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策劃書>

實用的主題班會設計方案模板六篇

學問君 人氣:2.22W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爲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主題班會設計方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主題班會設計方案模板六篇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1

一、活動主題:花開不敗在高三

二、活動時間:20xx年3月25日第八節

三、活動地點:高三(2)班課室

四、活動對象分析:

“一診”考試作爲高考前第一次重要的“大練兵”,被老師學生看得很重。所以,一診的成績往往會導致學生情緒的極大波動。有的學生會因爲好成績而精神大振,而也有不少的學生會精神萎靡,甚至會滋生自疑的念頭。在這個時候,激勵取得好成績的學生再接再厲,鼓勵成績不好的學生們堅信自己的夢想,爲夢想而努力極爲必要。因此,我們設計了主題爲“花開不敗在高三”的班會。

五、活動過程:

一我們的二班,我們的家。

二花開不敗在高三

(1)爲了自己的人生,加速!

(2)永不言棄,勇往直前!

(3)花開不敗在高三!

三我們的誓言!

六、活動目的和預期效果:

1.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激勵着每一個有夢的學生,讓他們有自己的勇氣去追求夢想。

2.調整心態,積極面對高三僅剩的70天的學習生活。以花開不敗爲主題,讓學生時刻鼓勵自己,達到激勵奮發向上的良好效果。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2

活動準備:學生分組 記錄用筆記本

活動背景:在班級中存在着不衛生的現象

一、活動形式:學生分組交流及討論

老師提問學生齊聲回答,教師表揚剛撿起垃圾的同學。

二、討論交流

1、師:這位同學因爲講衛生愛清潔被表揚,那麼大家還知道我們學校哪裏有不衛生的地方嗎

2、學生生交流與討論,並彙報。

3、討論並思考:這些垃圾從哪兒來?交流答案。

4、討論:我們該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校園、班級,更加美麗、整潔。

三、學生自我檢查

1、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並彙報。

2、教師總結,學生記錄。

3、檢查一下自己能否教師總結的幾條:

(1)認真完成值日工作。

(2)不在在課桌上亂畫,更加不能在教室內外的牆上亂塗亂畫。

(3)污染。

(4)西的不道德行爲。

(5)要養成不隨地吐痰的習慣。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懂得知錯要及時改正。

2.知道知錯就改才能不斷進步。

教學過程

一、打比方,喻明道理。

1.引言。

同學們在認識錯誤也就是知錯以後,往往有這樣三種不同的表現;第一種是及時改正;第二種是準備慢慢地改;第三種是不改。下面,我們就打幾個比方,看看這三種不同的做法可能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

2.《小蟲和大船》的啓示。

(1)邊講故事邊演示投影片。

第一組:①木板上有一些小蟲眼。②釘在木船底。③木板上的蟲眼變大,變多。④蟲眼連成一片。⑤形成大洞。

第二組:①木船在海上航行。②木船沉入大海。

(2)討論:

①大木船爲什麼沉了?

②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用蟲眼比做我們身上的缺點、錯誤,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3)小結要點:

①開始時船上的蟲眼很小、也很少,後來發展到很多,連起來就變成大洞。海水涌進來船就沉沒了。這說明小問題不解決,會釀成大禍。

②我們身上的錯誤、缺點也是這樣,如果不及時改正,也會由小變大、由少變多,“小錯不改,釀成大錯”,像船沉沒一樣,還可能毀掉自己的一生。有錯不改多麼危險!

3.《小樹苗》的啓示。

(1)講《小樹苗》的故事,同時演示圖片。

故事內容略。

圖①一棵彎的小樹,一棵彎的大樹。

圖②一棵直的小樹,一棵直的大樹。

(2)討論:

①小樹苗長彎了,老爺爺是怎樣做的?

