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雷軍爲什麼着急推小米NOTE頂配版?

學問君 人氣:1.8W

小米Note推出沒多久,又搞出一個頂配版。昨天商務,雷軍在這款新品手機體驗會上,以親民姿態大出風頭。

雷軍爲什麼着急推小米NOTE頂配版?

一些人認爲,小米這是看到對手在密集推新,一定要搞它們一把。這就是常識錯誤了,一款手機從立項到發佈,沒有幾個月是不太可能。當然山寨品除外。

昨日雷軍透露,小米Note頂配版9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做了,當初他本來想換一換主板,結果工程師們不妥協,最後關鍵部件幾乎都換了,於是就成了今天的頂配版,絕不是臨時迎合,也迎合不來。

但是,它與小米NOTE發佈週期也太近了。看上去錯開一個季度,但是,要知道,這個季度不是出貨旺季,從量上來說,小米Note應該還缺乏支撐。此時推出頂配版,應該有更多話外音。

我自己的判斷時,小米想達成這樣的目標:

一、進一步塑造品牌,尤其是創造出小米的高端區間,保持一定威懾;

二、強化小米的氣質,尤其是技術氣質;

三、爲2015年國際化創造先機。

我說高端,不一定是高價。小米NOTE頂配版也不過2999元,放在蘋果身上,只等於它的腎6 plus的一半。甚至與華爲M7相比,也有很明顯的價差。但是,從硬件配置、軟件搭配及用戶體驗看,它維持了小米高性價比的尊嚴。應該說,它與小米其他手機有了明顯的區隔。小米品牌確實在向上走。

小米專利曾備受質疑。愛立信在印度的阻擊一度被視爲小米短板的暴露。專利問題其實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只要你合規採用。但是一個細節顯示出,小米未來不會甘心在這一話題上受人過度限制。雷軍昨日透露,小米NOTE頂配版上,僅僅屏幕領域,就有30多項專利。

2014年底,小米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斌透露,2015年,公司會申請2000多項專利,年底將達到4000多項。你能體會到,小米確實在努力扭轉某種印象。

由於當初專利問題與小米國際化佈局相關,我覺得,林斌當初的表態,以及昨日小米NOTE頂配版透露的技術氣質,似乎在爲小米創造一輪國際化輿論機會。

而從實際的業務佈局看,小米確實也到了一個國際化視窗期。雷軍昨天毫不避諱地表示,小米已經是中國市場老大,接下來,一定會在國際市場有所突破。但他沒有透露小米NOTE頂配版本身會發揮什麼作用,以及國際市場的出貨目標。

結合這兩週小米在印度、香港等地的產品推廣動作,我的判斷是,2015年,小米國際市場應該會有一個量的基數的突破。

如此,2015年的小米,就會在產業尤其是資本市場塑造出一種這樣的形象:本地老、國際市場有突破、技術有了積澱。加上小米過去一段在各種智能硬件、內容、智能家居、家裝、O2O服務領域的佈局,這完全又是一波拉昇估值的節奏啊。

我甚至都有點覺得,小米可能要突破雷軍當初5年不上市的言論邏輯了。關於“5年”,本來就有多個說法,因爲雷軍第一次提“未來5年”,距今已近三年,也就是說,如果將2015年視爲小米國際化元年的話,2016年是非常關鍵視窗,即便不達成目標,應該也不會拖過2018年。

消息人士透露,雷軍雖多次強調小米是中國出貨冠軍,但他的視野已超出中國。如今,他對標的企業主要是蘋果,提到三星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就是說,他更傾向於將小米放在國際舞臺進行估值、對標。這裏面有小米強化國際市場的用意,也有提升小米在未來資本市場預期的用心。如此,某種意義上,小米note頂配版,甚至可以作爲一種信號彈來觀察了。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小米note與它的頂配版一定會有多出色的出貨。恰恰相反,我覺得,小米越是向國際市場走,小米品牌越是向高端走,它就越要依靠最基礎、廣泛的用戶羣。等於說,小米note與頂配版創造的品牌效應與信號,是爲小米中低價產品創造更大商機。

