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倡議書>

【必備】保護黃河的倡議書四篇

學問君 人氣:2.9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倡議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倡議書是日常應用寫作中的一種常用文體。你所見過的倡議書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保護黃河的倡議書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保護黃河的倡議書四篇

保護黃河的倡議書 篇1

同學們:

古人云“君不見黃河之誰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以前古人曾用過那麼沒的詩句來讚頌黃河,可如今黃河卻變成什麼樣的呢?

歷史上,黃土高原曾經森林茂密,水草豐美,是我們祖先生息繁衍,耕作居住的地方。後來,氣候的變化和無節制的開墾放牧,使的黃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壞,土壤結構變得疏鬆,草木也越來越少。大量的泥沙被衝進河裏,清清的河水也失去最初的靈秀清澈,成了一條真正的“黃河”。古人稱黃河是“一石水,六鬥泥”,專家們調查發現,每年從黃土高原輸入下游的泥沙竟高達16億噸,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不斷下降。有人沉重地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

也許由於現在人們爲了自己的利益,在黃河邊大量,大量砍伐樹木,江水的嚴重污染,繁忙的航運和亂捕濫撈。

爲了那些僅存的生物,也爲了我們偉大的母親河,爲了不再讓母親河繼續哭泣,爲此,我發出以下倡議:

1.不在黃河邊砍伐樹木。

2.保護生態環境

3.不往黃河裏亂丟棄垃圾。

4.不污染黃河。

  XXX

  20xx年XX月XX日

保護黃河的倡議書 篇2

同學們:

在我們的`祖國中有許許多多壯麗的景觀,比如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昔日黃河咆哮這向渤海奔去這一景觀讓我們歎爲觀止。如今黃河不在咆哮更多的是浮在江面上的垃圾和魚的屍體,我們的黃河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因爲這幾年來隨着科技的發展許多人爲了圖方便就隨意把垃圾和未處理的工業污水直接排入黃河之內才導致了黃河現在的樣子。

同學們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着黃河繼續這樣下去了!我們一定要行動起來,爲了保護黃河我提出了以下建議:

1、建議有關廠家應把經過處理的水排入黃河。

2、在黃河兩岸多種植樹木防止水土流失。

3、建議有關人員把黃河江面上的垃圾清理掉。

4、對兩岸的人們說不要在黃河邊洗衣物,因爲洗衣粉裏的化學物會對江裏的水生物造成影響。

以上幾點是我對保護母親河的一點建議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保護黃河的倡議書 篇3

親愛的同胞們:

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她從古代一直流淌至今,養育了我們的祖先,使他們得以繁衍,也孕育了我們偉大的華夏文明。她從高山奔向大海,爲我們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時代進步了,化工廠越來越多了,爲了一點骯髒的利益,人們不惜“殺害”自己的母親。爲了我們所擁有的偉大文明和母親河,我提出倡議:

第一,節約每一滴水,絕不浪費!

第二,工廠的廢水禁止向黃河排放。

第三,在黃河兩邊栽下樹苗,不破壞亦有樹木,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植被。

第四,禁止過度捕撈,保護黃河的生態平衡。

不能容納對我們做出極大貢獻的母親河,最終也不能容納我們自己!

爲了不使後人只能在書本中瞭解到黃河,也爲了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加入到保護黃河的行動中來吧!!

保護黃河的倡議書 篇4

親愛的朋友:

您好!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有兩條母親河——長江和黃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華各族兒女,滋潤着萬頃良田,有着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

遠古時期,長江、黃河兩岸曾今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岸邊有大熊貓、揚子鱷等動物,水中生活有白鰭豚、中華鱘、白鱘等生物,水杉、銀杉、銀杏、香果樹、樹蕨遍地都是。自然環境十分優美。

而現在,母親河被我們破壞得非常嚴重。投資建廠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爲了尋求更多的利益,不惜破壞自然環境,樹木一棵棵倒下,昔日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的黃土高原,隨着無節制的砍伐,讓黃河變成了一條真正的“黃”河,每年流失16億噸泥沙!兩岸再也沒有了綠色,只有那黃黃的一片,每年冬季就會斷流,夏季就會發大水,讓不少人不得不叫她“敵人”……爲了那些僅存的生物;爲了我們偉大的母親河;爲了祖國更美好;爲了天空更純淨;爲了人類生活更美好;我提出以下建議:

1。爲了讓母親河流出的水更清澈,主動在母親河岸邊或支流岸邊大量種植樹木,防止泥土鬆軟。

2。不但要多種樹,我們還要保護樹,讓原有的樹木繼續生長,嚴格打擊非法伐樹。

3。上游河水清澈了,當然要保持。警示遊客不要把垃圾扔進母親河,自己也要見到垃圾主動拾起。

4。母親河那麼大、那麼長,光靠幾個人的微薄之力是無法完成的,大力宣傳保護母親河知識,增強人民意識,鼓動人們保護母親河。

5。現在,很多長江物種正在以倒計時向我們作最後的訣別,我們要保護好動物。叫漁民們不要亂打漁,在母親河恢復清澈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動物。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千萬要記住,保護母親河,也就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xxx

  20xx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