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創業初期 到哪裏去籌集資金?

學問君 人氣:1.24W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資金永遠是最大的“痛”。企業缺錢,渴求資金,可銀行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一個未經披露的確切數據,2005年投資者在中國市場上“砸”了約358億美元,用來併購或收購股權,這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

2005年,投資者的身影超乎尋常地活躍。手裏攥着大把大把鈔票的投資者,四處搜尋“獵物”,只要嗅着能賺錢的氣味,便直奔而去。可多棱鏡的另一面卻是,很多企業深受資金匱乏的困擾,要麼像只沒頭蒼蠅到處亂撞,要麼拉到籃裏就是菜。

假融資,要當心

因爲一次“特別”的打擊,雷先生和他的企業元氣大傷。雷先生爲此賣掉了幾部愛車救急,可這點錢對於飢渴的企業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如同水滴入大海,連浪花都沒濺起來。

雷先生的企業以技術研發見長,看着自己的幾十項創新技術和產品一起堆積,雷先生心痛又心急。

在此關頭,有家據稱是“外資”的諮詢公司向雷先生伸出了“橄欖枝”,表示可以爲企業融資解困。雷先生親自考察了一番,眼見該公司是在一幢頂級商務樓裏辦公,於是,便放心地按對方的要求提供資料和樣品。

可當雷先生提出想看之前融資成功的案例時,卻遭到對方拒絕。起了疑心的雷先生派人打聽其外資背景,發現純屬子虛烏有;網站、服務器,也一應的假冒僞劣。回頭再想找該公司,發現已人去樓空,雷先生的十幾萬元也打了水漂,只能自嘲:付學費買教訓。

真融資,莫心急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經朋友牽線搭橋,普華永道的一位諮詢顧問約雷先生見了面。

雷先生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有800萬投進來,企業就能走上正軌。諮詢顧問則表示,無論什麼企業,在引進投資方時,首先要想清楚融資目的、企業需要的是哪一類的投資者。其次,任何投資者,它只關心三件事:企業的整體狀況、產品及發展前景。

不同的投資者關注點有所不同,一類財務投資者,像私募基金及投資銀行,他們在乎的是股權,不太會過多幹預企業的經營管理;另一類則是戰略合作者,這類投資者囿於有錢無技術無場地等因素,所以更關注企業實體,一旦企業有所發展,便有可能找藉口讓管理層走人,而讓“自己人”來替代。

不過,兩類投資者各有側重點。所以,諮詢顧問建議雷先生,在融資前期不妨拿出幾項技術註冊幾家空殼公司,一家公司便是一項技術、一個項目,分別寫好商業計劃書後,像撒網一樣撒向那些財務投資者,如果感興趣,這些嗅覺靈敏的.投資者自會循着味兒找上門來。

只要有一兩個項目投資成功並能正常運作,便能貼補母公司的研發。如果空殼企業成長良好,也可剝離母公司上市。即便失敗,倒閉的是空殼公司,而不會危及到母公司。

至於戰略投資者,目前可暫不考慮。如果雷先生哪天做膩了、做累了,那再找戰略投資者,看價錢合適,直接拿到海外上市“賣”個好價錢。

直接融資,勢不可擋

某次,學者巴曙鬆講述了一個金融學的“笑話”。說初創業者獲得融資的渠道有幾個F。一是家人(family),比如Yahoo或微軟在車庫創業時,沒人相信他們會成功,只有家人一直堅信他們是天才;二是朋友(friend);三是傻瓜(fool),只有傻瓜纔給一個除了想法其它一無所有的人投資。

創業難,企業有好創意卻沒有錢,怎麼辦?國內市場不行,那就找外資,就到海外去上市。巴曙鬆說,我們的金融市場最缺乏的就是第四種———專業的投資家 ———風險投資基金(venturecapitalfund)。它是企業成長的孵化器,如果直接融資的市場不成熟,企業很難有創新和成長的空間。納斯達克即便跌得一塌糊塗,可它卻培養了Yahoo、微軟、Google。所以,巴曙鬆直言,直接融資在2006年仍將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