你猜猜看,2015年,雷軍對那一款手機產品預期最高。知情人士說,是低價的紅米2A。這一部單款,他的預期出貨數字是2000萬部,等於年度出貨總目標的25%。

一位產業人士笑着說,那聯芯科技可能做夢都要笑醒了。因爲,紅米2A用了它的方案。小米足以拯救這家曾經困頓不堪的本土設計企業,未來甚至不排除能將它推向更高的位置。

你能從中看到小米這家企業,在速度與激情的背後,有着非常精明的實用主義在。它玩的是情懷,也在重塑品牌,但是,它做的大部分工作,它的大部分產品,卻都是貼近老百姓消費水平、消費痛點的高性價比的東西。很多企業則喜歡標榜兩端之一,錘子太有情懷了,結果理念現實擊碎;山寨機太會迎合消費趨勢了,但太缺乏品質與健康生態,只能生生死死,反覆經歷洗牌。

小米的這種定位,優勢確實在於它的生態模式,鐵人三項發揮了巨大作用。最近,有些分析人士一直貶斥“生態”一詞,以爲它是虛的,關鍵還是做好一款硬件。昨天,周鴻禕本人也開涮這一詞彙。我認爲,這都是產業成熟期的短視。手機生態當然是以終端爲基礎,延伸到上下游的各種利益相關方,最終體現爲服務的落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我難以理解的是,經歷過手機挫敗的周鴻禕,竟然還以爲,只要做好一部硬件終端,就好了。從昨天他這一認知看,我對奇酷的未來,保持一定謹慎。但願,他是因爲開涮雷軍、賈躍亭等人,結果語言扭曲。就算他褒揚的蘋果,如果沒有軟件系統、互聯網服務,iphone能有這麼火麼?蘋果硬件獲利模式建立在軟件服務的`基礎上。想想看,如果沒有互聯網服務,高價的 Phone有多大意義?

當然,小米生態也並非完美。它的崛起旅程裏,也有一些偶然。缺乏一些關鍵環節,它也玩不轉。至少目前,小米還很難走出終端出貨驅動增長的模式,依靠服務獲利,短期還看不到結果。

一旦出貨受到抑制,雷軍一定也會有焦慮。事實上,過去兩個月尤其是3月份,他確實足夠焦慮了。消息人士透露,小米3月份出貨低於雷軍預期,他自己沒想到那麼少。4月份,小米出貨達到691萬部。雷軍略微滿意,但在1億的年度出貨目標裏,顯然希望還在後半程。

有一些不夠明朗的動向,雷軍肯定看到了。請琢磨一家幾句雷同的話,這裏面有味道:

1、雷軍昨天說,小米note頂配版比當初上市晚了一個月;

2、4月23日下午,餘承東在榮耀P8上海“似水流年”發佈會上說,產品比當初預期晚了一個月;

3、4月14日,賈躍亭在樂視手機發佈會上說,產品比當初上市晚了一個月。

如果再算上雷聲大、雨點小的大神手機——周鴻禕沒能拿出新手機,至少說明,2015年5月份,整個市場似乎都處於某種“延遲”狀態。

他們大都解釋說,產品體驗某些地方不好、需要優化、修補,延誤了上市。但另一重緊迫的危機明顯在加重,那就是手機供應鏈非常緊張。

知名通信業媒體人孫昌旭“五一”當天披露一個消息,說雷軍等中國手機大佬排隊去日本索尼求sensor,題到索尼攝像芯片尤其214芯片嚴重缺貨。4月份,最進階別的客戶如小米、華爲,只能滿足50%需求,oppo、中興、酷派、金立等只能滿足10-30%,其他公司基本拿不到配額,5月份更糟。

很多人看到小米Q1出貨增幅有些下滑,便斷言它開始走下坡路,而沒有看到上游的動向。當然,每年春節之後一段,確實也是一年中出貨相對最淡的季節。

雷軍也擔心供應鏈的問題。他沒否認去日本索尼求貨消息。但是,你從小米出貨以及小米note及頂配版的推新動向裏,能感受到,雷軍能搞定上游。否則,2015年不要玩了。這個一定是許多廠家競逐的焦點之一。

