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成長心理>

迎合父母同時也在擺脫父母的一生

學問君 人氣:4.92K

我們的人生,就是在迎合父母中過來的,而其中,也會有想擺脫父母的時候,下面迎合父母同時也在擺脫父母的一生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迎合父母同時也在擺脫父母的一生

  

最近我發現,朋友圈爆文已經具備文革當年的火藥味了,情感號主在打倒了“直男癌”後,又開始向“媽媽”這個羣體開火了。

血淋淋的爆文標題一點沒給生養自己的媽媽情面,充滿了指責和命令。比如“在心裏,我把媽媽殺了一千遍”,“可怕的是,爲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媽媽,我希望你XX”。

作爲一個正常人,我真的很害怕和擁有這樣觀念的女孩建立親密關係,這個世界上沒有“好媽媽”“好男人”能滿足你的一切需求,就更沒有“完美母親”“完美男友”這種高度理想化的形象。

“你必須對我好,否則我就活不下去”這樣的觀念在心理學中叫“投射性認同”,這是精神分析裏的重要概念,最早由克萊因提出。

投射者在親密關係中是看不到對方的真實存在的,他們只關注對方是否如自己所願,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對待自己。

這本就是一場孤獨的遊戲,因爲他希望建立親密關係的那個人是不存在,或者說是不真實的。

投射性認同有四種,父母的“爲你好,所以我才逼你”屬於權利型投射認同,子女的“因爲你不愛我,所以我的人生被你毀了”這叫依賴型投射認同。

雙方在一個虛幻的世界樂此不疲的傷害自己和對方,源源不斷的被遺棄、被打擊、被欺騙、被否定的自我創傷,像一場無盡的噩夢,誰也不願意先醒來。

我問過一個粉絲近百萬的朋友,我問她爲什麼天天量產這種戾氣很重的文章。明明朋友圈的動態顯示,她和父母關係良好,和老公家庭幸福啊。

她說:“漁,讀者根本不關心你的東西能不能幫助她,她只希望你作爲大咖爲她說出她平時不敢說的話,拼命煽動情緒,這樣你的文章才能在朋友圈瘋轉。”

我說:“如果我這樣煽動情緒,讓她對自己的戀人和父母敵意加重,最終毀滅她的親密關係,甚至做出一些過激行爲怎麼辦?”

朋友忍不住批評我:“你傻啊!真出事了,你再寫篇文章教她們如何剋制情緒就行了,意見領袖不需要有固定觀點,迎合大衆吸粉就行!”

其實,我很想問她:這樣的文章,你父母和老公看到不會心痛嗎?

情聖曾經告訴我:在和女孩在一起後,如果女孩開始濤濤不絕地訴說她的童年陰影,特別是原生家庭的創傷,你要認真的聽着,但在腦海中你要計劃好,一週內把她甩了。

我驚訝道:爲什麼?

因爲她的心空了,她會把這種情感缺陷帶到任何親密關係中,特別是彌散的不安全感和潛在的憤怒。

誰越是大肆渲染自己很愛一個人,她的內心中就埋藏了越深的恨。這個結你解不開,一旦你無法滿足她那虛無縹緲的'“被愛期待”,你會成爲她內心的另外一道疤。

我真正理解這段話,是在多年前,楊桃姑娘和我的一次對話。

楊桃有一個悲傷的童年,比起自己,媽媽一直偏愛着弟弟,爲此她受過無數的心傷。媽媽和爸爸離婚後,媽媽堅持帶走弟弟,而把自己讓給爸爸。

爸爸也不管她,終日酗酒,時不時還得找她借錢。楊桃的生活過的非常艱辛,但憑着自己的努力成爲了某品牌的西南大區經理,每晚算數據到深夜,從而能從各分店的數據中看到漏洞,爲此領導很賞識。

