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陳克明的創業故事分享:從木工到掛麪大王

學問君 人氣:1.12W

克明面業掛麪的技術,除了對新設備的改進,很多都是陳克明自己用笨方法不斷摸索出來的。

陳克明的創業故事分享:從木工到掛麪大王

在湖南湖北的交界處,有一個偏僻的小縣城。縣城裏有這樣一個人,做掛麪做了29年,而且29年來只做這一件事,做成了全國第一。他叫陳克明,今年60多歲,人稱“面癡”,可能你想像不到,做得一手好面的陳克明是木工出身。

陳克明,男,漢族,1952年2月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工程師,現任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世界拉麪協會中國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小麥分會理事、湖南省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湖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4年創辦陳克明麪條加工廠。多年來,他帶領科研隊伍在掛麪加工生產實踐中大膽探索,多項工藝和創新技術獲得國家專利。公司生產的掛麪以其獨特的品質贏得廣大消費者的好評,公司迅速發展壯大成爲全國掛麪行業的龍頭企業。2003年,2004年,2005年陳克明連年被益陽市政府授予“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2006年被評爲益陽市勞動模範,同年經世界掛麪協會中國分會選舉爲中國掛麪分會副會長;2007年10月被選爲湖南省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2007年被湖南省委、省級政府授予“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同年9月被湖南省人大常委會評爲全省新農村建設十大新聞人物。同時,他還曾獲湖南省優秀非公有制企業家、全國糧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在湖南湖北的交界處,有一個偏僻的小縣城。縣城裏有這樣一個人,做掛麪做了29年,而且29年來只做這一件事,做成了全國第一。他叫陳克明,今年60多歲,人稱“面癡”。

從木工到掛麪大王

不得不說,陳克明有一雙神奇魔力手。可能你想像不到,做得一手好面的陳克明是木工出身。

1969年,17歲的陳克明來到當時他嚮往已久的城市南縣,開始在教育局基建隊做木工。

“那時候對城市很嚮往,感覺城市的生活待遇、勞保福利這些都比農村的高上幾倍。”來到城市的陳克明做過很多事,木工是時間最長的。當年的陳克明沒有想到,15年之後,一次小小的意外,他的生活翻天覆地。

在一次工程中,陳克明的手不小心受傷了,一段時間做不了活。迫於生活的壓力,在手沒有完全康復之前陳克明就在市場上跑,尋找能做的事。

這天,陳克明如往常一樣在南縣的市場上晃悠,尋找機會。在張望中,陳克明看到了這樣一幕。

麪店門口,客戶問老闆,有沒有上海的面。老闆乾脆答,沒有。那湖北的呢?客戶又問。老闆答也沒有。於是客戶搖搖頭,失望地離開。

“那時候是計劃經濟時代,已經有一部分市場開放了。當時外地的面都是溢價的,價格相對比較高,但還是很多人買。”

當時的南縣在陳克明心目中的地位很神聖,還沒有看過外面世界的他覺得南縣是最好的地方。於是他有點忿忿不平,爲什麼南縣自己做的麪條就沒有人吃?

於是,要爲南縣麪條爭氣的想法默默在心裏紮根,不僅如此,要把麪條做到上海去的念頭也在發芽。

手一好,陳克明就開始做掛麪,買了一個手搖機就開始搖了起來。

“當時搖的真辛苦啊,一包麪條搖下來,搖得上氣不接下氣。於是我就開始改進,找了一個電機代替,果然舒服多了。”陳克明笑着比劃當時手搖麪條的狀態。

當時的麪條毛利很低,賺五分錢的差價,麪粉兩毛錢一斤,麪條是2毛5分錢一斤,20%的利潤率,還包括人工費。

15年的木工經歷,讓陳克明具備了很好的動手能力,很多機械設備都是自己改造升級,這也節省了很多成本。

“我開始做烘乾房,根本就買不起完整的設備,就把廢舊的設備拿出來自己改造,去烘烤麪條。”

到1988年,陳克明終於脫離了租房一族,自己建了2間房,在樓頂建了一個20平米的烘乾房。過了幾個月,就建了一個60平米的烘乾房。過了一年,又加了40平米的烘乾房。

當時的陳克明還做了一件很正確的事情,就是做品牌。

“那時候的.麪條都是用報紙包着,因爲報紙便宜,其他的都太貴了。我就想說報紙包着不好識別,就雕了一個章,刻着陳克明麪條,蓋在紙上面。”

而品牌意識的形成,是因爲經歷了幾次麪條並不是自己生產,卻遭到客戶投訴質量的尷尬。

於是,陳克明就去工商局註冊。當時企業的註冊意識還不強,從1990年開始上報到註冊成功共花了5年時間。

“我的註冊應該是南縣第一個註冊的,我的公司是南縣第一個企業運籌,後來上市也是南縣第一個,做了很多南縣的第一個。”陳克明頗爲自豪地說。

直到1997年,這個名副其實的家族企業才真正成立,陳克明的中國第一掛面歷程邁出了第一步。

兩兄弟的激進與穩健

最初的克明面業,只有陳克明和妻子段菊香在做。1990年的時候,公司慢慢形成了規模,陳克明開始請親戚朋友來幫忙。

“當時做麪條完全是爲了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自己就業解決以後就是解決親戚朋友的就業問題。那時很多親戚沒有事情做,賺不到錢。所以招人都是照顧親戚朋友做事。”

