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成長心理>

父母如何才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學問君 人氣:1.41W

孩子總是說不聽?那麼你想知道父母如何才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嗎?

父母如何才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有時候說不如不說

一個2歲的孩子說“混蛋”、“你滾”、“打死你”之類的話,大多數家長心裏肯定很緊張——這麼小的孩子就會說髒話,長大後怎麼辦?不假思索很着急地去糾正:“不許這麼說”、“說髒話不禮貌”、“說髒話不是乖寶寶”……

2歲的孩子正處於掌握語言的階段,對語言的模仿學習帶着開放性的探索態度。孩子從周圍環境中偶爾聽到有力量的語言和髒話,在一段時間內會好奇地去嘗試使用。孩子說“打死你”,實際上並不會打死任何東西,說這樣的話只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抗拒的或生氣的或不滿的。

只要周圍的成人平靜對待,不給予反應也就是不加以強化,孩子慢慢就不說了。不必爲孩子說一兩句不符合社會道德的話而感到緊張,而不必要當時制止,忽略淡化即可。如果對孩子說髒話反應強烈並急於糾正,等於對說髒話行爲進行強化,反而引發孩子說髒話的興趣,孩子可能會透過反覆說髒話博得家長對自己的關注。當然,家長需以身作則禮貌用語,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習得合適的言語規則。

有時候說不如做

吃飯或睡覺的時間到了,孩子仍玩得忘乎所以,家長往往苦口婆心列舉一堆必須吃飯或睡覺的理由:“寶貝,該吃飯了,不然肚子會餓”、“要不明天起不了牀,去幼兒園會遲到”……如果孩子不理不睬,家長漸漸失去耐心提高嗓門訓斥命令,最終以孩子抗拒哭鬧又不得不就範、家長生一肚子悶氣開始吃飯或上牀睡覺。

孩子是感性動物,6歲之前的孩子主要透過感知覺進行思維。遇到剛纔的情形,與其對孩子進行抽象化理論化說服,不如建立一些簡單的行爲模式,幫助孩子進入行爲狀態。開飯了,可以開啟餐廳燈作爲開飯的信號,簡單輕鬆地告知孩子:“開飯了!”有些孩子會主動來吃飯。如果孩子還是玩得很投入,家長可以什麼都不用說,走過去摟摟她親親她,然後輕輕抱起來放到餐椅上坐好,孩子往往就進入準備進餐狀態了。如果孩子禁不住玩的誘惑從餐椅上逃脫,家長不要生氣發火,仍然是摟摟她親親她,輕輕抱起來放到餐椅上坐好。開始建立行爲模式時,孩子可能會一次次從餐椅上溜走,需要家長堅定而慈愛地重複之前的動作。

開啟餐廳燈是一個直觀的進餐啓動儀式,感性的'孩子能很容易感受到燈光的變化。家長的摟抱親吻讓孩子感到溫暖和愛,通常不太會拒絕。更重要的是,當孩子適應餐廳燈亮了——坐到餐椅上——開始吃飯這一系列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一種吃飯行爲模式建立了,孩子的生活變得規律有序。

有時候說需要想象力

孩子不是機器人也不是奴僕,不會機械地聽從家長乾巴巴的指令說教。孩子是具有豐富想象力和非凡感受力的詩人、藝術家,如果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交流時運用一些想象力和幽默感會有許多意外收穫。

有個2歲的孩子某天早上不肯起牀,媽媽無計可施,突然想到兒童文學大師魯兵的《不倒娃》:“搖搖擺擺,擺擺搖搖,推我我不倒,說我我不睬,骨碌一下站起來。”媽媽一邊摟着孩子搖搖擺擺,一邊念這首兒歌,唸到“骨碌一下站起來”,孩子也樂呵呵地站起來——起牀了。有個3歲的孩子穿上尿不溼後還堅持要穿小短褲,當發現小短褲套不上去着急得哇哇大哭。媽媽就跟這個孩子講了個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隻可愛的小粉豬,穿了尿不溼又穿小短褲,可是小短褲太小了,結果“嘭”地一聲被撐破了!孩子聽完後破涕爲笑,把小短褲脫下來。

兒歌的韻律給孩子帶來新奇有趣,故事的幽默讓孩子從中領悟道理。兒歌、故事既給孩子帶來趣味體驗,又用輕鬆的方式解決衝突和不快。家長還可以透過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孩子喜歡的交流方式,例如歌曲、遊戲、謎語、舞蹈等等,讓孩子在愉悅中接受引導和建議。

TAGS: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