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策劃書>

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精選7篇)

學問君 人氣:8.71K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精選7篇)

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1

班會目的:

1、瞭解有關地震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做個防震減災知識的小宣傳員

2、掌握避震要點,提高自救、自護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班會過程:

一、宣佈班會開始:

同學們大家好!誰都知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地震屬於自然災害,是人類無法抗拒的。

二、自救比賽

1、演示:在家庭怎樣避震,地震時在樓房內的應急避震:

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爲重要。其次,可躲藏在堅實的傢俱下,或牆角處,也可轉移到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爲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的地方,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的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因熟睡來不及躲避者,應當”伏而待定“,切勿仰臥,側過身來也能爭得生存的機會。

住平房避震時,行動要果斷,就近躲避,或緊急外出,切勿往返。如果處於房門附近,室外無保障,無危房或狹巷、可立即跑出室內,已衝出室外的人在短的時間內,不要急於返回室內。要避開高大建築物,及時轉移到安全的地方,要避開橋樑、危巖滾石地帶,到橋下避震更是錯上加錯。來不及跑出房,要迅速貼屋角趴下,臉朝下,頭近牆壁,兩隻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在手反握右臂,鼻樑上方、兩眼之間的凹部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這樣即使房子倒塌,由於有殘牆和傢俱可支撐,亦免傷亡或窒息。

2、搶答:在學校怎樣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3、演示:在公共場所怎樣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後懸掛物。

4班會活動方案、演示:在戶外怎樣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用書包等保護頭部;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過街橋、立交橋上下;高煙囪、水塔下;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廣告牌、吊車等。

5、演示:在野外怎樣避震:

避開山邊的危險環境避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滾石、泥石流等;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元旦主題班會活動方案滑坡,要向垂直與滾石前進方向跑,切不可順着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6、搶答:地震時遇到特殊危險怎麼辦:

燃氣泄漏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用明火,校園安全主題班會震後設法轉移。

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後向安全地方轉移,要匍匐、逆風而進。

毒氣泄漏時:遇到化工廠着火,毒氣泄漏,不要向順風方向跑,要儘量繞到上風方向去,並儘量用溼毛巾捂住口、鼻。

應注意避開的危險場所:生產危險品的工廠,危險品、易燃、易爆品倉庫等。

7、如果被埋壓怎麼辦:

搬動身邊可搬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時再被埋壓;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溼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亂叫,儲存體力,用敲擊聲求救。

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2

【活動主題】

自然災害是無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喪生於自然災害,其中特別是地震的破壞性最強,這次班會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這節課中學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活動目的】

1、透過這次班會,讓學生知道地震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害。

2、讓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識,教育學生髮生地震時不慌張,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活動準備】

視頻播放,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主題:讓世界充滿愛。

在漫長的人生路中,總要有許多難以預料的事情,我們是否注意到身邊的危險。

“防險之心不可無”。地震時有發生,我們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減災的重要性?惡魔總是來找無知的人。今天,透過班會我們將更多的瞭解一些地震知識,讓我們未雨綢繆,爲我們的生命買一份保險,爲我們的生命加一把鎖。

二、地震知識知多少:

讓學生了解並掌握地震基本知識,感受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1、展示地震後的相關圖片。

2、瞭解唐山大地震(播放視頻),汶川地震。

三、地震防護知多少:

讓防震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備無患。

1、地震發生時如何應對

(播放地震逃生教育短片)

2、補充:強震過後如何自救。

A、地震發生後,應積極參與救助工作,可將耳朵靠牆,聽聽是否有幸存者聲音。

B、使傷者先暴露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C、一旦被埋壓,要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並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加固環境。

D、先救易,後救難;先救近,後救遠。

四、地震無情人有情:

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1、討論:當地震發生時,作爲非震區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生:

(1)號召我們身邊的人爲地震災區人民捐助物資。

(2)時刻關注地震災情,必要時做好地震防範工作。

2、課件展示震後爲災區獻愛心的相關圖片

【活動小結】

地震非常可怕,因爲它不可預測,威力大,但是如果我們做好了挑戰“天災”的思想準備,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沒有發生前降低了許多。同學們,平時看一些自我保護方面的書籍,爲我們的安全保駕護航!