(扶直、捆好。)

②老爺爺爲什麼把小樹苗扶直捆好?(演示圖①)不這樣做會怎樣?過幾年再捆行不行?(演示圖②)

③從小樹苗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3)小結要點:

①小樹苗樹幹細、軟,變彎了容易矯正過來。樹越長大,樹幹越粗,彎曲的部分越不容易矯正。

②這和我們身上的缺點、錯誤一樣,錯誤小容易改,錯誤少容易改,初犯時容易改。所以我們改錯越及時越好。

4.“鉛筆道”的啓示。

(1)讓學生在紙上畫一條比較輕的鉛筆道,然後用橡皮擦。再讓學生在紙上同一地方反覆畫鉛筆道,然後用橡皮擦。

(2)談一談體會,受到什麼啓示。

引導:

①只畫一次的鉛筆道留下的痕跡和反覆畫鉛筆道留下的痕跡有什麼不同?

②擦起來有什麼不同?擦後結果有什麼不同?

③如果把這些鉛筆道比做我們身上的缺點、錯誤,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示?

(3)小結要點:

初犯錯誤,由於留下的“痕跡”淺,最容易改正,這樣才容易進步。

如果不及時改,反覆犯錯誤,犯得越多,留下的“痕跡”就越深,就越不容易改正。

5.學生小結。

(1)透過剛纔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2)透過比較,你知道知錯以後,怎樣做最好?爲什麼?

二、聽故事。《四塊糖果的故事》。

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個“四塊糖果”的故事。當時陶先生任育才小學校長。一天,他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當即制止了王友,並令王友放學時到校長辦公室。放學後陶先生來到校長室,見王友已等在門口。陶先生當即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這是獎給你的,因爲你按時來到這裏,我卻遲到了。”當王友懷疑地接過糖果後,陶先生又掏出一顆糖果放到他手裏:“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爲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說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進王友手裏:“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爲他們欺負女學生。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王友哭了:“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呀……”陶先生滿意地笑了,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爲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 想一想:聽了故事後你有什麼感想?

三、深化認識。

議一議,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爲什麼?

小寶和大偉在陳阿姨窗前踢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他倆立即向陳阿姨認了錯,還給陳阿姨送來了玻璃。從此以後,大偉再也不在別人家的窗前踢球了。小寶仍在那兒踢球。

四、聯繫實際。

1.聯繫自己知錯就改的事情,說一說這樣做的好處。

2.聯繫自己或別人的事例,說一說知錯不改的危害。

五、引導實踐。

1.讀讀下面的名言和諺語,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1)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2)聰明人知錯就改,糊塗人有錯就瞞。

2.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3.你知道自己還有什麼缺點、錯誤沒改嗎?你準備什麼時候改,怎樣改?爲什麼?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4

一、展示活動目標

1、“春天裏的.小豆豆”主題單元活動圍繞綠色學校課程統整的具體實施要求,以主題活動爲主線,將日常教學和拓展活動整合在一起,表現學生透過多種途徑學習和參與各類體驗活動中,多元智能得到發展的現狀,表達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春天的情感。

2、透過向家長開放一次展示活動,教師可以進一步總結回顧師生學習的經歷,提煉學習成果,並在展示的過程中反思;同時,學生在展示中,得到家長實事求是的評價,進一步取得家長對學校課程實施計劃的理解和支援。

二、活動形式:主題班會各節目展示

三、活動過程:

1、歌舞表演《春天在哪裏》(展示人數:8人)

2、語文、科常拓展學習展示,課本劇《一粒種子》(展示人數:3人)

3、課本劇《小蜻蜓旅行記》(表演3人,全場互動三次)

4、遊戲:滾雪球唱《豆子歌》等兒歌表演(全體學生)

5、童話短劇《小螞蟻搬豆子》(表演5人)

6、描寫春天的古詩串連朗誦:《赤橙黃綠青藍紫》(展示:7人)

7、根據探究試驗,師生共同創作的校園小品《豆豆成長記》(表演4人)

8、合唱表演:《感恩的心》(全體學生)

四、活動準備

1、教室班報佈置、環境座位設定(學生圍座式、家長後排2排觀摩)

