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創業者想要在農業賺錢還得看這三處

學問君 人氣:6.43K

現在很多巨頭也在佈局農村市場,但他們的機會不大。巨頭們相對來說更擅長線上的輕運營,而農村市場肯定是個非常繁重的重運營模式。

創業者想要在農業賺錢還得看這三處

我們相信,中國企業有兩大機會,一個是「出海」——轉戰國際市場,一個是「下鄉」——拓展農村市場。在過去一年,圍繞這兩個機會,我們分別做了若干家公司。

今天,在這篇專欄裏,我們打算進一步探討農村市場的機會。

我們曾經談到農業處於爆發的前夜。

一方面,是上游的小農經濟模式難以爲繼,工業生產和城市化浪潮吸收了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留守在農村種地的主要是50歲以上老人,偏遠農村土地閒置甚至荒蕪。這就催生了一個問題:10年後誰來種地?

另一方面,日漸崛起的城市中產階級需要大量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這幾年海外購物、跨境電商銷售火爆的一大品類就是食品。

兩大原因聚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必然會促成農業的爆發。

無論是農村無人種地,還是城市居民對農產品品質的焦慮,都將透過並且只能透過這一條路來解決:農業規模化。透過企業的規模化生產,質量可控、源頭可追溯。企業的規模化生產,將農民轉爲農業工人,穩定的薪酬也會吸引青壯年留鄉。

我們看到了例如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農產品企業,正在向產業鏈的上游進發,與供應商或者說有一定規模的農戶形成深度合作。

農業規模化的前提是解決土地集中難的問題,2016年出臺的《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明確了「三權分置」,正是在爲農業的規模化生產掃清障礙。

未來農村土地將是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承包權歸農民,經營權歸農業企業。確權頒證之後,證書能夠在市面流通,抵押貸款(關於土地流轉的具體情況,可讀「新經濟100人」土流網的報道)。

農業前景這麼好,現在撲進去是好時機嗎?我們認爲不是。農業前景雖然好,但上游的農產品生產更適合戰略投資,而非風險投資。

首先,農業創業最佳時期是在2018年之後。因爲2018年以後,可能有40%的農村土地要完成土地流轉。只要土地流轉一解決,閒置的、生產低效的土地釋放出來了,公司就有了長期穩定經營的基礎。如果再確切一點說,可能是2020年,因爲再經過三年左右的佈局,覆蓋全國農村的物流網絡將會進一步普及,農產品物流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

其次,農產品生產的週期特性註定了四五年內看不到回報,前期投入時間長、資金大,意味着你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農業比任何行業都更需要時間和耐心。不過優點是農產品會有長期、穩健的回報。

現在一提到農業代表企業,大家就會想到褚橙,但我們認爲學褚橙的人很容易掉坑裏。說實話,褚橙是強個人品牌,沒有褚時健這個傳奇人物在這兒,這事兒玩不起來。很多人說褚橙的批發價能賣到八塊錢一斤,我也能,結果到市場上只能賣兩塊錢一斤。這不是掉坑裏了嘛!

褚橙之後,農產品品牌推手想再複製一個「褚橙」,都沒有起來。

我們再看看另外一家農產品企業溫氏股份,這家養雞養豬的企業現市值1253億元(按2017年6月1日收盤價計算),採用的是「公司+農戶」的模式,管理着50000多家農戶。

支撐這家公司持續擴張規模並且能夠維繫着穩定的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依靠資訊技術、互聯網技術,將分佈散落在各個鄉鎮村莊的養殖戶連接在一起,進行統一的管理,實現規模化生產。

褚橙起家時的模式是,藉助外來資本,大量拿地(動輒數千畝),整體規劃,進行大規模投入,進行標準化生產,這才能保障產品品質能夠維持在一定標準上。這種自營的模式特別重,優點是易於控制質量,弱點是擴張速度和擴張規模大小都會有瓶頸。這在養殖業裏也一樣。

無論農村的現實狀況,還是國家政策的傾向,中國農業需要發展的是大量種植大戶、養殖大戶。以生豬養殖爲例,政策一直鼓勵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按照規劃2020年規模養殖將佔比52%以上。

少量超大型龍頭企業+多數有一定規模的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將是中國未來農業主要生產模式。

成千上萬的種植大戶、養殖大戶,他們的需求正是資本和創業者「下鄉」的機會。農業市場這麼大,未來肯定會出現百億級公司。我們判斷,農業創業的三大機會在市場、金融和技術。

○ 和農產品市場銷售相關。目前中國農民最大的痛點,還是產品銷售的問題。未來一定會出現能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公司,並且能做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智能匹配。這會是一件非常難的生意,但現在哪裏還有什麼簡單生意?躺着就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農業農村金融。這裏面一定會誕生大公司。中國目前有7億農民,這些人的貸款需求從來沒有被滿足。農民種植、養殖也需要貸款,而且根據我們的調研和一些公司的實踐,農村由於是熟人社會,壞賬率反而很低。

○ 透過技術手段降低人工成本的服務公司。人工成本上漲是明顯的事實,農業生產智能化、自動化是趨勢。

不過,農村與城市是完全不同的市場。

○ 要進入農村市場得先接地氣。如果一個全國性企業要進入農村市場,首先是要本土化,最起碼團隊得本土化。因爲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外地團隊過來肯定搞不定。

○ 農村市場的推廣成本非常高。農村是淺海市場,總量大,但分攤到每個市場區域,就顯得薄。農村地域廣泛而且極其分散,不像城市人口這麼集中,推廣效率是低的。

現在很多巨頭也在佈局農村市場,但他們的機會不大。巨頭們相對來說更擅長線上的輕運營,而農村市場肯定是個非常繁重的重運營模式。

此前進入農業、生鮮電商領域的大部分創業公司可能會倒閉,倒是進入泛農業領域的創業公司會存活下來,比如佈局農村渠道、進入鄉鎮終端的B2B公司。

我們曾經做過匯通達的報道,這家公司以B2B電商平臺爲載體,以各縣城經銷商、鄉鎮會員店爲大小節點,盤活農村存量資源,重塑一張農村市場的流通網絡。

一方面,他建立了一套從上游品牌資源到會員店再到顧客的互聯網供應鏈模式。匯通達爲會員店提供長期穩定、低價高質的供貨渠道,並透過資訊化的管理工具、區域服務平臺、供應鏈金融服務、統一售後服務,幫助會員店建立全生態的互聯網技術解決方案,加強會員店與顧客的黏性。

另一方面,他透過發展「夫妻店」爲會員店增加終端規模、發展村級代理人、組織線上線下活動和粉絲互動等建立數據庫,反哺供應鏈,實現圍繞顧客到底要什麼,代理品牌就賣什麼商品的精準營銷。

說一句題外話,「新經濟100人」一直強調,未來新經濟中會有70%是新商業、新技術、新模式的創業者來主導。

不過,另外傳統企業中會有一部分利用新技術、新模式轉型成功。這類產業深度融合的企業力量很容易大於第一類企業,因爲他們在產業中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經驗。

汪建國原是五星電器的創始人,接連做了孩子王、匯通達這兩個項目,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發自內心的不安分,賣掉五星電器以後他完全可以退休,但覺得還是要乾點事兒,一直在尋找機會,經過長時間調研做了這兩個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