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地震的基本知識。

2、掌握避震要點,提高自救、自護能力。

3、消出地震恐慌,知道地震不可怕,培養學生只要團結,就會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宣佈班會開始:

同學們大家好!誰都知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地震災害屬於自然災害,它是世界上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地震一個悲痛的話題!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地震,並且還引發了大面積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嚴重地質災害。這次大地震共造成人員死亡和失蹤近八萬人,傷幾十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其破壞之嚴重、人員傷亡之多、救災難度之大均爲歷史罕見。2011年3月10日雲南盈江縣發生了5.8級地震,最近日本也發生了8.8級大地震。可以說地震是人類無法抗拒的。今天的班會我們來全面地瞭解地震有關知識,做好防震安全教育,並進行一次地震逃身演練。

1、提問:你是否聽到過地震的消息?講給大家聽一聽。

2、談話:關於地震,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二、地震知識講解(多媒體出示圖片)

(1)地震發生時,大的晃動時間約爲1分鐘左右。我們要先考慮人身安全,無論如何,也要保護好頭部。

(2)、在家裏地震時可暫躲在牢固的牀、桌子等堅固的傢俱下,或躲在樓房衛生間等小空間房內。隨手用物件護頭以免砸傷或被泥沙煙塵嗆住。

(3)、父母如果正在用火用電時,要立即滅火和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4)、住在高層樓房裏時,不要向陽臺跑,尤其不可跳樓。

(5)、正在上課時,學生應躲在課桌和小牀下,不要亂跑和擅自離開學校。

(6)、在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避在電線變壓器、煙囪及高大建築物附近。

三、地震發生後,我們應該怎做呢?

當你感到地面或建築物晃動時,切記最大的危害是來自掉下來的碎片,此刻,要動作機靈的躲避。

1、在房屋裏,則趕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書桌、牀底下。在家裏,可選擇空間小的衛生間、牆角,依靠上下水管道的支撐,減少傷亡。一般來說,不要跑出建築物,最好就近找個安全處躲避,待地震後,如果需要疏散,再沉着離開。

2、地震時,門框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在地方政府發佈防震期間,最好不要關門。夜間地震時,要爭分奪秒向安全地方轉移,不要因尋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誤時間

3、地震時,如已被砸傷或埋在塌物下面,應先觀察周圍環境,尋找通道,千方百計想辦法出去。若無通道,則要儲存體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靜聽外面的動靜,如聽到有人走過的聲音,可敲擊鐵管或牆避使聲音傳出去,以便救援。

四、聽歌曲《萬衆一心衆志成城》

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地震,地震不可怕,相信只要團結,就會戰勝一切困難。

五、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避震自救演練。

教師哨響發出地震警報,學生迅速躲藏在桌子下面;後教師哨響表示強烈晃動結束,學生有秩序地按學校規定路線快速撤出教室。

六、教師總結:

這次班會,我們知道了很多知識,如何及時的進行自救,並進行了一次逃身演練,全體學生撤離教室用時近2分鐘,比較成功。總之,地震時我們要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避震位置十分重要。同時要相信地震不可怕,只要團結,就會戰勝一切困難。

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4

一、教學設計說明

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播放視頻素材,學生蒐集資料、交流彙報、發表看法、模擬體驗等構成教學活動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重過程、重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認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習得技能。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自主開展組內實踐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 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對珍愛生命、學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

2、透過引導學生對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各類危險的關注,幫 助學生逐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形成正確的安全防範、自救意識。

3、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知識和 技術,學會保護自己,爲自己的建康成長奠定基礎。

三、教學過程

1、地球的構造(播放視頻課件)

地球的內部好比一個煮熟的雞蛋,最外層相當於蛋殼的部分叫做地殼,平均厚度爲 35.4千米,由各種岩石和土壤層組成。地球的中間層相當於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約爲 2900千米,由成分複雜的岩漿物組成,溫度高達1000 —2000℃ 。地球最內部相當於蛋黃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徑約爲 3470千米,由鐵、鎳等很“重”的物質構成,溫度可達 5000℃ ,壓力高達幾百萬帕斯卡。多數構造地震發生在地殼的岩石層內,也有的發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學生彙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地震,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地動。它像颳風、下雨一樣,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是由於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爲因素引起地球表層的快速顫動叫地震。所以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現代地殼運動和地球運動的一種表現。

3、地震時刻都在發生(學生彙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全球每年平均要發生1500萬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發生。這些地震絕大多數都很小,只能用靈敏的儀器才能觀測到。能夠形成災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災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幾次。

