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十面融合發力高校就業創業工作

學問君 人氣:6.6K

做好就業創業工作,對於保持就業形勢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要重點把握好“十個一”。

十面融合發力高校就業創業工作

一上一下。就業創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要建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學校和院系的聯動。高校要建立就業創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學校牽頭總抓,在院系實施總支書記和院長(系主任)負責制,明確院系在就業創業工作方面的主體責任。二是職能部門和有關單位的聯動。就業指導部門和各院系、招生、教學、學生等部門以及廣大教師要相互溝通,相互配合,透過畢業生質量調查、就業論壇、就業資訊平臺等途徑進行組織聯動。三是教師與畢業生的聯動。院系是主體,教師在一線。要給每一個畢業生確定一名“就業創業導師”,實施“一幫一”結對子工程,充分發揮教師在就業方面的指導作用。

一進一出。畢業生就業創業是個系統工程。高校要“跳出大學看就業”,把招生的“進口”與就業的“出口”結合起來。“進口”發力——招生要力避重計劃、輕市場,招生計劃、專業設定、招生規模都要事先與社會需求銜接。要力避重分數、輕特長,錄取要與培養目標、辦學特色相銜接。“出口”發力——既要重視招生錄取,更要重視就業指導、創業扶持。要把就業指導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納入教學計劃。三是“走出去、請進來”。要引入用人單位參與畢業生就業創業,邀請用人單位參與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共同研究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路徑,設定專業的方向和模組,共建專業實習實訓基地。

一高一低。拓寬渠道,從高層次就學和到基層就業等不同層面加以分流。激勵高層次就學、參與公務員考錄。引導畢業生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等高端產業就業。尤其是創新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結合區域產業佈局,發揮區域產業集羣的人才集聚功能,助推高校畢業生到經濟發展一線就業。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一點一面。高校就業創業工作除了關注面上的廣大畢業生以外,更要關注點上的貧困生、特困生、殘疾生以及少數民族畢業生。抓好“面”就是要狠抓國家關於就業創業的政策的落實,讓每個畢業生都知曉政策,用好政策;突出“雙創”,讓“創新、創造”內化爲畢業生的自覺追求。突出“點”就是要做好貧困生、特困生、殘疾生以及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這些學生大都具有堅強、執着、刻苦的品性,但一定程度上就業觀念存在偏差、個人能力欠缺、自卑心理較重以及民族生活習慣等客觀情況。高校對這個羣體要重點加強引導和幫扶,透過實施各類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競賽,搭建實踐平臺,提高就業能力;要提供更多就業指導和就業資訊,彰顯人性化服務;要爲他們在用人單位之間搭建專門橋樑,解決他們就業資訊不對稱、雙向選擇地位不對等的問題。

一內一外。當前,畢業生就業理念受社會各種價值取向的影響,存在不少誤區,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是:寧願守在家門口,不願離家闖世界;“死也要死在體制內”;只想就業,不願創業。針對這種情況,高校要重點從“內外”兩個方面做好文章。一是統籌好區域內、區域外。二是統籌好體制內、體制外。引導畢業生正確看待社會發展趨勢和經濟結構調整,打破“體制崇拜症”,勇於做闖蕩市場的“弄潮兒”,激勵畢業生自主創業。要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分管理,研發適合畢業生特點的創業培訓課程,根據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高校還要積極爲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協調做好人事代理、檔案保管、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權益維護等服務工作,爲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有力保障。

報告顯示半數受訪“海歸”認爲留學划算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和智聯卓聘16日聯合發佈的“2015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報告”顯示,一半的受訪“海歸”認爲留學划算,20.2%的人認爲不划算。認爲說不清和不方便回答的分別佔22.1%和7.7%。

根據該報告,超過65%的留學歸國人員認爲可在5年內收回留學經濟成本。認爲3至5年收回成本的人數最多,佔比爲35.9%;5至10年和1至3年的分別佔24.1%、22.5%。出國成本的收回時間與海歸的個人能力、單位性質、個人所在崗位、工作經驗等因素密切相關。

報告指出,海歸回國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和省會城市;中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漢等地對海歸的吸引力有所增加。

海歸就業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從具體產業來看,金融業最多,爲14.3%,貿易/批發/零售業、房地產/建築業、互聯網分別佔7.2%、6.9%、5.5%。新一代資訊技術、文化創意產業等產業佔比較小。

