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出行指南>

山地穿越探險旅遊注意事項

學問君 人氣:2.13W

穿越就是探險旅遊的一種方式。本文特意爲大家收集整理了山地穿越探險旅遊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幫到你!

山地穿越探險旅遊注意事項

山地穿越探險旅遊注意事項

顧名思義,凡是從地圖上的一點徒步到另一點,排除各種沿途的困難,可謂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最終到達指定地點的活動,凡是起點與終點不重合,不走回頭路的野外探險活動,都可以稱之爲穿越。現在我們經常進行的野外穿越是指自帶裝備與給養,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徒步行進,只依靠地形圖、指南針和自己的頭腦來分辨方向,確定行進路線的一種戶外運動。對於未知的探索難度較大,要求穿越者在掌握登山、攀巖、緩降、漂流、溯溪、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專業技能以外,還要求穿越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由於這項探險運動富於探索性和挑戰性,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和喜愛,成爲他們瞭解大自然,拓展自我的有益活動。

野外穿越其種類按照穿越地點劃分,有山地叢林穿越,沙漠荒原穿越,雪原冰川穿越等,按行進方式劃分,有徒步、自行車、駕駛機動車穿越。其中徒步山地(叢林)穿越是最基本的形式,徒步穿越能力是一切穿越活動的基礎。由於野外穿越往往選擇那些地形較爲複雜,人跡罕至,沒有任何指示標誌的地區,這就需要隊員之間發揮團隊精神,互相幫助,共度難關。

當我們在山地行進時,爲避免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應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沒有道路,可選擇在縱向的山樑、山脊、山腰、河流小溪邊緣,以及樹高、林稀、空隙大、草叢低疏的地形上行進。一般不要走縱深大的深溝峽谷和草叢繁茂、藤竹交織的地方,力求走樑不走溝,走縱不走橫。行進應遵循大步走的原則,山地也是如此。如果將步幅加大,三步並作兩步走,幾十公里下來,就可以少邁許多步,節省許多體力。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當疲勞時,應用放鬆的慢行來休息,而不要停下來,站立一分鐘,慢行就可以走出幾十米。山地行走,經常會遇到各種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應對岩石進行細緻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岩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然後確定攀登的方向和透過的路線。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點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腳能很好地做配合動作。兩手一腳或兩腳一手固定後,再移動其他一點,使身體重心逐漸上升。運用此法時,要防上竄跳和猛進,並避免兩點同時移動,而且一定要穩、輕、快,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距離和最穩固的支點,不要跨大步和抓、蹬過遠的點。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間分佈最廣泛的一種地形。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懸崖峭壁以外,幾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線上升。身體稍向前傾,全腳掌着地,兩膝彎曲,兩腳呈外八字形,邁步不要過大過快。當坡度大於30度時,沿直線攀登就比較困難了。因爲兩腳腕關節不好伸展,容易疲勞;坡度大,碎石易滾動,容易滑倒。因此一般均採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線橫上斜進。建議使用兩根登山杖,四個支點總比兩個支點穩妥。攀登時,腿微曲,上體前傾,內側腳尖向前,全腳掌着地,外側腳尖稍向外撇。透過草坡時,注意不要亂抓樹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斷使人摔倒。在碎石坡上行進,要特別注意腳要踏實,擡腳要輕,以免碎石滾動。在行進中不小心滑會時,應立即面向山坡,張開兩臂,伸直兩腿(腳尖翹起),使身體重心儘量上移,以減低滑行速度。這樣,就可設法在滑行中尋找攀引和支撐物。千萬不要面朝外坐,因爲那樣不但會滑得更快,而且在較陡的斜坡上還容易翻滾。