4、幾個常用的地震科學名詞(播放視頻課件)

震 源: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 中:地面上與震源相對的地方,叫震中。震中距:地面上任一地點到震中的距離。震中 區: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稱爲震中區,也稱極震區。震源深度: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或者說震源到地面的距離,叫震源深度。我們把地震發生在60公里以內的稱爲淺源地震;60-300公里爲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爲深源地震。目前有記錄的最深震源達720公里。

地震波: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的彈性波叫作地震波。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會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擴散一樣。

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爲縱波(P波)。來自地下的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爲橫波(S波)。來自地下的橫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橫波是地震時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縱波給我們一個警告,告訴我們造成建築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快點作出防備。

5、地震的大小分哪些?(學生彙報)

大 地 震:震級M≥7級的地震 強 震:6≤M<7級的地震

中 強 震:4.5<M<6 有感地震:3≤M≤4.5

弱 震:3<M級的地震

6、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課件展示)

震級反映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因此一次地震,震級只有一個。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因而烈度在地面不同的地點各不相同。烈度不僅跟震級有關,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建築物的抗震性能等多種因素有關。

四、教學總結:

啓發學生思考:透過本節課,在課前準備和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你的收穫和感想是什麼

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學諺語和順口溜,讓學生初步瞭解地震前自然界的異常表現,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2、學生們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演練遇到地震這種突發事件時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讓學生掌握來不及逃離的情況下如何躲避地震傷害的本領。

活動準備:有關地震防震圖片和VCD,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傳畫。

活動過程:

一、透過學諺語和順口溜,讓學生初步瞭解地震前自然界的異常表現,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1、講解(地震預兆)

2、震前井水變化的諺語:

井水是個寶,地震有前兆。

無雨泉水渾,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3、動物反常情形的諺語:

震前動物有預兆,羣測羣防很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

蜂羣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家家戶戶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異常反應,如不適季節的發芽、開花、結果或大面積枯萎與異常繁茂等。

二、教師講解有關地震時應注意的問題:調地震來時注意的問題:

1、家庭應準備好食物、水、手電筒、毛巾、簡便衣物、塑料布和簡易帳篷、收音機、呼叫機等,對煤氣、電閘等做好關閉的應急準備。易燃易爆、劇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內,要妥善安置。較高傢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房屋正門、樓道、走廊內不堆放雜物,以利人員疏散。發佈臨時地震預報後,家庭成員都要聽從當地政府的指揮,按指定路線和地點疏散。

2、地震發生時,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a、 如果你在室內,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傢俱下,如寫字檯、結實的牀、農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牆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小跨度衛生間和廚房等處。注意不要躲到外牆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

b、 如果你在教室裏,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

c、 如果你在室外,要儘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築、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牆建築、高架橋和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院所。地震停下後,爲防止餘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築物內。

d 如果你在百貨商場,應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儘量避開玻璃櫃。在樓上時,要看準機會逐步向底層轉移。

e、 如果你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傷、碰傷,同時要注意行李掉下來傷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護住頭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雙手護腦,並擡膝護腹,緊縮身體。地震後,迅速下車向開闊地轉移。

f、 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儘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應迅速把明火滅掉。

三、進行簡單的防震演練

四、本課小結

本堂課我們透過圖片,兒歌,實際演練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這種突發事件時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讓大家掌握來不及逃離的情況下如何躲避地震傷害的本領。達到我們預期目的。大家都是好樣的。

五、學習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事蹟

六、課外拓展:

把今天學到的知識講給家人聽,或者考考他們掌握多少防震知識。

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6

一、教學要求:

1、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預防地震傷害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動畫和圖的啓發下,想像地球內部的運動。

3、向學生進行科學自然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學難點:

地震的求生。

四、教學準備:

flash課件、ppt圖片、記分牌。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想了解地震的有關知識嗎?

(二)新授

1、瞭解地震成因初步瞭解地震是由板塊和板塊之間的擠壓造成的(也叫彈性回跳說)。

2、地震既然對人類和大自然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預測地震,從而儘量減少地震災害呢?