報告顯示,海歸的就業形勢整體比較樂觀,有經驗的海歸最受歡迎,但是仍有80%的海歸認爲現有薪資水平低於預期。76.5%的海歸回國後有跳槽的經歷。

此次調查自2015年2月啓動,共收到913份有效問卷。調查對象以80後和90後海歸爲主,海歸留學的國家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爲主。

智聯卓聘創始人郭盛說,海歸仍然需要時間來適應國內就業和創業的環境,這需要充分藉助社會力量積極開展文化、交流等活動,幫助海歸人員更好地融入中國社會。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認爲,海歸擁有國際化的人脈和視野,創業資源豐富。中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和制度,吸引更多的海歸安心回國創業就業,並參與到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等戰略性項目中來。

該報告是在“第十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上發佈的。

高考作文的命題與散文寫作

在這個時代,高考作文的命題頗具象徵性,甚至會變成日常寫作教學的風向標和指揮棒。

對高考作文的命題進行研究,顯然極爲重要。研究不能不分爲兩端:一端是教學者的研究,目的'在根據命題的特點和變化調整自己的寫作課程,以使高考考生適應考試寫作;一端是命題者的研究,目的在提高命題水平,以使高考學生的寫作獲得靈感,成功作文。哪一端的研究更爲重要呢?我以爲命題者研究更爲重要,但也更難。命題者不應陶醉在命題權的得意和光榮之中,因爲責隨權至,福禍功過皆有所伏。

高考作文的命題,在根本上應該透過寫作這一途徑探測學生的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實際上,即使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偉大也以其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爲衡量的指標。我以爲,精神境界包含着或滲透於一篇作文的立意、情感和見解之中,表現技巧包含着或滲透於一篇作文的敘述、結構和語言之中。立意有高下,有深淺;情感有雅俗,有貴賤;見解有新舊,有異凡。敘述要會敘事,會陳述,並掌握它們的比例,尤其要會找到敘事點,拉出敘事線,組成敘事團;結構就是要善於佈局,開頭精彩,結尾自然而有餘味。問題是,沒有結構的意識,就不懂結構;語言當然要準確、流暢,或有個性,也要把中國古代漢語化在現代漢語之中。我以爲,一個好的高考作文的命題就必須讓學生激動,給學生以靈感,喚醒學生的人文積累,發揮學生的語文經驗,調集學生寫作訓練的全部功能,以盡呈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並接受評估。如果是一個壞的、臭的、糟糕的命題,那麼它將不能有效探測學生的精神境界和表現技巧。它只會讓學生髮呆,左右逢“困”,沒有思路,勉強成篇,命題終爲天下所笑。

高考作文的命題,顯然會強勁影響寫作教學。沒有人不想取得寫作教學的成就。當然,寫作教學成就的取得也非常難,因爲它不僅僅是作文的分數,關鍵是學生到底會不會寫作。只要會寫作,遂一通百通,任何命題的作文也沒有障礙。然而不會寫作,就唯有以有限的訓練應付無限的命題了。碰準了,套巧了,也許會得高分。然而雖有高分,還是不會寫作。

我榮幸地坐擁兩個觀察點,一個是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基地班的學生,屬於高考分數的最高者,一個是中國文壇,我很關注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我有什麼意見呢?我以爲,高考分數的最高者一類學生,幾乎不會寫散文,當然也不會寫小說和詩,甚至不會寫收據、書評和申請報告。他們的突出問題是不會發現,缺乏感受,不知道怎麼敘事。我以爲登上中國文壇的青年作家寥寥無幾。並非青年不想寫作,成爲作家,痛點是青年不會寫作,當不了作家。閃爍在中國文壇的幾位青年作家,似乎多是傳統寫作教學的逃離者和背叛者。然而凡偉大的作家,他又多是經過大學培養的。他是學者化的,思想者化的,否則偉大不了。

那麼天才都到何處去了呢?他們多在教育的磨坊耗損殆盡了。如果寫作教學,或語文教學,還不忍讓天才湮滅,那麼從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也許尚存希望。然而這容易嗎?不。所以先讓學生學會敘事吧,之後,他們願意稱頌什麼或批判什麼,就任憑他們的自由!

高考作文的命題,也當遵循探測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的原則,否則寫作教學與高考作文便處於矛盾之中。高考作文通常的文體都是散文。顯然,我在此所討論的寫作,也是從散文出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