雨季在山地行進,應儘量避開低窪地,如溝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應立即到附近的低窪地或稠密的灌木叢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樹下。大樹常常引來落地雷,使人遭到雷擊。避雷雨時,應把金屬物品暫時存放到一個容易找的地方,不要帶在身上,也可以尋找地勢低的地方臥到。在山地如遇風雪、濃霧、強風等惡劣天氣,應停止行進,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裏,待氣候好轉時再走。山地行進不要過高估計自己的體力,疲勞時,就應適時休息。不要走到快累垮了才休息,那樣不容易恢復體力,再走也提不起勁。正確的方法是大步走一段,再放鬆緩步慢行一段,或停下來休息一會,調整呼吸。站着休息時,不要卸掉裝具揹包,可以在揹包下支撐一根木棍,以減輕身體負重。若天氣冷,不要坐在石頭上休息,石頭會迅速將身體的熱量吸走。

【延伸閱讀】

路面特點:山地往往由起伏不定的山丘或溝嶺組成,間有小溪、山崖或林叢。路面往往較複雜,可能會出現前面的石板路、泥路、跳石、灌叢等,需要綜合應用各種徒步穿越技巧。

行走經驗:在山地行進,爲避免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應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沒有道路,可選擇在縱向的山樑、山脊、山腰、河流小溪邊緣,以及樹高、林稀、空隙大、草叢低疏的`地形上行進。一般不要走縱深大的深溝峽谷和草叢繁茂、藤竹交織的地方,力求走樑不走溝,走縱不走橫。行進應遵循大步走的原則,山地也是如此。如果將步幅加大,三步並作兩步走,幾十公里下來,就可以少邁許多步,節省許多體力。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當疲勞時,應用放鬆的慢行來休息,而不要停下來,站立一分鐘,慢行就可以走出幾十米。

山地行走,經常會遇到各種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應對岩石進行細緻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岩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然後確定攀登的方向和透過的路線。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點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腳能很好地做配合動作。兩手一腳或兩腳一手固定後,再移動其他一點,使身體重心逐漸上升。運用此法時,要防上竄跳和猛進,並避免兩點同時移動,而且一定要穩、輕、快,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距離和最穩固的支點,不要跨大步和抓、蹬過遠的點。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地間分佈最廣泛的一種地形。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懸崖峭壁以外,幾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線上升。身體稍向前傾,全腳掌着地,兩膝彎曲,兩腳呈外八字形,邁步不要過大過快。當坡度大於30度時,沿直線攀登就比較困難了。因爲兩腳腕關節不好伸展,容易疲勞;坡度大,碎石易滾動,容易滑倒。因此一般均採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線橫上斜進。攀登時,腿微曲,上體前傾,內側腳尖向前,全腳掌着地,外側腳尖稍向外撇。透過草坡時,注意不要亂抓樹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斷使人摔倒。在碎石坡上行進,要特別注意腳要踏實,擡腳要輕,以免碎石滾動。在行進中不小心滑倒時,應立即面向山坡,張開兩臂,伸直兩腿(腳尖翹起),使身體重心儘量上移,以減低滑行速度。這樣,就可設法在滑行中尋找攀引和支撐物。千萬不要面朝外坐,因爲那樣不但會滑得更快,而且在較陡的斜坡上還容易翻滾。

雨季在山地行進,應儘量避開低窪地,如溝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應立即到附近的低窪地或稠密的灌木叢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樹下。大樹常常引來落地雷,使人遭到雷擊。避雷雨時,應把金屬物品暫時存放到一個容易找的地方,不要帶在身上,也可以尋找地勢低的地方臥到。在山地如遇風雪、濃霧、強風等惡劣天氣,應停止行進,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裏,待氣候好轉時再走。山地行進不要過高估計自己的體力,疲勞時,就應適時休息。不要走到快累垮了才休息,那樣不容易恢復體力,再走也提不起勁。正確的方法是大步走一段,再放鬆緩步慢行一段,或停下來休息一會,調整呼吸。站着休息時,不要卸掉裝具揹包,可以在揹包下支撐一根木棍,以減輕身體負重。若天氣冷,不要坐在石頭上休息,石頭會迅速將身體的熱量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