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大全>

【精華】初中成語作文四篇

學問君 人氣:2.4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成語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初中成語作文四篇

初中成語作文 篇1

小時了了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爲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箇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爲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讚揚的話,骨子裏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讚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釋讀】指人不能因爲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爲。

初中成語作文 篇2

上課了,老師宣佈:“今天,我與你們玩一個有趣的成語大比拼遊戲”。我們聽了,興高采烈地等待着遊戲的開始。

第一回合開始了,我隊的題目是聲東擊()、()居樂業、一步登()、()津有味。我一看,心想:這麼難的題目,我該怎麼做呀。幸好我們隊有一個同學把前兩個和最後一個說對了,對方的其中一個人也說對了一個,原來是聲東擊西、安居樂業、一步登天、津津有味。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兩個答案可以組成一個地名,一個是西安,而另一個是天津,這些成語實在是太有趣了。

第一回合我們兩隊打成了平手,同學們都暗暗想:“這次我們一定要贏才行”。第二回合開始了,同學們個個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迎接新的挑戰。沒有想到,第二回合的題目竟然比第一回合的題目難得多。最難的一道題目是“最繁榮的地方”,同學們絞盡腦汁,怎麼想也想不出來。最後,老師公佈了答案:“車水馬龍”。同學們都恍然大悟地說:“哦,原來是這樣。”其中,有一道題最好笑了,題目是“最長的腳”,答案是“一步登天”,真沒有想到呀。

經過緊張激烈的比賽後,我們隊終於取得了勝利。其實,我認爲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感受到成語大比拼帶給我們的快樂,這樣纔是最終的贏家。

初中成語作文 篇3

今天早上,我們作文班的 個同學舉行了一次非常激烈的詞語接龍比賽。

昨晚,老師讓我們背了 個成語,說好了明天早上要舉行成語接龍大賽,請大家晚上回去好好準備一下。今天早上,我滿懷激情的走進教室,看來了的同學都在作充分的準備,我也拿起了作文字開始背。 點 分比賽開始了,我們用石頭·剪刀·布來決定龍頭,每人一次說一個,誰要是“嗯”一下,誰就被淘汰了。好,現在從華晨曦開始吧,華晨曦說:“四面楚歌,下一個就說歌舞昇平······”一圈下來,又該華晨曦了,因爲華晨曦沒注意邱玉祥說什麼。他就一直在那“原·原······”呀!他結巴了,被淘汰了。就這樣,許許多多的同學被淘汰了。後來就剩下我·彭思睿和劉若楠了,這時,馮程卓說:“呀!姐妹仨人pk,不知道誰會贏?”彭思睿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麼了。劉若楠看彭思睿下臺了,似乎很開心。突然“傻了!,”忘詞了。哈哈,第一輪我是冠軍。劉若楠是亞軍,彭思睿是季軍。

緊張又激烈的第二輪又開始了。好幾個人都淘汰了。只剩下我·馮程卓和田浩淼了。可是,田浩淼好像沒聽見馮程卓說的是什麼?左顧右盼,過來 秒鐘,他還沒有說出來,所以就被淘汰了。下面是我倆挑戰。馮程卓在想的時候,“嗯”了一下,所以他也被淘汰了。第二輪結果也出來了。我又是冠軍,馮程卓是亞軍,田浩淼是季軍。

雖然我得了冠軍,但是我不能驕傲,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

初中成語作文 篇4

在我沒上小學的時候,有次媽媽帶我去爬山。當我爬上座山峯時,我自豪的對着天空大喊:“我爬上世界最高的山了!”

媽媽摸了摸我的頭,笑着說:“你真是隻井底之蛙,世界上比這高的山多的是。”媽媽的話音剛落,我就接着問:“井底之蛙是什麼?”媽媽回答說:“是隻井底的小青蛙呀!”我好奇的問:“我明明是人,你爲什麼說我是青蛙呢?”媽媽笑着說:“井底之蛙是個成語,形容個人沒有見識。”我又問:“成語又是什麼呢?”“這個……你還把我問住了,我們去買本成語故事看看吧!”媽媽說。

後來,媽媽真的給我買了本《中華成語故事》。每天晚上,媽媽都要給我講幾個成語,故事生動又好聽,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成語故事裏有填海的精衛和追日的夸父,還有畫蛇添足的人和守株待兔的人……

現在,我長大了,是名二年級的小學生。我已經可以自己閱讀《中華成語故事》了。慢慢地我明白了:個成語就是個故事,個成語給我講述了個道理。不知不覺地我學會了好多成語,它就像條船樣帶着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

我們中國有這麼多成語故事,中國真了不起呀!本《中華成語故事》可以讓我更多的瞭解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