不過,楊桃有一個遙不可及的夢,那就是希望媽媽再愛自己一次。她每個月都要給媽媽寄錢,媽媽收到錢後有時說句謝謝,有時杳無音訊。

終於有一天,媽媽邀約楊桃見面,並誠懇地說有事相求。楊桃高興極了,以爲媽媽要和她重歸於好,想到自己可以重新擁抱在母愛裏,楊桃高興地睡不着覺。

結果見了面,媽媽說的是自己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了,已經無力照顧弟弟了,楊桃要擔負起姐姐的責任,弟弟上大學需要大量的錢,希望楊桃能出一部分。

雖然,當着媽媽的面楊桃是答應的,可一回到家,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下來,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傷,彷彿一下子全涌了出來,一陣劇烈的嘔吐後,楊桃在醫院病了一週,從此對媽媽和弟弟,甚至整個家族充滿仇恨。

我當時很想打個電話給楊桃媽媽,希望她做一定程度的認錯來安慰這個女孩。

可是沒多久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爲就算我能說服她媽媽,這份道歉也來得太遲太晚了,對於楊桃不會有任何解脫,還會讓她已經取得的一些進步付之東流。

活在當下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重要標誌,停留過去,永遠是一種對生命的損耗。把注意力過多放在渴望父母認錯,就難把精力用於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最重要地是,這變相認同了一點,那就是“我的一生就活在你的陰影下”。實際上這又把楊桃拉回到父母對她的心理控制上,而且是很負面的影響。況且我們強迫父母認錯,這和父母當年對我們的樣子並沒有什麼區別。

雖然我說了很多理解的話,但楊桃隱約對我不滿,因爲我只同意“媽媽對她缺乏足夠的關懷”,她更希望我說“媽媽是個忘恩負義的王八蛋”。

我確實是個不會討好女孩的人,我不想鼓勵她去相愛相殺,直到把愛耗光。

她還警告我,不準說出類似“和解”、“原諒”等字眼,她受夠了道德衛士的說教了,她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她造成的傷痛,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配當父母。

那好,我說一個字“進化”,你願意聽嗎?顯然,她也不聽。

幾天後,楊桃問我點事,我在上微課,就簡單回覆了她幾個字。她打電話給我,我掛了。下課後,我再打給她,發現已經不接了。

看多了爆文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怨毒的,每個人都有個缺愛的童年,一個虐待她的婆婆,一個對她冷漠的戀人,還有一個合着外人一起欺負她的孩子,每一天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當你試着提醒她們,她們有能力把握自己人生,會引來她們的羣起攻之。他們不明白,因爲懂得,所以慈悲。慈悲不是爲了原諒別人,而是爲了不讓你的人生狼煙四起。

我曾經也非常責怪過我的媽媽,因爲上初中時,我本來考上了一所重點高中,媽媽卻爲了省錢,把我送去了一個普通中學。

我無數次在心中想,媽媽太自私,如果我有一個懂考點的老師教,會不會考上清華北大,從此的生活就不艱難了呢,爲此,我和媽媽關係一度緊張。

當你人生的閱歷增長後,你用更完整的視野來看待這件事時,你會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理解,比如。

上名牌高中,考上清華北大,生活一帆風順這三件事沒有必然聯繫。

我沒有一個“舉世無雙”的爹,沒有一個“母儀天下”的媽,我和媽媽一樣膽小,這讓我錯失了很多機會,卻也讓我走得更穩。

我有時也和媽媽一樣小氣,這提醒我在交朋友時要大方一點,但這個人性弱點也不是全無好處,借了錢就斷交的朋友就不太願意來找我。

無論是心靈或肉體上的創傷,只要善加利用,對成長都有益處。相反,一個人總向外界索求,是一種嬰兒的表現。

請記住,所有的成長都應該圍繞一個目標——你要從原有的投射性病態關係中走出來,開始理解到自己完全不用依賴他人,也能得到被關愛和被接納,意識到自己完全不必滿足他人的需要,也可以獲得被尊重和被認同。

所以媽媽不愛我,那又如何呢,與其執着於命運的劇本從而流離失所,不如就揹負着這道創傷,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吧。

TAGS:父母 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