2、ppt

3、家長攝錄像聯繫

4、學生表演服裝、頭飾、道具等

一(4)班“春天裏的小豆豆”中隊主題會串聯詞

男:親愛的爸爸媽媽,

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合:歡迎參加你們參加一(4)班的主題班會。(掌聲——)

男:親愛的同學們,

合:春天裏的小豆豆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女:春姑娘唱着歌,邁着輕快的舞步向我們走來。

男:請欣賞歌舞表演《春天在哪裏》

女:春姑娘喚醒了小草、喚醒了泥土、喚醒了一粒種子———

男:請看課本劇《一粒種子》

男:春天裏百花齊放,爭奇鬥豔:(學生按序說:我是——我是——我是)

女:人們都說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裏的人們在幹什麼?

男:讓我們跟着小蜻蜓去旅行吧!

女:春天裏小朋友們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和爸爸媽媽到公園裏去參加古詩遊樂園。請看唐詩串聯表演。

男:快樂的小豆豆也向我們招手。快來和春天裏的小豆豆交朋友。

(滾雪球遊戲:豆豆歌)

(小品:小螞蟻搬豆子)

女:多彩的校園生活,多彩的課餘生活,我們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小觀察、小實驗,收穫可大了,

男:請看小朋友自編自導自演的彙報表演。

(豆豆成長記)

男:我們和小豆豆共同成長着,我們積累了經驗,豐富了知識、

女:我們懂得了合作與分享、懂得了感恩。

女:我們的點滴進步背後傾注着老師們的心血、

男:更傾注着父母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懷。

合:讓我們用真情表達我們對老師、對父母、對大自然的感恩。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5

一、班會背景

透過家長會和家長交談,對學生的觀察,並且與個別學生交流後,發現學生存在着很多不良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因此適時開一次有關養成好習慣的班會課是當務之急的事。

二、活動目的

透過活動,使學生加深對養成好習慣的認識,讓學生懂得,一個人的習慣雖然是個人的事情,但實際上小小的習慣會有巨大的影響,好的習慣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壞的習慣使人失敗,習慣決定命運,爲了我們的未來命運,必須養成好習慣。

三、班會重點

明白習慣對人的影響以及不良習慣和良好習慣的表現。在實踐上知道糾正不良習慣、建立良好習慣的重要意義及方法。能夠自己制定相應的計劃並實踐。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平臺、本課教學課件

五、班會過程

(一)同學們好!什麼是習慣呢?請全班同學們來做一個小小的遊戲(兩掌相對,十指交叉。注意觀察大拇指的位置),這就是自然而又固執的習慣。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

詞典上講,習慣是在長時間裏逐漸養成的、不容易改變的行爲、傾向或社會風尚。

可見,習慣是一種養成,是一種比較確定的思想和行爲方式。

初中三年,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階段,更是我們進入青春期獨立的人格逐漸形成的階段。最要緊的是養成好習慣。或者說,養成好習慣,克服壞習慣。

(二)交流空間

讓學生說自己的習慣,並在黑板上板書。學生髮言後進行簡單的分類,分爲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並總結良好的和不良的。

師:以自身的經歷和體驗談談下面這些不良習慣的危害。

1、早晨上學遲到的理由:“鬧鐘沒響”;“自行車壞了”;“看錯時間了”……

2、“兩操”遲到,跑操不好,不認真鍛鍊。

3、自習課玩耍,說小話,學習不專注。

4、不認真看書複習,每天只是應付作業。

5、隨地扔垃圾,不將廢棄物放入指定位置。

6、值日、清潔勞動不認真,應付了事。

小組討論,學生髮言。進行及時的引導和點評。在發言的過程中強調不良的和良好的習慣的影響,隨後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糾正不良的習慣、建立良好的習慣。

不良的習慣可能是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可能是我們人生之舟駛向成功彼岸的暗礁,可能是我們長途跋涉時鞋裏的細沙。

