條,如垂掛的直線一般,這就就是廣東磚雕的獨特風格。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書院建築的中心,聚賢堂,就是當年陳姓族人舉行聚會議事的地方,堂前石雕月臺的欄杆,就是以各種花鳥、果品爲題材,運用連續纏枝的表現手法來雕飾的。其望柱雕有“老鼠戲葡萄”。老鼠就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與多籽的葡萄、石榴共戲,就是暗喻百子千孫。望柱頭的雕飾更爲特別,以花崗岩雕成一盤盤菠蘿、楊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嶺南佳果,既富有南國風情和裝飾美,又寄寓陳氏子孫終年以禮果奉祀祖先的虔誠之意,由此可見,廣東民間工藝的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