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2017年一二三產新融合

學問君 人氣:4.62K

日前公佈的2017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爲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2017年一二三產新融合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農辦主任唐仁健介紹說,優化產業體系,就是要着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優化農業結構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唐仁健說,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改革,動能在改革,成敗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現市場、要素和主體的全面激活。

其中,激活市場,是要改變不合理的農業供給結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讓市場力量引領結構調整。

2016年國家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爲“市場化收購”加“生產者補貼”的新機制。這項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激活了市場,推動了多元購銷主體入市的局面,也促進了加工,搞活了產業鏈。隨着玉米價格開始隨行就市,市場上下游關係逐步理順,玉米加工規模不斷擴大。

中央一號檔案提出,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形成合理比價關係。

激活要素,就是要改革優化現有的資源要素配置,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喚醒農村沉睡資源,爲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提供必備的資金、土地等物質條件。

中央一號檔案從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重大政策舉措。

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方面,確保農業農村投入適度增加,着力優化投入結構,創新使用方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支援建立擔保機制,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

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方面,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支援金融機構增加縣域網點,適當下放縣域分支機構業務審批權限。支援金融機構開展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探索建立農產品收入保險制度。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

中國農業大學金融系教授何廣文說,檔案對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部署與當前我國農業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新型經營主體大批涌現等發展實際非常契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針對當前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鄉村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用地需求旺盛,檔案提出允許透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援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還將支援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爲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激活主體,則是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農村發展,都要靠激活各類人才在農業農村創新創業。

中央一號檔案提出,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鼓勵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設鄉村規劃建設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扶持一批鄉村工匠。

記者從農業部瞭解到,今年農業部將積極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並啓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