(三)作爲一名中學生要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

1、愛動腦筋,愛觀察,愛提問。

2、有鑽研精神,喜歡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3、善於集中精神,排除干擾。

5、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6、經常使用工具書、參考書。

7、喜歡閱讀,有意識地拓寬知識面。

8、今日事,今日畢。

9、經常與同學討論問題。

良好的行爲習慣:

1、言語要文明,見面問聲好。友善共相處熱情禮相待。“請”、“你好”、“對不起”、“謝謝”等文明用語應常掛嘴邊,不說污言穢語,不給別人起不文明的綽號。

2、衣着應端莊,儀態要規範。

3、領物取物,主動排隊,相互禮讓,井然有序。

4、他人宿舍,非請莫進;他人財物,未準莫取。

5、走道樓梯,人來人往,你謙我讓,主動留道。

6、弱小貧困,幫扶資助;殘疾病患,文明相待。

7、桌面牆面,莫亂塗畫;垃圾雜物,棄置有道。

8、進出校門,主動下車,微笑致意。

9、上課考試,休息時間,尊重他人,保持安靜。

10、升旗儀式,莊嚴肅穆,着裝整齊,端正嚴謹。

教師歸納:以上這些良好的習慣需要我們去培養和堅持,它們將爲我們明天的成功奠基。

(四)心靈體操

同學們討了不良習慣的危害,瞭解了很多好的習慣和壞習慣,現在測試一下自己一天時間的利用率高不高

看我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時間類別

所需時間

上課時間

自習時間

你利用了的課餘時間

平均每節課多少分鐘後才能集中精神聽課

上課時發呆時間

自習課上閒聊、發呆時間

自習課上找、借東西所花時間

學習時間=上課時間+自習時間+真正利用的課餘時間-發呆時間-閒聊時間-借東西時間。一天時間的利用率=學習(工作)時間/24小時。

1、算算你的時間利用率高嗎?

2、主要是什麼習慣產生的影響?

教師根據學生時間利用率的高低,和同學們共同探討怎樣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五)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已經瞭解了很多好習慣和壞習慣以及對我們的影響,同學們商量看看有什麼好辦法來改變自己的壞習慣,形成好習慣?在改變不良習慣,形成好習慣工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班主任)老師給大家介紹幾種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對展示的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怎樣糾正不良的習慣?

1、第一交一些能夠管束自己的朋友。

2、第二用暗示法來提醒自己。

3、第三用寫日記的方法來管束自己。

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

1、寫名言名句貼在桌上警惕自己。

2、可以請老師同學督促自己。

3、可以每天定下一個目標,時刻檢查自己。

4、強化意志,戰勝自己。

六、教師寄語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有句名言:性格即命運。假如我們的本性中有一些阻礙成功的因素,我們如果不改變,豈不是註定要失敗?其實,每天克服自己一點點毛病,每天堅持進步一點點,我們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6

一、 班會背景

和諧溝通是師生之間增進了解和信任,改善和發展關係,以求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一種雙邊活動,怎樣做好與學生的和諧溝通、深入地瞭解學生是教育教學工作及學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作爲一名從事高年級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面對當前學生與老師間尤其是與科任老師之間的排斥心理日益加劇、矛盾突顯的現狀, 我決定召開一次主題班會,給師生搭建一個面對面的交流平臺,促進師生間的相互理解。

二、班會目的

(1) 透過引導學生對老師的工作提建議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提出希望,不斷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密切師生關係。

(2) 透過有益的活動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相互瞭解。

三、班會準備

(1) 教室佈置:將學生與教師的座位混合擺放在一起,牆壁上貼着學生與各科教師一起活動的照片,黑板上寫好主題班會的名稱。

(2) 邀請班級的所有任課老師參加,聘請學校德育處主任爲心語熱線主持人。

(3) 培訓若干小記者,安排一人做本次活動主持人。

(4) 中隊創作詩歌《師生一家親》。

(5) 在班會前,班主任走訪本班的科任教師,瞭解本班學生存在的問題(有些學生不重視科任教師所授的課,有些學生對老師的管理反感。)

