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實用的成語故事作文300字合集七篇

學問君 人氣:2.93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300字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成語故事作文300字合集七篇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1

道聽途說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愛說空話的人。

這個愛說空話的人向艾子說:“有一戶人家的一隻鴨一次下了100個蛋。”

“這不可能!”艾子說。

愛說空話的人說:“是兩隻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

艾子說:“這也不可能。”

愛說空話的人又說:“大概是3只鴨子吧。”

艾子還是不信。

愛說空話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鴨子的數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說:“你把鴨蛋的數目減少一些不行嗎?”

愛說空話的人說:“那不行!寧增不減。”

這個愛說空話的人又向艾子說:“上個月,天上掉下一塊肉,有10丈寬,10丈長。”

艾子聽了說:“哪有這事,不可能的。”

愛說空話的人又說:“那大概有20丈長吧。”

艾子忍不住問道:“世上哪有10丈長、10丈寬的肉呢?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掉到什麼地方?你見過嗎?你剛纔說的鴨子又是哪一家的?”

這個愛說空話的人說:“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釋讀】道:道路;途:路途。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2

戰國時楚國又一個貴族祭祀祖先的禮儀,參加祭祀的人們都帶了很多東西。

祭祀結束後,有一個叫楚王的人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人,以示感謝。祭酒少但人多,分着喝都不夠。

於是,有人提着它:“這真是一壺美酒,只可惜太少了。如果我們分着喝的話,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這樣誰喝都不過癮。不如這樣,我們大家在地上畫蛇,誰畫的最快,這壺酒就歸誰,讓他一個人喝個痛快。大家說,怎麼樣?”其他人也都想獨享這壺美酒,就齊聲答應了。

有一人一會兒就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一看其他人都還沒畫好,就又拿起畫筆,想給畫好的蛇身上再添上幾隻腳。

正當他得意洋洋地給蛇畫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個人一把把酒壺搶過去,毫不客氣地說:“蛇根本就沒有腳,你爲什麼要給它添上腳呢?你畫的根本就不是蛇!”說完,便端起酒壺,將酒一飲而盡。本來最先畫好的那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到嘴邊的美酒進了別人的肚子。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3

防微杜漸

東漢和帝時,竇太后親臨朝政,並由太后的兄長竇憲掌握大權,官員們爭着逢迎巴結,因此政局混亂不堪。

竇氏家族仗勢橫行鄉里,魚肉百姓,沒有人敢揭發他們的惡行。當時的司徒(相當丞相)丁鴻藉着日蝕出現的機會,向和帝密奏說:"太陽是君王的象徵,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蝕出現,是象徵做臣子的侵奪君王的權力,陛下千萬要小心。在歷史上記載,日蝕出現了三十六次,國君被臣子殺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爲臣子的權力太大了!"他控訴竇憲仗着太后的權勢,包攬朝政,獨斷專行,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裏。接着他又說:"日蝕的出現,是上天在警誡我們,我們就應該注意危害國家的災禍發生。穿破岩石的水,一開始都是涓涓細流,長到天上的大樹,也是由剛露芽的小樹長成的。人們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禍患。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從小地方着手,在禍患還在萌芽的時候消除它,這樣就能夠安定漢室王朝,國泰民安。”

漢和帝聽從了丁鴻的建議,革掉竇憲的官職,消減竇氏家族的'勢力。朝廷除去了隱患,國勢便開始有了好轉。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4

顧左右而言他

戰國中期,有一個名叫孟子(又稱孟軻)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據說,有一次,他對齊宣王說:“有一個人,因爲要到楚國去,把老婆孩子交託給他的朋友,請予照顧。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凍捱餓,那位朋友根本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你說這該怎麼辦?”

齊宣王答道:“和他絕交!”

孟子又說:“有一個執行法紀、掌管刑罰的長官,卻連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說這該怎麼辦?”

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最後,孟子說:“全國之內,政事敗亂,人民不能安居樂業。你說這又該怎麼辦?”

齊宣王“顧左右而言他”,即望着兩旁站立的隨從,把話故意扯到別處去了。

上面這段對話,在《孟子·梁惠王》有詳細記載。原文是: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返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釋:看着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5

逐鹿中原

東晉時期,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皇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

“人怎麼能不瞭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誇張了點吧!”石勒聽後笑着說,“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意思是說,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

“逐鹿中原”的成語便由此引申而來。後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裏,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

——《晉書·石勒載記下》

【求解驛站】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羣雄並起,爭奪天下。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現泛指整個中國。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6

死而不朽

解釋:指身雖死而聲名、事業長存。

成語故事:

公元前549年,魯國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晉國去訪問。晉國的卿範宣子接待了他,並且與他交談起來。範宣子問穆叔道:“古人有話說:‘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說的是什麼嗎?”穆叔不清楚範宣子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沒有馬上口答。範宣子以爲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說:“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後是御龍氏,在商朗是象韋氏,在周朝則是唐社氏。周王室衰敗以後,由晉國主持中原的盟會,執政的是範氏。所謂‘死而不朽’,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穆叔聽他這樣說,覺得很不入耳,便說:“據我所聽到的,這叫做世祿,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祿位,而不是‘不朽。魯國有一位已經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種。死了以後,他的話世世代代沒有被人們廢棄。所謂‘不朽’。說的是這個吧。”他接他又說:“我聽說,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立功業,再其次是樹立言論。如果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也久久不會被人們廢棄。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儲存和接受姓氏,用來守住宗廟,世世代代不斷絕祭祀,那是每個國家都有的,不能說是不朽。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7

今晨,起了個大早。

天氣晴好,久違的陽光,今天一定會如約而至。

想到今天將有兩場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久鬱的激情就要釋放,心裏已是陽光明媚。

可是,一個人的早飯後,久等沒有資訊。給負責人打手機,竟然是“關機”。昨天與跟班的工作人員見了一面,也未留她的聯繫方式。

七點半了,負責人才開機。他說:“今天的演講全部取消了。因爲擔心今天會下雨。小李沒給你打電話嗎?”

出門已經五天了。只有昨天上午進行了一場演講,聽衆還在雨中零落。其他的時間,只能是閒居。

最近一段時間,單位裏忙碌異常:三年級學生實習、二年級學生上課、新生報到、新生開學典禮、新生軍訓,而我卻困居於南陽油田!

此時的心境,竟如羝羊觸藩。

羝羊觸藩:

拼音:dīyángchùfān。

解釋:羝羊:公羊;觸:抵撞;藩:籬笆。公羊用角抵撞籬笆,角被卡在籬笆上,進退不得。比喻進退兩難。

出處:《周易·大壯》:“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用羝羊觸藩來形容我今天的心境,竟是駝背掉到坑裏,貼切!

看來,今天的時間,我也只好用來溫習“羝羊觸藩”這個成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