⑴東漢時的張衡就已經開始着手進行地震的預測了,現在的科學能使我們儘快瞭解地震的產生時間,但是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和現象也可以使我們提前知道地震即將發生。老師和學生一起觀看Flash課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並嘗試一起討論其他預示現象。

(瞭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過程。使學生初步瞭解縱波、橫波、體波和麪波基本知識。教師對這部分知識做相應講解,使學生對引起地震災難的縱波(P波)、橫波(S波)、體波和麪波有一個基本概念。)

縱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顛簸。

橫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搖晃。

體波:P波和S波統稱體波。在地球內部傳播。

面波:體波到達地表後激發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傳播,速度慢,對地面的破壞作用較大,。

⑵我們瞭解了地地震的相關知識,那我們遇見地震時候該如何自救呢?

接着觀看Flash課件: 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後),瞭解逃生基本要領,學生和教師一起學習,相互討論包括如何抓緊時間逃生,哪些地方相對安全等。

提問:

同學們相互討論,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樣自救?(看PPT課件)

3、知識競賽。

PPT課件。

規則:題答對加分,答錯不減分,其他組補答正確可以加分,每答對一題加十分。答題分爲判斷題和問答題。同學舉手,教師叫到的小組才能回答,抽到同學回答正確才能加分,齊答題不加分。希望同學注意答題的規則。

六、全課總結

地震的形成。地震災害的預防。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塊和板塊之間的擠壓造成的(也叫彈性回跳說)。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時,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鐘的時間,此時要保持冷靜,12秒鐘內要因地、因時地作出瞬間避險抉擇;

⑵不要擁擠在樓梯,過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員,要選擇空曠地帶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樓;

⑸不要在高樓、煙囪、高壓電線、狹窄巷道、橋樑等處停留;

⑹避震時,要注意保護頭部;

⑺地震發生時,應及時採取正確措施,緊急避險。來不及撤離,應就近避震。

七、作業:

地震在漢中容易發生嗎?請大家到課後去尋找答案。

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防溺水和自救的常識。每一個學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識。

2、自己能改變生活中防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爲的辨別能力。

3、提高安全意識,願意自覺去學習防溺水安全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增強與同學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敢於直擊生活中會發生溺水危險的圖片,提高安全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二、如何防溺水。

1、經過有危險的地方我們應該怎麼做?

經過河、湖、溝、渠、塘、井等處,要謹慎慢行,經過有警示標誌的危險地段加倍小心。

2、發現有人溺水,你會怎麼做?

未成年人發現有人溺水因大聲呼救,不可下水營救。如岸邊有急救器材,可拋給溺水者讓他進行自救。

三、課堂小結。

生命安全高於天,父母給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幸福快樂掌握在你的手裏,希望同學們透過這堂安全教育課,學會珍惜生命,養成自覺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則的好習慣。

注意交通安全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

2、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二、教學過程

(一)展開聯想,揭示活動主題

1、課件出現:各種車輛的喧鬧聲,接着是緊急剎車的聲音,然後是人們的尖叫聲,屏幕由黑色逐漸變成鮮紅色。

2、師:剛纔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生:我聽到了汽車的嗽叭聲,還聽到了剎車的聲音。 生:我還聽見了一個人的尖叫聲,我看見了血流出來了。 生:我好像看到了一場車禍,人被壓死在汽車下面。

3、師:是啊!多麼可怕的車禍,爲了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我們一定要注意交通安

紅燈亮了,車輛和行人就得停下來,綠燈亮了,人們就可以走了。 兒歌: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請你等一等。 紅燈停,黃燈等,綠燈才能向前行。 紅燈停,綠燈行,斑馬線上可通行。

4、展示收集情況,初步瞭解常見交通標誌的作用

師:在車輛穿梭的馬路上,除了信號燈這個交通標誌外,還有很多交通標誌,你們收集到了嗎?

三、課堂小結

法制教育教案

教學內容:

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學目的:

1、使廣大學生了解本法內容;

2、使每一位同學遠離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爲;

3、理論聯繫實際,防微杜漸,自省自律,弘揚正氣,作品學兼優的好青少年。教學重點: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爲的預防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今天的法制教育讓我們一起學習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屆全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十次會議透過的,1999年11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頒佈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義

三、講授新課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本法中的第三章;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爲的預防。

1、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種不良行爲:

曠課、夜不歸宿;帶管制刀具;打架鬥毆、辱罵他人;

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2、不及時矯正不良行爲的後果

對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爲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時教育、其不良行爲得不到有力的儘快的矯正,那不良行爲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導致違法犯罪,前兆就變成違法犯罪事實。

3、課堂小結