(6)問卷調查,摸清學生的思想(有些老師在教學中有明顯的偏向傾向,有些學生感到老師不喜歡自己)。

四、 班會過程

(一)活動過程

1、主持人宣佈《手拉手 心相印》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2、第一部分:敬師愛生

(1)主持人:親愛的同學們,自從我們跨進小學的大門,我們就生活在老師的身邊,從一個愛哭的孩子長成了一個有知識的少年,雖然離開媽媽的懷抱,老師卻用他們溫暖的臂膀保護着我們,爲了表達我們對老師的敬意,請聽各科代表代表全班同學獻上一封敬師信。

(2)各科代表上臺,每人說一句,連成一封敬師信。(要求情真意切,語句通順,表達出全班同學對老師的敬意。)

(3)主持人:敬愛的老師,在我們心中,您們的微笑構成了一片亮麗的天空,它哺育我們成長,滋潤我們的心田,使我們感到是那樣的溫暖與親切,老師,您知道在我們的心靈相冊中保留有您怎樣的相片嗎?

(4)全班學生自由講述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談心目中老師的親切形象。

(5)主持人:親愛的同學們,在每位老師的心目中,也珍藏着一本相冊,那裏面也保留着我們的生活模樣,是什麼模樣呢?讓我們靜靜地聆聽老師的描述。

(6)請各位任課老師結合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談心中學生的形象。

(7)主持人: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們經常遇到一些學習習慣差的學生。我們也會遇到愛生氣、給學生冷眼的老師,使某些同學對老師反感,而老師也不願意與某些同學說話,大家的隔閡越來越深。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今天我們就安排了一個小品,你將會看到學生與老師的換位表演,我想大家從中會有所感觸吧。

3、第二部分:換位體驗

(1)小品《辦公室裏的故事》

內容梗概:放學後,在辦公室,一位教師(由平時表現欠佳的學生扮演)正千方百計教育一位學生(由老師扮演),但學生百般申辯,小品在爭吵中結束。

(2)主持人:在剛纔的小品中,老師成了學生,學生變成了老師,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彼

此的位置看問題,那麼,師生間就會少許多隔閡,多幾分理解。今天,我們就特意請來了心語熱線的主持人(學校德育主任),請他現場爲我們排憂解難。

4、第三部分:熱線傳真

心語主持人(德育處主任)現場解答學生、老師提出的關於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師生關係等問題。

5、第四部分:實話實說

小記者採訪個別同學與老師,請他談談剛纔問答的感受,鼓勵師生直接進行面對面的真誠對話。然後請學生上臺對老師的工作提意見建議,也請老師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希望。

(3)主持人:其實我們的老師都擁有一顆童心,也喜歡運動和玩耍,也擁有坦誠、質樸與率真,只是由於工作的原因,他們不得不放棄許多娛樂的時間,也只讓我們看到他們工作的一面,下面就讓我們和老師一起來做個遊戲,共同度過一個美好時光。

6、第五部分:心手相牽

互動遊戲《手拉手 心相印》

(1)《師生手拉手》

6人爲一組,其中老師2人,學生4人,手手相牽成一線,由主持人說出相關動作,參加的師生同時做動作,30秒內出現的錯誤次數最少爲勝。

(2)《師生心相印》

每組由1名學生和一位任課老師組成,同學負責根據成語做動作或適當的語言提示,但不能出現成語內的字眼,老師負責猜成語。1分鐘內相互配合,以正確說出成語數量多爲勝。

(2)師生朗誦《師生一家親》

(3)主持人:古人云:天地君親師。可見老師在人的一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讓我們伸出自己的小手,牽起老師溫暖的大手,在師生間架起理解的橋樑,把人間最甜美的微笑留在彼此的心間。

7、 在掌聲中主持人宣佈班會結束。

8、 呼號。

9、 退旗。

四、 活動延伸

在班級設立《老師信箱》《學生留言板》,給予師生更爲寬鬆的交流空間,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