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檔案管理>

讓檔案宣傳融入百姓工作生活

學問君 人氣:2.23W

在近兩年的“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中,筆者常聞參與活動的百姓發出這樣的感嘆:“原來檔案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神祕啊……”這一句聽似簡單易懂的話,卻讓筆者陷入沉思:到底是該高興還是該犯愁?

讓檔案宣傳融入百姓工作生活

高興的是,因爲老百姓的這句感嘆確實體現出了檔案宣傳活動的效果,說明百姓透過活動看清了檔案的“真容”,進一步瞭解了檔案和檔案工作;犯愁的是,因爲一提到檔案,百姓口中就不自覺地掛着“神祕”二字,似乎成了一種潛意識,這恰恰說明了大多數百姓,尤其是沒機會參與類似“國際檔案日”檔案宣傳活動的百姓對檔案的“老眼光”和“舊看法”依然普遍存在。

不可否認的是,自2013年國家檔案局號召全國檔案部門開展6月9日“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以來,各地檔案部門積極響應,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檔案宣傳活動,增強了社會的檔案意識,架設了檔案部門與公衆溝通交流的橋樑,拉近了檔案與百姓之間的距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因此,筆者認爲,“犯愁”大可不必,百姓對檔案有“老眼光”和“舊看法”,恰恰說明了檔案部門的宣傳工作做得還不夠,檔案宣傳工作還大有可爲。只要檔案人繼續多動腦筋、多辦實事,百姓遲早會對“檔案”刮目相看。

近年來,網絡上對每年的“學雷鋒”活動多有調侃:“學習雷鋒不常有,3月來,4月走。”有很多活動都是在宣傳日過去後就偃旗息鼓。這種現象說明,一些節日和紀念日的活動主辦單位沒能及時創新思路、打破舊觀念,將宣傳活動慢慢變成“雞肋”,活動的.形式也日漸趨於雷同。

反觀“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這種固定時間、集中兵力的宣傳方式,對百姓瞭解檔案知識、掌握檔案法規政策,提高百姓的檔案意識,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檔案環境具有積極意義。但令筆者擔憂的是,“國際檔案日”結束後,各地的宣傳活動會不會持續“發聲”,百姓會不會與檔案再難“謀面”,利用者能不能及時有效獲取“檔案服務”?這些需要引起檔案部門的重視,要更加深入地瞭解社會和百姓對檔案的需求,在創新宣傳形式上多動腦筋、多下功夫,在每年集中開展宣傳活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開展日常宣傳活動,做到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細水長流。

首先要滿足百姓的需求。衆所周知,檔案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老百姓在社保、醫療、房產、婚姻、入學等各個方面都對檔案有着利用需求,檔案之於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檔案宣傳活動就要將事關民生的內容加進去,並充分考慮百姓的需求,引起百姓關注並參與其中。同時,要避免專業性,突出大衆性,讓百姓看得懂又聽得明白。尤其要注重宣傳與民生有關的法律法規,多爲百姓解答有關檔案的具體問題,多面向社會基層宣傳,多向農民、社區居民等最普通的社會公衆宣傳。例如,檔案部門可配合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多開展送現行檔案下鄉等活動,幫助農民瞭解政策;多舉辦檔案進社區活動,宣傳檔案對居民生活的重要性;多利用電視臺、電臺、報紙等媒體宣傳檔案工作和檔案中的故事……如此,引導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認識到檔案與自身工作生活的密切關係。

其次,要在宣傳形式上不斷創新。筆者以爲,宣傳活動不能總拘泥於少數幾種形式,單是靠發宣傳單、拉橫幅、開講座等“老一套”方法,會慢慢地讓社會公衆變得“審美疲勞”。縱觀這兩年的“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筆者發現許多檔案部門的創新做法跟上了時代潮流,找準了社會熱點,十分值得發揚和借鑑。例如進行網上在線訪談,採用短信、微信平臺發佈宣傳資訊、拍攝檔案微電影,以及利用新媒體、互聯網、電視、廣播等宣傳媒介的優勢開展活動等。這些宣傳活動吸引了公衆的“眼球”,極大地拓寬了宣傳面。此外,檔案部門還要嘗試改變“我宣傳、你接受”的方式,多開展一些能讓老百姓參與互動、感受樂趣的活動,如經常性地開展檔案館開放日活動,讓百姓也能走進庫房甚至特藏室“開開眼界”;對百姓關注度高、羣衆感興趣的一些涉及檔案利用的典型案例,可拍攝成普法電視短劇或情景劇深入社區、鄉村“現身說法”等;在每年的各個時間節點、節假日、重大活動期間,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宣傳活動,逐步建立長效宣傳機制,把檔案宣傳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天。

希望檔案宣傳能夠以日促周,以周促月,以月促年,形成“人人知檔案,檔案天天見”的良好氛圍,讓“創新”成爲今後檔案部門開展宣傳活動的原動力,使“出了多少新點子、有多少花樣翻新、宣傳效果如何”取代“發了多少宣傳單、掛了多少橫幅標語,組織了多少人蔘觀”成爲檔案部門活動總結中的重點。

TAGS:百姓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