我還是相信出貨實力的哲學。就是說,供應鏈問題,建立在出貨基礎上。哪家企業出貨能力強,預期高,對於供應鏈的把控就更強。蘋果、三星如此,小米、華爲也是如此。如果這波供應危機繼續延續,部分品牌甚至可能會出現巨大危機。我們看到一些互聯網企業開始做手機,與其說它們主動,不如說一些傳統品牌已經跟不上節奏,面臨巨大挑戰。

小米有1億部的出貨預期,並且過去5年的成長得到了驗證,與上游建立了信任關係。這比一些新生的品牌要更有談判的基礎。這波危機,如果持續,反而可能會給小米帶來更多市場機會。

當然,小米也面臨新的玩法衝擊。周鴻禕昨天公佈了股權衆籌的手機發展模式。這確實稱得上創新,它透露出一種開放運營的精神,說明周鴻禕這人不拘囿於過往模式,值得點贊,相信也會有相當的效應。手機業發展到現在,技術門檻很低,但是資本、生態、商業門檻很高,你能很快做一部分手機出來,但是想很快實現量產、達到一定出貨規模,比過去要投入更大,也難許多。

前不久樂視公告說,手機業務並不在上市公司內部,後者只佔19%的股份,這似乎有意傳遞,它不會對上市公司帶來更多資金壓力。我相信,周鴻禕的奇酷,也不太可能更多上市公司來支撐。截至目前,奇虎360的現金實力也很有限。股權衆籌的玩法,至少有可能緩解資本壓力。此外,還有可能爲它凝聚到第一批鐵桿粉絲羣。

但奇酷還遠沒有得到市場驗證。請記住,酷派不等於奇酷。而且,酷派雖有一定競爭力,但在新一輪競爭中,同樣充滿不確定性。如果獨立發展很好,它又怎麼會接受360的橄欖枝呢?所以,當我發現周鴻禕昨天接近三分之一時間都在開涮小米與雷軍時,其實反而透露出一種不自信。他其實在幫助小米與雷軍創造更大的口碑。小米確實不完美,但至少目前在商業實效上,本地企業,除了華爲能媲美,我實在還看不到它真正的對手。

小米崛起於一波趨勢裏,有人說是風口。這裏面確實有時代的變遷,小米緊緊地迎合了這一趨勢。你可能能整合到與小米80%的相似資源,但最後你會發現,當你全力衝刺時,你所處的時代已經變化,拿小米開涮,已經是刻舟求劍了。

我再度貼一下前周的觀點。小米的崛起,主要就是以下5點,裏面就有不可複製的時代特徵。

1、本質上,小米是一家軟件企業。這跟雷軍過去多年的經歷有關。這樣他思考起問題,就不會陷入硬件思維裏,而是從一開始就帶有嫁接服務的意識。別忘了,互聯網也是一種軟件形式的服務。如果雷軍沒有之前多年的軟件業經歷,他不會這麼成功,我是敢這麼斷言的。他最初的底氣就是在於軟件(含有系統),如今當然豐富多了。

無獨有偶,如果喬布斯當年被趕出蘋果,沒有在皮克斯的那段經歷,他恐怕也看不到蘋果真正的危機與未來;

2、小米有山寨一般的效率,它是“後聯發科時代”最大的紅利享有者。

山寨的牛逼就在於它的效率,民間幫會一樣的契約精神。當然很多時候,山寨效率是以犧牲品質爲代價的。

小米效率不是說它一年能供應幾款機器,而是以有限機器對應一個龐大的規模化運作,面對許多物料、技術功能選擇,它能快速統籌,並且還能有較強的議價能力。這背後與它定義產品的能力有關。雷軍身上的優點,有一處設身處地的產品經理思維。