陳克明家人在克明面業中的地位,在十大股東中一目瞭然。陳克明及妻子、弟弟佔克明面業61.39%的股份,姐妹陳曉珍、陳源芝各佔5.42%。

陳克明和弟弟陳克忠是企業的兩個核心人物。在弟弟陳克忠進來之前,陳克明一個人負責所有的事項,包括原料、技術、市場。陳克忠進入之後,陳克明將所有的市場業務都交給了他,自己專門負責企業內部事宜。

“其實我和他很互補,我比較激進,他很穩健。”陳克明毫不掩飾與弟弟的感情。

“三十年來,我都沒有被騙過,因爲我沒有貪慾。”

陳克明用了貪慾這個詞,也很好地解釋了爲什麼三十年來,他一直只做麪條。

“房地產的有很多來找我的,我都沒去做。房地產是很掙錢,但是那個錢我掙不着。說實在的,我沒那個能力。房地產是個關係網,要把土地拿到手,把房地產做下來,把各部門的關係梳理好,那不是我的強項。要我去給別人送個禮,做個什麼事,我做不來。”陳克明笑着說,“也不願做。”

“我認爲只有我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纔是自己的,別人賺的錢都不應該是自己得的。”這是陳克明很信奉的一句話。

儘管在外人看來,克明面業作爲家族企業,陳克明在企業經營和投資上也已經很保守。但是在弟弟陳克忠看來,哥哥很激進。

“我弟弟常常潑我冷水,很多事情都是分析得很透徹了才讓我去做。每次他提出一個反對的問題,都對我的反思有很大的促進。我會考慮到防範。”

除了上市這件事,一般情況下,對於陳克明提出的發展規劃,陳克忠都會先潑冷水讓陳克明冷靜一下。

“在擴廠建廠房的時候就潑冷水,擔心建廠了以後消化不了,要折舊,影響利潤。他先比較理性的分析利弊,然後再規劃。現在公司每年的增長額穩步在20%—30%之間,在弟弟的節奏上,我是覺得有點慢了,想去衝。但是弟弟覺得,如果衝得太快,當期的利潤會下降。”

對陳克明來說,弟弟對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他沒有犯錯,雖然意見不統一,但是從來都不爭執,因爲出發點都是爲了公司好,所以兄弟倆最後都能達到共識。

“有些事,我想做的,他會說慢點再做,比如說我想做軟件,上電子資訊化,我說現在立馬上,他說現在還做不來,慢慢做。他會把風險評估得很好,比較穩健,所以沒有犯什麼錯誤。”

行業的下一步:整合

目前,中國麪條企業有約1000家,以中低端產品爲主,企業很多,龍頭很少。

“國內行業的集中度不高,還需要整合。”陳克明有點感嘆。

歐洲市場主要是意大利麪,麪條在韓國和日本的行業集中度相對比較高。

“在日本,麪粉就三家,韓國應該是兩家。麪條數量多的也就那麼幾家,一做就是幾十年,還是一個小作坊,因爲人口不多。日本最好的一家麪條廠,他們的品質很好,灰分很低,他們的毛利率也會高一點。”

灰分是一種麪條裏面礦物質,灰分低的吃在口裏就細膩,灰分的控制也是一個很有難度的技術,克明面業正在進行技術攻關。

目前,克明面業的平均毛利率是20%,陳克明覺得比較滿足,“在充分競爭的現在,已經不錯了,不過我希望競爭力可以更強一些。”

“這個行業是個發展中的行業,原來都是擀麪杖做的,現在都是機械。由於中國的社會還沒有標準化,設備都不成形,沒有達到要求,還有發展空間。”陳克明還在不斷挖掘行業的機會,“還是要不斷加強內功,提高技術”。

而克明面業掛麪的技術,除了對新設備的改進,很多都是陳克明自己用笨方法不斷摸索出來的,比如他一直堅持的高溫烘乾技術,以及一種新發現的還沒有公佈的技術,這個技術已經拿到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陳克明非常自豪。

雖然掌握了麪條行業最先進的技術,但陳克明心裏還是很尊敬競爭對手,“不同的競爭對手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審視自身,提高自己。”不過他又話鋒一轉,“當然,我們認爲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我們自身,企業發展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我們自己。”

現在克明面業的總體市場佔有率不到10%,不過在麪條業內的前十大企業中,市場佔有率超過5%的數目也不多。而目前,中國的麪條市場年需求量在400萬噸以上。

“我們現在才24萬噸。要達到目標,路還很長。”陳克明最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