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大全>

【精品】成語典故作文300字三篇

學問君 人氣:2.96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語典故作文300字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成語典故作文300字三篇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 篇1

有備無患

【拼音】:yǒubèiwúhuàn

【解釋】: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成語故事】:

有一次,宋、齊等十二個國家聯合攻打鄭國,眼看自己國家的兵力不足,鄭國的國君急忙請晉國調停,晉國也很爽快答應,於是趕緊與十二個國家商量,請他們停止攻打鄭國。十二國家因爲懼怕強大的晉國,雖然心裏非常不願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爲了答謝晉國,鄭國的國君派使者送給晉國許多美女、樂器、樂師等。收到這些禮物,晉悼公十分高興,並且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功臣魏絳。沒想到而魏絳不但一口拒絕,並且還勸晉悼公在國家強盛時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處於危險之中,在享樂時應該想到國家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危險,這樣才能隨時做好應付的`準備。晉悼公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見。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 篇2

不恥下問

解釋:

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爲可恥,形容虛心好學。恥:羞恥。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爲聖人。然而孔子認爲,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爲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爲“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爲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爲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爲‘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爲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爲他的諡號。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 篇3

開誠佈公

“開誠佈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爲成語“開誠佈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爲自已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爲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爲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爲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