面對這種選擇,一般企業如果一一去談,等有個結果了,市場黃花菜可能涼了。手機可是一種快速消費品。效率體現在它對物料、有品質的代工企業的調動上。我用了“有品質的”定語,有這個詞,才知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效率。小米手機很多毛病,但是現階段,它是一家全能冠軍,是效率、品質、價格結合比較好的一家。

3、健康、規模化、週轉迅速的資金流。山寨羣體,那麼低的毛利,之所以還能玩得轉,一是市場規模足夠大,二是資金週轉效率高。這種羣體的祕密,實業當然會慢慢牛起來,真正牛的資金的運轉。有很多供應鏈金融的玩家在裏面。

甚至,我們可以說,富士康也是一家牛逼的供應鏈金融企業,有正向,有反向。小米的資金週轉非常迅速,效率很高,這點是它調動產業鏈的核心,如果小米沒錢沒財務槓桿,它也玩不轉;

4、口碑、粉絲經濟、品牌、價值鏈。這個說濫了。不是小米多牛,《參與感》裏那些手段,很多人早都用過。蘋果比它還成熟。但是,小米是本土企業裏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自上而下且一以貫之地這麼做的。這個涉及到創始團隊的思維,最後會形成效率;

5、商業模式,價值鏈。商業模式這個就不說了,這個最唬人。知道小米是一家電商企業比知道它是一家手機企業更好。小米產品多樣,形散神不散,想了解它,去調查它的配件產業鏈會獲得很有意思的收穫。

綜合說起來,小米就是中國現階段智能手機行業效率提升的產物。

或者這麼說吧:小米=山寨般的供應鏈效率(後聯發科時代的產物) 牛逼的資金週轉效率(電商特質) 蘋果一般的營銷傳播效率(學習蘋果好榜樣)。你能從它身上看到多家企業的影子,有人說它處處抄襲,應該說,它學習能力很強,吸收了許多企業的優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一個公司很容易被神化,但很多時候不是它本身神化自己,而恰恰是競爭對手的功勞。它們只看到了蘋果、小米與自己相似的部分。這部分,許多企業都能掌控,就像聯發科體系 安卓體系的平臺一樣,隨便都能找來方案,但這些之外,你會看到,你所創的商業環境、時空已經變遷,消費者的行爲習慣開始有些不一樣,整個行業的成長驅動力也已轉移。

這種格局之下,你唯一競爭特質就在於:在團隊、技術能力等資源具備之後,你是否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尤其學習對手長處的能力,並敢於打破過往,將它們協同、整合到自己獨立的框架裏,而不是天天喊着蘋果、小米的名字,我要打敗你們。每個企業,知彼知己固然重要,但若沒有一段博傻的經歷,再牛逼的人,都不可能有多大的未來。

比如說,周鴻禕用股權衆籌方式搞手機,值得鼓勵,但完全沒必要用三分之一的時間開涮雷軍與小米。小米崛起於前一段開放週期與趨勢,360處於不同的視窗期,它應該多考慮如何加速落地,建立一個O2O化的縱深市場。當然,360是家上市公司,要考慮股價,考慮被騰訊、百度顛覆着的安全業務。股權衆籌或許只是360拉昇股價的手段。

這也是我想對包括小米在內的所有本地手機企業說的話。短期、中期,爲了衝刺出貨,你可以扯着嗓子開涮對手,攻擊對手的弱點,促進自己的出貨,但是,這個世界,無論人口還是空間就這麼大,即便每年都換手機,未來總會達到一個出貨的瓶頸,你總要考慮從基於橫向市場空間的出貨增長驅動模式,過渡到一個依靠縱向、縱深的服務增長驅動模式上。

前段時間,有人將小米比做一家百貨企業。我覺得有點偏離了本質。我比較認同這一點:在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所有全球手機企業中,小米距離老百姓最近,貼合老百姓需求最多。我的判斷是,它的未來,應該是一個垂直一體、影響大衆生活的O2O企業,雖以軟硬件生態爲基礎,但做的是連結各種落地的服務,它遠比一個“賣貨”的概念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