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盤點富豪大佬們創業中的個性

學問君 人氣:3.09W

史玉柱:“賭”出來的財富

盤點富豪大佬們創業中的個性

有人說,賭徒心理是創業者必須具備氣質之一。當然,這個“賭”不是盲目濫賭,而是建立在預判市場基礎上的一種勇氣。從這一點來說,歷數當代中國富豪,史玉柱恐怕就是最大的“賭徒”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別人眼裏官運亨通的史玉柱,在一片反對聲中辭職下海。帶着自己開發的軟件,他承包下了天津大學電腦部。名爲電腦部,卻一臺電腦也沒有,而當時史玉柱根本拿不出購買電腦的錢。爲了向客戶展示產品,史玉柱決定賭一把,以加價1000元但推遲半個月付款的條件,賒購了一臺電腦。這半個月如果沒有收入,電腦就要交回,1000元錢也會打水漂。爲了儘快開啟銷路,他再賭一把,以軟件版權作抵押,在某計算機雜誌上打了半個版的廣告。廣告刊出,史玉柱每天跑到郵局看有沒有匯款,幾近瘋狂。到了第十三天上,史玉柱終於拿到匯款,而且並非一筆。此後,匯款單如雪片般飛來,兩個月後銷售額就突破了10萬元。而此後史玉柱的經歷更可以稱得上是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甚至有學者受到啓發,專門以“創業與賭性”作爲研究課題。

劉永好:本色做人,智者之道

“歷數前代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這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經常用來告誡員工的古訓。雖然是各種富豪榜上的常客,劉永好簡樸的生活習慣卻沒有改。

在一次電視訪談節目中,劉永好自曝他16歲時最想吃的'是紅薯白米飯,後來當老師最想吃回鍋肉,直到現在,他出差的時候也會點這兩種菜(後來又加上一個麻婆豆腐)。1997年國慶節,劉永好跟集團幾位高管在上海考察工作,晚飯就在南京路上的大排檔解決,一人一碗3.5元的拉麪。吃完後,還大呼好吃。而在公司內,劉永好也很少參加宴會,吃飯基本都是在員工食堂。他多次表示,在食堂吃飯和在家一樣,讓他感到親切和溫暖。

除了吃飯,劉永好的其他生活習慣也很簡單。喜歡看書看報,喜歡運動,但只登小山不登大山,喜歡游泳,卻不敢衝浪,不會打高爾夫,不抽菸、不酗酒、不打牌,每天開銷不超過100元,基本都遵循着一個原則:一切務實、不講排場、不圖虛名。他十幾年不變的髮型,每次理髮只花5元錢。也是在電視訪談節目中,當主持人問及幾位企業家嘉賓穿什麼鞋子時,別人都回答穿的是數千元、上萬元的名牌,而劉永好的回答卻是,自己的鞋子是從市場攤位上買的,花了100多元。牛根生:仗義疏財換來啓動資金

“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是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還是個打工者的時候,就以扶危濟困、樂善好施出名。他手下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要結婚,但月工資只有四五十元,東挪西湊,最後還是差了2000元。牛根生得知此事,就說了句“我幫你想辦法”,幾天後,2000元錢放在了大學生的辦公桌上。

十幾年後,牛根生決定創業,他當初的散財得到了回報。那位名叫楊文俊的大學生第一個站出來,拿着家庭的全部積蓄跟着牛根生去創業,後來成爲蒙牛集團的總裁。拿出全部家當的還有七個人,這些錢物幾乎就是牛根生啓動資金的全部來源。這些朋友們說,除了相信老牛的眼光之外,更主要的是看重他的胸懷和氣度,“跟着他不會吃虧”。

黃斌:敢吃虧,成就第一桶金

1993年,(現任北大天正總裁)黃斌在中關村租下一個小門面做組裝電腦的生意,因爲不熟悉市場,加上疏忽大意,第一筆大買賣就做砸了。

當時的情況是,一個長春客戶來詢價,並且表示要下20萬元左右的大單。大主顧登門,黃斌不敢怠慢,就報了價格。客戶因爲能在中關村找到這麼低的價格而感到驚訝,隨即就下了訂單。客人前腳一走,黃斌才發現自己報錯價了。這一單做下來,不但賺不到錢,還要賠進去1萬多。按理說,當時黃斌有兩種選擇,要麼跟客戶如實說清情況,重新報價;要麼找個藉口推掉這筆訂單。但黃斌覺得,做生意講究的就是信譽,就算賠錢也得按照約定辦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個月後,這位客戶又下了100臺電腦的單子。那時,中關村電腦的價格幾乎天天變,黃斌報了價對方就一口答應。僅這一單,黃斌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